一種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1-03 13:33:42 2
本發明屬於藥物包合物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尤其是涉及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黃芩苷(Baicalin)是從黃芩根中提取分離出來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化學名5,6-二羥基-7-O-葡萄糖醛酸黃酮苷,分子式:C21H18O11,分子量為446.37,黃芩苷為葡萄糖醛酸和黃芩素的縮合物,分子中含有鄰二酚羥基,極易氧化變質,且其水溶性小。黃芩苷具有顯著的生物活性,在藥理上已證實具有抑菌、清熱、降壓、鎮靜、利尿、利膽、抗炎抗變態反應、解毒、抗癌反應等效能[侯豔寧、朱秀媛、程桂芳:黃芩苷的抗炎機理[J].藥學學報.2000(03):161-4.];還能吸收紫外線,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是一種很好的功能性美容化妝品原料[龔盛昭,揭育科,袁水明.黃芩苷在功能性化妝品中的應用研究[J].日用化學工業.2003(03):200-3.]。其具有抗肺炎衣原體所致的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對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大腦和心肌具有保護作用,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能顯著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對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在體外對某些寄生蟲均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文敏,李雪,付守廷.黃芩苷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J].瀋陽藥科大學學報.2008(02):158-62.]。還能抑制醛糖還原酶,用於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治療;對病期不同、皮損面積不同的銀屑病患者均有較好療效[崔嵐,袁靜,王平全.黃芩苷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0(11):45-6.],對於視網膜的病變也有一定的影響,具有明顯抑制視網膜細胞外炎性水腫的作用[黃志軍.黃芩苷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天津藥學.2012(03):61-4.]。黃芩苷的開發利用主要是應用其抗炎、降壓等活性,對其他藥理活性的研究利用相對較少。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中藥化學成分分離水平的進步,黃芩苷在抗氧化、抗腫瘤、抗HIV以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均具有潛在的開發應用價值[張喜平,田華,程琪輝.黃芩苷的藥理作用研究現狀[J].中國藥理學通報. 2003(11):1212-5.]。儘管黃芩苷療效眾多,但因其所具有的水溶性小,性質不穩定,易氧化變質,吸收差,有一定苦味等的特點,使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一定影響[馮淑華,喬衛.黃芩及其製劑中黃芩甙含量測定方法[J].中草藥.1995(07):381-3+5.]。環糊精包合技術作為一種很好的增溶技術,已應用於黃芩苷的包合,可提高藥物溶解度,促進體內吸收。文獻(程建明,劉漢青,張興德.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製備工藝研究.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19(6):358-360.)採用溶液攪拌法以溶解度為評價指標製備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實驗表明羥丙基-β-環糊精能顯著提高黃芩苷的溶解度,可增加84倍。但是,我們採取同樣的方法製備了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發現該法對黃芩苷的包合率不高,載藥量也較低,且製備步驟較繁瑣。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傳統製備方法所存在的包合率不高、操作繁瑣、溶劑殘留等缺點而提供一種新的製備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實現操作簡便、載藥量高、並顯著提高包含率的良好效果。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本方案涉及一種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首先,將一定量的黃芩苷與羥丙基-β-環糊精充分混合後置於一定溫度的反應釜中;然後,再將超臨界CO2流體導入至反應釜中,達到並維持一定壓力,使黃芩苷與羥丙基-β-環糊精在超臨界CO2流體中反應一定時間後快速解壓,得乾燥包合物。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確定,其中所述反應釜中溫度是45-65℃;本發明實施例還總結出:所述超臨界CO2流體的壓力為10-30MPa;所述反應時間為3-14小時;所述黃芩苷與羥丙基-β-環糊精兩者摩爾比為1∶(1-4)。