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破乳方法
2023-11-11 16:39:42 2
專利名稱:研磨破乳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一種化工破乳方法。
液膜分離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特別是美藉華人黎念之博士1968年獲得純粹液膜工作的第一項專利後,膜分離科學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液膜分離技術以它特有的選擇性和極大的滲透性展現了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液膜分離提取工藝是一種有效的分離、提取和回收物質的新方法。其過程是,選擇適當的表面活性劑及載體,製成足夠穩定的乳狀液(例如W/O型),將此乳狀液分散到含有待提取物的水溶液中,形成W/O/W的多重乳狀液。在載體的遷移作用下,被提取物從外水相通過乳狀液膜進入內水相中。靜止後,液膜與外水相分離。再將乳化液膜破壞(即破乳)使油水分離,油相循環使用,水相中便富集了提取物,達到分離或提取回收的目的。
在液膜分離技術中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是需要有一種理想的破乳方法。由於化學破乳在液膜體系中使用受到限制,因而目前主要採用電破乳方法。這一方法是對乳化液膜施以高壓電場,使W/O乳狀液中的水滴極化並聚結成大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並聚結成連續相,實現油水分離。電破乳速度快,分離效果也較好。但在實踐中發現(1)電破乳法無法用於O/W型乳液的破乳。
(2)對高含水量的液膜體系,電破乳易形成短路,無法建立起高壓電場。不僅電耗增大,而且破乳效果不理想。
(3)電破乳中經常在油水界面處形成絮狀物第三相(通稱Sponge),其中含有大量的被提取物,且粘度大,含水量高。直接影響了破乳的效果和提取的效率。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電破乳中遇到的三個問題而建立的一種新型、高效的破乳方法。實踐證明,本發明還適用於萃取分離工藝中所產生的絮狀物第三相的處理。
經手檢「化學文摘」及聯機檢索「世界專利文檔」均未見國內外有關研磨破乳的報導。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將選配好的研磨劑加到研磨破乳器中,研磨劑的粒度在0.1~10mm的範圍內選用。配有與破乳器相匹配的攪拌器,用調壓器分別選取不同電壓控制攪拌速度。因體系而異選擇不同的攪拌速度、攪拌時間和操作溫度。本方法選擇的攪拌速度為50~100轉/分,研磨時間為10~20分鐘。
研磨破乳是依靠研磨劑粒子間的碰撞、擠壓和摩擦作用實現對乳狀液的破壞,它為破乳工藝的改進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該方法具有適用體系廣泛、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研磨劑材質廉價易得、能量消耗低等特點。已證實它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權利要求
1.一種研磨破乳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研磨器中對乳狀液進行摩擦和和擠壓,造成乳狀液的破壞,從而實現油水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研磨器可有不同的結構形式,其中之一可在研磨器中直接加入粒狀研磨劑,通過攪拌,在研磨劑顆粒的碰撞過程中使乳狀液受到摩擦和擠壓。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研磨劑的材質需根據乳狀液類型來選擇,研磨劑的粒度可在0.1~10mm之間,攪拌速度為50~100轉/分,研磨時間為10~20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研磨器也可製成多層磨盤式結構,依靠固定磨盤與轉動磨盤間的摩擦和擠壓使乳液破壞。
5.根據權利要求4,由乳狀液的停留時間及處理量確定磨盤的層數;由乳狀液的平均粒度及含水量確定磨盤的溝槽深度及寬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廣泛適用於各種乳化液膜體系破乳的新方法。其要點是選擇與體系相適應的研磨劑,與體系相匹配的研磨劑的粒度、攪拌速度、研磨時間和操作溫度。用於O/W型體系的破乳是此方法的獨到之處。將此方法用於處理電破乳所產生的Sponge;用於高含水量原油的前期脫水;用於萃取分離工藝中消除第三相絮狀物;與電破乳結合用於液膜法處理廢水的液膜破乳的試驗都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文檔編號B01D11/04GK1064417SQ9110127
公開日1992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1991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1991年2月28日
發明者吳子生, 褚瑩, 閻淑榮, 嚴忠 申請人:東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