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派詞人代表柳永簡介 柳永是怎麼死的?
2023-11-12 01:46:22
柳永是誰,想來大家都不陌生,中學課本上的一首《雨霖鈴》讓大家都記住了這位婉約派的代表詞人。
宋朝以詞作見真章,詞曲在當時極為盛行,以蘇軾和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詞系與以柳永和李清照為首的婉約派詞系共分半壁江山。
柳永出生官宦世家,從小就學習詩詞經典,期望有朝一日能科舉取士,得以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負和學識。柳永存在時間段,大約在公元984年到公元1053年,原名柳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關於柳永改名還有一個故事,柳永平生的志向便是科舉取士,得以經世致用。不過可惜的是,也不知是生不逢時還是什麼原因,儘管大家都知道柳永是一個非常有才學之人,但是他在科舉一途上卻頗有阻礙。一連考了四次,卻次次落第。甚至有傳言說,仁宗對其不喜,並不想錄用他,說出過讓他自去填詞的話語。所以才有「奉旨填詞柳三變」的說法,後來他改名柳永之後,才因為放寬科舉取士的要求,對以往沉淪科舉的人給予補償,得了個進士的功名,踏上官途。
柳永的祖父、父親,乃至叔伯兄弟都是進士出生。祖父柳崇,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
從小出生官宦世家,應該來說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也許是因為柳永的詞作多為豔詞,所以不為當時統治者所喜。柳永與鹹平五年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也許正是這一段時期的生活,讓柳永整個人帶了一點風流的意味。後來他上京趕考之時,正好宋真宗禁止奢靡之風,「屬辭浮糜」都遭到嚴厲譴責。就這樣躊踔滿志,認為自己「定然魁甲登高第」的柳永遭到了第一次的失敗,進士落第。
進士不及第,超出柳永的預想,因此憤慨之下作出《鶴沖天·黃金榜上》一詞,發洩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這個時候的柳永雖然滿腹牢騷,但是卻並沒有對科舉失望,所以後來又作出《如魚水·帝裡疏散》。
不過老話說的好,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從大中祥符元年到天聖二年,一連十五年,四次落第,柳永可以說是受挫良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柳永終於放棄了科舉的希望,轉而旅居各地,見慣世俗繁華,專注於填詞之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才成就了柳永婉約派代表的聲名。也正是因為長期居於社會底層,見慣生活百態,所以柳永的詞作才能世俗化,才能接地氣,受到時人推崇。當時人常說,有水的地方就有柳永的詞作傳唱。水是生活的源泉,在古代人們多是傍水而居,無論是河流江川或者是湖泊井水,說有水的地方就有柳永的詞作傳唱,足以柳永詞作的風靡盛行程度。
景祐元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這個時候的柳永已經是一位近乎暮年之人,早就放棄的道路有了希望,他當即由鄂州趕赴京師,終於與自己的兄長柳三一起得以進士及第。
此後柳永曆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柳永當政期間,雖然小有政績,但是去並不顯。所以雖然他的許多長官都因為欣賞他的個人才華而多次舉薦,但是卻並未能得到過高的升遷。晚年的柳永都是在轉官之中渡過,後來以員外郎致士,定居潤州,與皇佑五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