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點火多段返燒節能爐灶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1:11: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爐,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多位點火多段返燒節能爐灶。
背景技術:
:
北方冬季較為寒冷,一般需要用爐具進行取暖,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爐具一般是直燒式,即燃料在爐膛內進行一次燃燒後的煙氣直接排放,由於爐膛燃程短,容易出現燃料燃燒不充分的情況,且燃料產生的可燃氣體、灰塵、熱量會從排煙口直接排出,造成能源浪費,汙染嚴重;因此,市場上出現了返燒式爐具,即在直燒式爐具的排煙口上加裝返燒室,爐膛內的未燃燒的可燃氣體進入返燒室進行返燒,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但是,返燒式爐具在實際使用中,爐膛內的火焰只能通過排煙口進入返燒室,點燃返燒室內的可燃氣體,返燒室後段可燃氣體不能被點燃,造成部分可燃氣體無法燃燒,且返燒室內的氧氣含量少,致使可燃氣體燃燒不充分,仍會有大量可燃氣體隨著煙氣排出,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煙氣中的粉塵也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環境汙染。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多位點火多段返燒節能爐灶。
本實用新型由如下技術方案實施:多位點火多段返燒節能爐灶,其包括底座和固定設置在所述底座頂部的爐體,所述爐體內部分為上下設置的爐膛和集灰室;在所述爐膛中部豎直設有隔斷,所述隔斷將所述爐膛分為燃燒室和返燒室,在所述隔斷一側上部設有連通所述燃燒室和所述返燒室的連通口,在與所述隔斷另一側垂直的所述爐體側壁上設有與所述返燒室連通設置的排煙口;在與所述燃燒室對應的所述爐體頂部開設有爐口,在所述爐口內設有爐蓋,在與所述燃燒室對應的所述爐體側壁上設有加料門;在所述燃燒室底部的所述爐體內壁和所述隔斷底部之間活動設有爐排,在所述爐排下方的所述集灰室內活動插接有儲灰槽;在所述返燒室底部的所述爐體內壁和所述隔斷底部之間固定設有底板,在所述排煙口與所述連通口之間的所述底板頂部和所述爐體頂板底部交錯設有一個以上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與所述排煙口相對設置;所述導流板將所述返燒室分割成若干返燒通道,在與每個所述返燒通道對應的所述隔斷上均設有一個以上的取火孔,在所述底板頂部的所述爐體側壁上設有與每個所述返燒通道對應設置的清灰門。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為中空殼體,所述底座內部的腔體為配風室,在所述底座側壁上設有與所述配風室連通的進風口;在所述燃燒室頂部的所述爐體內壁上水平固定設有燃燒配風管,在所述返燒室頂部或底部的所述爐體內壁上水平固定設有返燒配風管;在所述爐體內部或外部設有分別連通所述燃燒室與所述配風室、所述返燒室與所述配風室的送風管,在所述燃燒配風管下部管壁和所述返燒配風管上部管壁均設有若干出風孔。
進一步的,所述隔斷為分隔板。
進一步的,在所述爐體外部套設有爐體水套,所述隔斷為分割水箱,所述分割水箱與所述爐體水套連通設置;在與所述燃燒室和所述返燒室對應的所述分割水箱側壁上均設有所述連通口和所述取火孔,所述分割水箱兩側壁上對應的所述連通口之間、對應的所述取火孔之間均通過連通管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集灰室內部豎直設有與所述隔斷平行設置的劃分板,所述劃分板將所述集灰室分為兩個腔室,與所述爐排對應的所述腔室內活動插接有所述儲灰槽,與另一個所述腔室對應的所述爐體側壁上設有活動門。