本發明將一定量的黃芩苷與羥丙基-β-環糊精充分混合後置於一定溫度的反應釜前,還可以通過在混合物中加入有機酸來進一步提高所述包合物的包合率與載藥量,所述有機酸為賴氨酸,且所述有機酸與黃芩苷的摩爾比為1∶1。與現有技術的包合物製備方法相比,本發明的超臨界流體包合法解決了溶劑殘留問題,製備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機溶劑;另外操作步驟簡便,可一步得到所需粒子的包合,同時顯著提高包合率。具體實施方式:為克服現有技術中製備工藝缺陷,我們引入超臨界流體技術製備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超臨界流體技術,如超臨界溶液之快速膨脹(RESS),氣體飽和溶液之沉澱(PGSS),氣體反溶劑(GAS)以及超臨界流體強制分散法(SEDS)已被藥物加工及製劑製備廣泛應用,顯示出了很大的適用性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近年來,超臨界流體技術已成功應用於環糊精對藥物的包合,該技術在載藥系統中的應用收到研究者普遍關注。該包合方法的機制為:以具有優越傳質能力及高溶劑化性能的超臨界CO2為包合介質,當其通過藥物與環糊精的混合物時,由於它具有降低某些有機化合物的熔點特性,將使包合材料與客體物質形成超臨界溶液,從而導致包合過程的進行。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的研究數據並通過列舉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的處方設計的研究過程及參數選擇依據如下:一、黃芩苷包合物傳統製備方法:傳統製備方法是採用溶液攪拌法(文獻已報導),具體實驗步驟如下:稱取36.2gHPCD,加177.3ml水溶解(濃度20%)。置磁力攪拌器上,調至溫度60℃,邊攪拌邊加入黃芩苷,直至出現渾濁為止,繼續攪拌2h。將溶液室溫下靜置2h,0.45um濾膜過濾,濾液冷凍乾燥,即得。結果包合率為1.51%,載藥量0.33%。二、黃芩苷包合物超臨界製備方法:1.單因素考察方案與結果(1)反應時間【實施例1】設定黃芩苷與羥丙基-β-環糊精的摩爾比為1∶2,超臨界CO2流體的壓力為20MPa,反應釜溫度為55℃,平行三份樣品,以包合物包合率、載藥量、溶解度為評價指標,分別考察反應3h、6h、10h、14h後製備的包合物,結果見表一所示:表一:時間(h)包合率(%)載藥量(%)溶解度(ug/mL)31.4770.179633.2661.4820.180787.36101.5360.186856.84141.3640.1661183.76(2)反應釜溫度【實施例2】設定黃芩苷與羥丙基-β-環糊精的摩爾比為1∶2,超臨界CO2流體的壓力為20MPa,反應時間為8h,平行三份樣品,以包合物包合率、載藥量、溶解度為評價指標,分別考察45℃、55℃、65℃時製備的包合物。結果見表二所示:表二:溫度(℃)包合率(%)載藥量(%)溶解度(ug/mL)451.7690.2141106.66551.9090.2321207.17651.5440.1871117.43(3)超臨界流體壓力【實施例3】設定黃芩苷與羥丙基-β-環糊精的摩爾比為1∶2,反應時間為8h,反應釜溫度為55℃,平行三份樣品,以包合物包合率、載藥量、溶解度為評價指標,分別考察超臨界CO2流體的壓力為10MPa、20MPa、30MPa時製備的包合物。結果見表三所示:表三:壓力(MPa)包合率(%)載藥量(%)溶解度(ug/mL)101.3270.1611274.62201.9090.2321207.17301.3770.1671281.47(4)黃芩苷與羥丙基-β-環糊精的摩爾比【實施例4】設定超臨界CO2流體的壓力為20MPa,反應釜溫度為55℃,反應時間為8h,平行三份樣品,以包合物包合率、載藥量、溶解度為評價指標,分別考察摩爾比為1∶1、1∶2、1∶3、1∶4時製備的包合物。結果見表四所示:表四:2.正交優化方案與結果根據單因素考察的結果,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黃芩苷的反應時間確定為8h,確定反應釜溫度(A)、反應壓力(B)、黃芩苷和羥丙基-β-環糊精的摩爾比(C)為正交試驗的影響因素,採用L9(34)正交表進行正交試驗,以載藥量、包合率為評價指標,採用綜合評分法,二者的權重係數分別為0.3、0.7,對包合物綜合評分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正交因素水平表、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表如表五-1、表五-2所示:表五-1:正交因素水平表表五-2: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表由上表分析,根據R值可知,各考察因素對包合率和包合物載藥量的影響程度不同,程度大小順序為C>A>B;根據極值可知,A2B2C3為最優處方,選擇該處方進行驗證,結果包合率為10.07%,載藥量0.75%。3.超臨界固體包埋製備包合物的包合率提高實驗【實施例5】在上述正交實驗優化處方的基礎上加入賴氨酸,即:黃芩苷與羥丙基-β-環糊精混合物中再添加有機酸來提高包合物的包合率及載藥量,比例按賴氨酸與黃芩苷摩爾比1∶1加入,反應壓力20MPa、反應時間8h、反應釜溫度55℃、黃芩苷和羥丙基-β-環糊精的摩爾比為1∶4,製備黃芩苷包合物,結果見表六所示:表六:有機酸的影響包合率(%)載藥量(%)賴氨酸66.484.27上述實施例結果可以看出,採用超臨界固體包埋法製備黃芩苷-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不僅可以使包合率和載藥量從傳統法的1.51%、0.33%提高到10.07%和0.75%,再進一步通過加入有機酸可使包合率、載藥量顯著增加至66.48%、4.27%,大幅提升了包合效率、載藥量,且實驗操作一步完成,更加簡便易行。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