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牆體鑽孔機械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23:05:3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牆體鑽孔機械。
背景技術:
工程是科學和數學的某種應用,通過這一應用,使自然界的物質和能源的特性能夠通過各種結構、機器、產品、系統和過程,是以最短的時間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對人類有用的東西。將自然科學的理論應用到具體工農業生產部門中形成的各學科的總稱。
鑽孔是指用鑽頭在實體材料上加工出孔的操作。這裡講述了勘探工作裡的鑽孔工作,以及鑽孔需要的輔助工具以及部分應急措施方法。在地質勘查工作中,利用鑽探設備向地下鑽成的直徑較小深度較大的柱狀圓孔,又稱鑽井。鑽探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地下水的鑽孔直徑較大些。鑽孔直徑和深度大小,取決於地質礦產埋藏深度和鑽孔的用途。
鑽孔各部位的名稱如圖所示。鑽孔起始部位稱孔口,側部稱孔壁,底部稱孔底。鑽孔的直徑D簡稱孔徑,孔口直徑稱開孔口徑,孔底直徑稱終孔直徑。從孔口至孔底的距離H稱鑽孔深度,簡稱孔深。鑽孔的某一段稱孔段。
現有工程施工時,需要對牆體進行鑽孔,現有一般通過工人手持電鑽來實現牆體的鑽孔,這樣在鑽孔過程產生大量粉塵,這樣被工作人員吸入後影響其身體健康,且進給不方便,導致鑽孔強度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牆體鑽孔機械。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牆體鑽孔機械,包括U形鑽架、鑽機組件,所述U形鑽架一端上設置有固定吸盤,所述U形鑽架兩個水平段內部滑槽內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之間上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中心設置有鑽機組件,所述鑽機組件上設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與阻塵套相連接,所述阻塵套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吸塵網,所述吸塵網通過電源線與設置在連接板上的負離子發生器相連接,所述滑塊與螺杆連接,所述螺杆一側與進給電機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吸塵網粘貼在阻塵套的內側壁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負離子發生器與吸塵網之間為電性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給電機與U形鑽架之間為可拆卸連接。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設置吸塵網、負離子發生器、進給電機與螺杆,這樣在工作時,鑽機組件在鑽孔過程中,阻塵套可以起到較好的防塵作用,同時負離子發生器產生負離子覆蓋在吸塵網表面上,有效的吸附粉塵,避免了粉塵被工作人員吸入,提高了身體健康,且進給電機帶動螺杆旋轉實現鑽機組件的進給,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作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一種牆體鑽孔機械,包括U形鑽架1、鑽機組件4,所述U形鑽架1一端上設置有固定吸盤,所述U形鑽架1兩個水平段內部滑槽101內設置有滑塊2,所述滑塊2之間上設置有連接板3,所述連接板3中心設置有鑽機組件4,所述鑽機組件4上設置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與阻塵套6相連接,所述阻塵套6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吸塵網7,其中所述吸塵網7粘貼在阻塵套6的內側壁上。所述吸塵網7通過電源線與設置在連接板3上的負離子發生器8相連接,其中所述負離子發生器8與吸塵網7之間為電性連接。
所述滑塊2與螺杆9連接,所述螺杆9一側與進給電機10相連接,其中所述進給電機10與U形鑽架1之間為可拆卸連接。這樣在工作時,鑽機組件4在鑽孔過程中,阻塵套6可以起到較好的防塵作用,同時負離子發生器8產生負離子覆蓋在吸塵網7表面上,有效的吸附粉塵,避免了粉塵被工作人員吸入,提高了身體健康,且進給電機10帶動螺杆9旋轉實現鑽機組件4的進給,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作強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 ;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