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利用本實用新型進行取暖時,可實現燃料和可燃氣體分別在燃燒室和返燒室內分爐燃燒,且通過返燒配風管為燃燒室燃料燃燒提供充足的高溫氧氣,可使燃料充分燃燒;燃燒室燃燒產生的煙氣和可燃氣體進入返燒室後,導流板使進入返燒室的可燃氣體在返燒室內進行多次折返,而燃燒室內的火焰可通過取火孔進入各個返燒通道對返燒室內的可燃氣體進行多位點火,返燒配風管則為可燃氣體的返燒提供充足的氧氣,進而實現可燃氣體多位點火、多次返燒、充分燃燒,大幅減少可燃氣體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煙氣在經過各個返燒通道的過程中,流速逐漸降低,煙氣中攜帶的粉塵大量的沉降在底板頂部,進而可減少粉塵的排放,降低環境汙染。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
圖4為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C-C剖視圖。
圖6為圖4的D-D剖視圖。
底座1、爐體2、爐膛3、燃燒室31、返燒室32、返燒通道321、集灰室4、取火孔5、爐口6、爐蓋7、加料門8、階梯槽9、爐排10、儲灰槽11、連通口12、排煙口13、導流板14、配風室15、進風口16、燃燒配風管17、返燒配風管18、送風管19、出風孔20、爐體水套21、分隔板22、分割水箱23、劃分板24、活動門25、底板26、清灰門27、連通管28。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至圖3所示,多位點火多段返燒節能爐灶,其包括底座1和固定設置在底座1頂部的爐體2,爐體2內部分為上下設置的爐膛3和集灰室4;在爐膛3中部豎直設有隔斷,所述隔斷頂部和兩側邊均與對應的爐體2內壁焊接;所述隔斷為分隔板22,所述隔斷將爐膛3分為燃燒室31和返燒室32;在與燃燒室31對應的爐體2頂部開設有爐口6,在爐口6內設有爐蓋7,爐蓋7採用常規方式活動放置在爐口6上方,方便打開引燃燃燒室31內的燃料;在燃燒室31底部的爐體2側壁和所述隔斷底部之間活動設有爐排10,在燃燒室31底部的爐體2側壁和所述隔斷底部之間水平固定設有階梯槽9,在階梯槽9內活動放置有爐排10,在與燃燒室31對應的爐體2側壁上設有加料門8,加料門8可活動打開,方便向燃燒室31內部、爐排10上方添加燃料;在爐排10下方的集灰室4內活動插接有儲灰槽11,儲灰槽11為抽屜式儲灰槽11,由爐排10落下的粉塵可落入儲灰槽11內,方便清理;在返燒室32底部的爐體2內壁和所述隔斷底部之間固定設有底板26,在所述隔斷一側上部設有連通燃燒室31和返燒室32的連通口12,燃燒室31內燃料燃燒產生的煙氣和可燃氣體經過連通口12進入返燒室32內部;在排煙口13與連通口12之間的底板26頂部和爐體2頂板底部交錯設有三個的導流板14,導流板14與排煙口13相對設置;在與所述隔斷另一側垂直的爐體2側壁上設有與返燒室32連通設置的排煙口13;導流板14將返燒室32分割成若干返燒通道321,在與每個返燒通道321對應的所述隔斷上均設有三個取火孔5,三個取火孔5呈縱向排列,由上向下分別為高、中、低取火孔5;燃燒室31內燃料燃燒產生的火焰經過高、中、低取火孔5進入返燒室32,點燃各個返燒通道321內的可燃氣體,由連通口12進入返燒室32內的煙氣依次進入各個返燒通道321內進行多次燃燒,返燒室32內氣體燃燒產生的煙氣最終經排煙口13排出;在底板26頂部的爐體2側壁上設有與每個返燒通道321對應設置的清灰門27,清灰門27可活動打開,以便清理底板26頂部的粉塵;
底座1為中空殼體,底座1內部的腔體為配風室15,在底座1側壁上設有與配風室15連通的進風口16,爐體2外部空氣可通過進風口16進入配風室15內部;在燃燒室31頂部的爐體2內壁上水平固定設有燃燒配風管17,在返燒室32頂部或底部的爐體2內壁上水平固定設有返燒配風管18;在爐體2內部設有分別連通燃燒室31與配風室15、返燒室32與配風室15的送風管19,在燃燒配風管17下部管壁和返燒配風管18上部管壁均設有若干出風孔20;配風室15內的空氣通過送風管19分別進入對應的燃燒配風管17和返燒配風管18內,並經出風口16排入燃燒室31和返燒室32內部。
