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的製作方法
2023-11-12 06:18:07 1
專利名稱: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聲門、會厭等口 腔和咽部手術全身麻醉中維持呼吸專用的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
背景技術:
目前,氣管導管的種類和型號很多,被廣泛應用於醫療臨床上,在急診 室、手術室和重症監護室的使用非常普遍。氣管導管的使用,保證了肺的正 常通氣,避免了患者因呼吸道不通暢、呼吸衰竭或缺氧等出現生命危險。
但是,在一些專科手術的麻醉時,例如進行會厭、聲門等部位手術使用 麻醉氣管導管時,由於現有的麻醉氣管導管過粗、氣囊過小,在會厭、聲門 等部位,過粗的氣管導管會對手術形成一定的障礙,妨礙主刀醫生的手術視 野,有時會因此延長手術的時間,甚至會造成手術部位處理不全的情況;過 小的氣囊又使麻醉氣管導管的使用效果受到影響;此外,在手術過程中手術 器械,如手術刀、手術剪、手術電刀等都有可能損壞麻醉氣管導管,如果麻 醉氣管導管在手術過程中遭到損壞,將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須及時更 換,倘若不能及時發現,會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嚴重的會對病人的生命造 成危險。
實用新魁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五官科和口腔 科手術處理會厭、聲門等部位時不影響主刀醫生的手術視野、能降低氣管導 管損壞率、並功能性作用明顯的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
本實用新型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由氣管導管、導管前端開口、導 管前端側開口、氣囊、氣囊衝放氣開孔、充放氣閥、充放氣閥連接管、導管 尾端出口構成,導管前端開口為坦坡形的開口,在導管前端開口坦坡形開口
凸起端的下面開有導管前端側開口,在導管前端側開口的下端套有氣囊,在 氣囊內的氣管導管壁上開有氣囊衝放氣開孔,氣囊衝放氣開孔與充放氣閥連 接管連接,充放氣閥連接管在氣囊衝放氣開孔下延氣管導管內壁行走一段後 在氣管導管的中後段位置伸出氣管導管,其另一端連接充放氣閥,氣管導管 的另一端為導管尾端出口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是,所述氣囊的內徑為25 40毫米(mm),所述氣管導管l的內徑為4.5 6.5毫米(腿)。上述氣囊採用薄壁技術,用醫用軟質橡膠材料製作,能產生低壓效果, 減少和避免病人的氣道損傷。本實用新型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採用了小內徑氣管導管,增大的 氣囊,提高了麻醉氣管導管在手術中的功能性作用,不僅使麻醉氣管導管在 五官科和口腔科手術,例如聲帶息肉切除的手術操作過程中拓寬了手術視野, 減少了對會厭、聲門等部位進行處理時的障礙,而且大氣囊小內徑使氣管導 管的作用更明顯,使手術順暢,手術部位處理的更徹底。此外,大氣囊小內 徑麻醉氣管導管的使用還相應地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手術風險,減少了 因手術器械造成的麻醉氣管導管的損壞,使醫療效果更好,醫生、病人都滿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氣管導管,2、前端開口, 3、前端側開口, 4、氣囊、5、氣囊 衝放氣開孔,6、充放氣閥,7、充放氣閥連接管,8、導管尾端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提供本實用新型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的具體 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由氣管導管1、導管前端開口 2、 導管前端側開口 3、氣囊4、氣管套囊衝放氣開孔5、充放氣閥6、充放氣閥 連接管7、導管尾端出口8構成,氣管導管1採用醫用PVC材料製作,其內徑
為4. 5 6. 5毫米(腿),在實際製作中可分為4.5、 5.0、 5.5、 6.0、 6. 5隱
的多種規格,使之能夠適用於多年齡階段的患者。
導管前端開口 2為一坦坡形的開口,在導管前端開口 2坦坡形開口的凸 起端下面開有導管前端側開口 3,緊挨著導管前端側開口 3的下端設有氣囊4; 氣囊4套在氣管導管1的前端,為採用薄壁技術用醫用軟質橡膠材料製作, 不會損傷病人的氣道,其內徑為25 40毫米(mm),在實際製作中,可根據 氣管導管1的規格採用大小尺寸相對應的氣囊4,使之能夠適用於不同年齡階 段的患者。
在氣囊4內的氣管導管1壁上開有氣囊衝放氣開孔5,氣囊衝放氣開孔5 與充放氣閥連接管7連接,或者說,氣囊衝放氣開孔5為充放氣閥連接管7 的一端出口,充放氣閥連接管7為一用醫用軟質橡膠製作的細管子,它在氣 囊衝放氣開孔5下延氣管導管1內壁行走一段後在氣管導管1的中後段位置 伸出氣管導管l,其另一端連接一個充放氣閥6;充放氣閥6內設有氣體控制 結構,'因此,氣囊4內的氣體是不會逆向自然"跑"出來的, 一定要通過充 放氣閥6才能完成對氣囊4的充放氣過程;氣管導管1的另一端為導管尾端 出口8,其結構與現有氣管導管的結構一樣,用來與呼吸機進行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由氣管導管(1)、導管前端開口(2)、導管前端側開口(3)、氣囊(4)、氣囊衝放氣開孔(5)、充放氣閥(6)、充放氣閥連接管(7)、導管尾端出口(8)構成;導管前端開口(2)為坦坡形的開口,在導管前端開口(2)坦坡形開口凸起端的下面開有導管前端側開口(3),在導管前端側開口(3)的下端套有氣囊(4),在氣囊(4)內的氣管導管(1)壁上開有氣囊衝放氣開孔(5),氣囊衝放氣開孔(5)與充放氣閥連接管(7)連接,充放氣閥連接管(7)在氣囊衝放氣開孔(5)下延氣管導管(1)內壁行走一段後在氣管導管(1)的中後段位置伸出氣管導管(1),其另一端連接有充放氣閥(6),氣管導管(1)的另一端為導管尾端出口(8),其特徵在於,所述氣囊(4)的內徑為25~40毫米,所述氣管導管(1)的內徑為4.5~6.5毫米。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 述氣囊(4)用薄壁醫用軟質橡膠材料製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大氣囊小內徑麻醉氣管導管由氣管導管(1)、導管前端開口(2)、導管前端側開口(3)、氣囊(4)、氣囊衝放氣開孔(5)、充放氣閥(6)、充放氣閥連接管(7)、導管尾端出口(8)構成,其特點是,氣囊(4)的內徑為25~40毫米,用薄壁醫用軟質橡膠材料製作,氣管導管(1)的內徑為4.5~6.5毫米,用醫用PVC材料製作;採用了大氣囊小內徑技術,使麻醉氣管導管在五官科和口腔科對會厭、聲門等部位進行的手術中拓寬了手術視野,減少了處理時的障礙,使手術順暢,手術部位的處理更徹底,還相應地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手術風險,減少了因手術器械造成的麻醉氣管導管的損壞,而且氣管導管的功能性作用更明顯,使醫療效果更好。
文檔編號A61M16/01GK201012219SQ20072006787
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15日
發明者韜 吳, 尤新民, 王英偉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