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壓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0:50:11 1
專利名稱:一種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壓圈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機的壓圈結構,更確切地說涉及一種高壓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壓圈結構,適用於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設計, 屬於中小型電機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目前能源問題十分突出,由於市場上高壓緊湊型電機及普通高壓電 機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國內高壓電機使用量大,電機的效率問題引起 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電機的節能問題已經擺上了突出的位置,電機的定 子鐵芯裝壓結構是電機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影響電機的效率、 溫升和使用壽命,同時還與電機的噪聲和有效材料的消耗密切相關。
電機的的損耗主要有定子銅耗,轉子銅耗,鐵耗,風磨耗,雜耗組 成,其中鐵耗是電機的不便損耗,在電機製造過程中,由於定子衝片存 在毛刺,定子鐵芯裝壓不緊,使鐵芯齒部彈開大,片間松,將會使電機 的鐵耗增大,空載電流增加,電機的效率下降,溫升升高,如果在結構 上對電機進行改進,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有效材料的利用,而設計新型 壓圈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方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壓圈結構,該 結構是在現有的壓圈結構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有效 材料的利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技術方案是將現有的定子齒 壓板與壓圈的裝壓結構改為整體式壓圈,整體式壓圈下部開槽,使他的槽數與定子衝片相適應,壓圈的齒部加厚,增強壓圈的剛性,滿足定子 鐵芯裝壓的壓力要求,減小鐵芯齒部彈開,片間緊,降低電機鐵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式壓圈結構後,電
機的總損耗減小了 800W,效率提高了0.55%。
圖l(圖1-1、圖1-2、圖l-3)為現有技術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裝壓 結構;
圖2 (圖2-1、圖2-2)為本實用新型的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裝壓 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l,這是現有技術的高壓電機定子裝壓結構。
如圖所示,圖1-1為定子鐵芯,主要由定子齒壓板、壓圈、定子鐵芯 中的衝片組成,圖l-2為定子齒壓板,是齒壓片或槽鋼與定子端板焊接而 成,齒壓片或槽鋼與定子槽數相同,由於高壓電機定子槽數多,齒壓片 或槽鋼數量與定子槽數相同,也相應增多,導致齒壓片或槽鋼的加工浪 費工時,同時齒壓片或槽鋼與定子端板的焊接工時也相應增多,增大了 工人的勞動強度;圖l-3為壓圈,由於鐵芯齒部主要靠齒壓板固定,齒壓 片強度小,接觸面積小,壓圈的壓力達不到鐵芯齒部,導致齒壓板齒部 蹺起,使鐵芯齒部彈開大,片間松,使電機的鐵耗增大。這也是現有技 術結構的主要缺陷。
參照圖2(圖2-l、圖2-2),這是本實用新型的同類產品的定子裝壓 結構。圖2-l為定子鐵芯,圖2-2為整體式壓圈。
如圖所示,該定子裝壓結構包括整體式壓圈3、定子鐵芯中的衝片2, 整體式壓圈取代了定子齒壓板+壓圈的裝壓結構,取消了定子齒壓板,減 少了零部件的數量和加工工序,降低了加工過程中工人的勞動強度,整體式壓圈齒部厚,整體的剛性好,受力面積大,加工後有鋼板校平工序, 平整度好,使它與鐵芯齒部的接觸面積大,受力均勻,使鐵芯齒部彈開 小,片間緊,與普通的裝壓方式相比,減小了電機的鐵耗,提高了電機 的效率。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參照上述的實施例來描述,但是本技術領域中的 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應 理解其中可作各種變化和修改而在廣義上沒有脫離本實用新型,所以並 非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範圍內,對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的變化、變形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 圍。
權利要求1、一種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壓圈結構,包括定子鐵芯中的衝片,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圈結構,是一整體式壓圈,整體式壓圈下部開槽,其槽數與定子衝片相適應,為增強壓圈的剛性,滿足定子鐵心裝壓的壓力要求。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壓圈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整體式壓圈,壓圈的齒部加厚,減小鐵心齒部彈開,片間緊,降低電機鐵耗。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壓圈結構,其特 徵在於,所述的整體式壓圈,壓圈的齒部加厚,減小鐵心齒部彈開,片間 緊,降低電機鐵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壓圈結構,適用於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設計,包括定子鐵芯中的衝片,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圈結構,是一整體式壓圈,整體式壓圈下部開槽,其槽數與定子衝片相適應,為增強壓圈的剛性,滿足定子鐵心裝壓的壓力要求,壓圈的齒部加厚,減小鐵心齒部彈開,片間緊,降低電機鐵耗。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式壓圈結構後,電機的總損耗減小了800W,效率提高了0.55%。
文檔編號H02K15/02GK201238215SQ20082015146
公開日2009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31日
發明者顧衛東, 顧德軍 申請人:上海電科電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