工作原理:打開加料門8向燃燒室31內部、爐排10上方添加足夠的燃料,並引燃燃料;爐體2外部的風可通過爐排10爐條之間的間隙進入爐排10上方的燃燒室31內部,為燃料燃燒提供充足的氧氣,使燃料充分燃燒;燃料燃燒產生的灰燼經過爐排10爐條之間的間隙落入儲灰槽11內部,燃料燃燒產生的煙氣和可燃氣體上升到燃燒室31上部,與此同時,燃燒室31內的送風管19將配風室15的空氣輸送到燃燒配風管17後由出風孔20排出,為燃燒室31上部可燃氣體燃燒提供助燃風,在此過程中,送風管19內的空氣吸收燃燒室31內的熱量轉化為熱空氣,降低了可燃氣體燃燒時需要的溫度,進而使可燃氣體充分燃燒;
燃燒室31內部分未燃燒的可燃氣體隨著煙氣經連通口12進入與連通口12對應的第一個返燒通道321內,且燃燒室31內燃料燃燒產生的火焰分別通過連通口12下方的高、中、低取火孔5進入對應的第一個返燒通道321內點燃可燃氣體,使可燃氣體在此發生一次返燒;第一個返燒通道321內未充分燃燒的可燃氣體繞過第一道導流板14進入第二個返燒通道321,燃燒室31內的火焰經過與第二個返燒通道321對應的高、中、低取火孔5進入第二個返燒通道321,將第二個返燒通道321內的可燃氣體再次點燃,使第二個返燒通道321內的可燃氣體發生二次返燒;同理,第二個返燒通道321內未燃燒的可燃氣體依次繞過第二、三個導流板14進入第三、四返燒通道321進行二次、三次返燒,最終燃燒產生的煙氣經排煙口13排出;可燃氣體在返燒室32內進行多次返燒的同時,返燒室32內的送風管19將配風室15的空氣輸送到返燒配風管18後由出風孔20排出,為返燒室32內部可燃氣體的返燒提供足夠助燃風,且送風管19內的空氣可吸收返燒室32內的熱量轉化為熱空氣,降低了可燃氣體返燒燒時需要的溫度,進而使可燃氣體充分燃燒;返燒室32內煙氣中的粉塵在經過各個返燒通道321的過程中流速逐漸降低,煙氣中攜帶的粉塵大量的沉降在底板26頂部,可隨時打開清灰門27,清理底板26頂部的灰塵;
綜上所述,利用本實用新型進行取暖時,可實現燃料和可燃氣體分別在燃燒室31和返燒室32內分爐燃燒,且通過燃燒配風管17為燃燒室31燃料燃燒提供充足的高溫氧氣,可使燃料充分燃燒;燃燒室31燃燒產生的煙氣和可燃氣體進入返燒室32後,在導流板14的作用下發生多次折返依次進入各個返燒通道321與返燒配風管18排出的氧氣充分混合,且燃燒室31內的火焰可通過取火孔5分別進入各個返燒通道321,將各個返燒通道321內的可燃氣體點燃,使可燃氣體在返燒室32內進行多次折返、混合、充分燃燒,大幅降低可燃氣體的排放,杜絕能源浪費,另外,煙氣在經過各個返燒通道321的過程中,流速逐漸降低,煙氣中攜帶的粉塵大量的沉降在底板26頂部,進而可減少粉塵的排放,降低環境汙染。
實施例2:如圖4至圖6所示,其整體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所述隔斷為分割水箱23,在與燃燒室31和返燒室32對應的分割水箱23側壁上均設有連通口12和取火孔5,分割水箱23兩側壁上對應的連通口12之間、對應的取火孔5之間均通過連通管28連通,燃燒室31內物料燃燒產生的煙氣及可燃氣體上升至燃燒室31上部後依次經過連通口12、連通管28、連通口12進入返燒室32;而燃燒室31內的火焰則依次通過取火孔5、連通管28、取火孔5進入返燒室32,為返燒室32內的可燃氣體的燃燒提供火源;在爐體2外部套設有爐體水套21,爐體水套21內的水可充分吸收傳導到爐體2外壁的熱量,防止熱量散失,分割水箱23與爐體水套21連通設置,分割水箱23內的水可充分吸收爐膛3內部熱量並流動到爐體水套21內,爐體水套21的出水口與管排換熱器進水口連通,為取暖或生活用提供熱水;
由於儲灰槽11隻是用於接收由爐排10落下的粉塵,所以大小和爐排10對應即可,而返燒室32下部對應的集灰室4則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集灰室4內部豎直設有與所述隔斷平行設置的劃分板24,劃分板24將集灰室4分為兩個腔室,與爐排10對應的所述腔室內活動插接有儲灰槽11,與另一個所述腔室對應的爐體2側壁上設有活動門25,劃分板24可防止由爐排10落下的粉塵進入返燒室32下方的集灰室4內,進而可以保證返燒室32下方所述腔室的清潔,用於烘烤或加熱食物,活動門25則可方便取放食物,提高空間利用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