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蕁麻疹的中草藥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20:22:21 1
專利名稱:治療蕁麻疹的中草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產品涉及來源於 植物的配製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草藥。
背景技術:
在臨床中常見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在皮膚上突然發作或迅速消退的形如麻疹,或擴大成片狀融合的鮮紅,或白色的風團,發無定處,忽起忽消,瘙癢難忍。其病因多系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致以血虛風或氣虛己外不固,風邪夾熱或夾寒,乘虛侵入,鬱於肌膚而發生此病。祖國醫學在辨證中分風熱風寒溼熱等型,本發明是以疏風生熱、涼血益己之中草藥,是治療風熱型蕁麻疹其效果滿意。為弘揚祖國中醫文化、傳承中醫中藥,為此有待挖掘開發民間有效驗方,為治療蕁麻疹提供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效果好的治療蕁麻疹的中草藥組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風熱型蕁麻疹的中草藥。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風熱型蕁麻疹的中草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
當歸25-35份;生地35-45份;蟬蛻15-25份;知母25-35份;苦參25-35份;胡麻仁 15-25份;荊芥25-35份;蒼朮35-45份;大力25-35份;石膏35-45份;甘草15-25份;木通25-35份;大青葉15-25份;三腳虎15-25份;八角楓15-25份;山蟛蜞15-25份;加水 1800份,燒開後,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後高溫滅菌,備用。優選的,所述的治療風熱型蕁麻疹的中草藥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
當歸30份;生地40份;蟬蛻20份;知母30份;苦參30份;胡麻仁20份;荊芥30份; 蒼朮40份;大力30份;石膏40份;甘草20份;木通30份;大青葉20份;三腳虎20份;八角楓20份;山蟛蜞20份;
加水1800份,燒開後,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後高溫滅菌,備用。本發明的配伍思想以當歸為君;以生地、蟬蛻為臣;以知母、苦參、胡麻仁、荊芥為佐;以蒼朮、大力、石膏、甘草、木通、大青葉、三腳虎、八角楓、山蟛蜞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當歸30份、生地40份、蟬蛻20份、知母30份、苦參30份、胡麻仁20份、荊芥30份、蒼朮40份、大力30份、石膏40份、
甘草20份、木通30份、大青葉20份、三腳虎20份、八角楓20份、山蟛蜞20份。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歸經入心、肝、脾經。功能與主治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痺;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竊,跌扑損傷。生 地性味與歸經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熱涼血。功能與主治主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蟬蛻為蟬科昆蟲黑蚱羽化後的蛻殼。性味與歸經甘鹹,涼。歸經,入肺、肝經。 功能與主治散風熱,宣肺,定痙。治外感風熱,咳嗽音啞,麻疹透發不暢,風疹瘙癢,小兒驚癇,目赤,翳障,疔瘡腫毒,破傷風。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性味與歸經苦,寒。功能與主治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滋陰降火用於陰虛之發熱、盜汗,常配黃柏、地黃。苦參為豆種植物苦參的根。性味與歸經苦,寒。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溼,殺蟲。 治熱毒血痢,腸風下血,黃疸,赤白帶下,小兒肺炎,疳積,急性扁桃體炎,痔漏,脫肛,皮膚瘙癢,疥癩惡瘡,陰瘡溼癢,瘰癧,燙傷。外治滴蟲性陰道炎。胡麻仁本品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種子。性味與歸經甘,平。功能主治潤燥滑腸,滋養肝腎。用於津枯血燥、大便秘結,病後體虛、眩暈乏力等症。蒼朮為菊科植物南蒼朮或北蒼朮等的根莖。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功能與主治 健脾,燥溼,解鬱,闢穢。治溼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洩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溼痺,足痿,夜盲。石膏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的礦石。性味與歸經辛甘,寒。功能與主治生用解肌清熱,除煩止渴。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幹,肺熱喘急,中暑自汗, 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煅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 湯火燙傷。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狀莖。性味與歸經甘,平。功能與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木通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葉木通、木通的木質莖。性味與歸經苦,涼。功能與主治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痺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大青葉為馬鞭草科植物路邊青、寥科植物蓼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草大青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等的葉或枝葉。性味與歸經苦,寒。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溫病熱盛煩渴,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腸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黃疸,痢疾,喉痺,口瘡,癰疽腫毒。三腳虎為豆科綠旺屬臥地蒔繪蔌。生于田園、山野、路邊或草地,多年生草本。性味與歸經葉苦微辛,性沮,無毒。功能與主治內服有消風散寒散氣破積之功,外用則有祛積之效。主治中暑腹痛、色寒腹痛、疝氣腫痛等;外用治跌打損傷。八角楓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或瓜木的根、鬚根或根皮。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功能與主治祛風,通絡,散瘀,鎮痛,並有麻醉及鬆弛肌肉作用。治風溼疼痛,麻木癱瘓,心力衰竭,勞傷腰痛,跌打損傷。山蟛蜞方蟹科動物。性味與歸經鹹、冷、有小毒。功能與主治斂瘡生肌、解毒。 治溼癬。
大力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的乾燥全草。性味與歸經辛、苦,微寒。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祛風止痛。用於肝熱煩躁,肺熱喘咳,血熱咳血、吐血,咽喉腫痛,風火牙痛。外用治療瘡癰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荊芥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全草。性味與歸經辛,溫。功能與主治發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癰腫,瘡疥,瘰癧。荊芥穗效用相同,惟發散之力較強。本發明的製作方法加水煎煮,過濾回收,取汁,裝瓶後高溫滅菌,待用水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治療風熱型蕁麻疹的中草藥具有製作、使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除邪解毒、祛瘀涼血、治療風熱型蕁麻疹具有顯著效果,在臨床中經過實踐證明,具有標本兼治之功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種治療風熱型蕁麻疹的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
當歸30 g;生地40 g;蟬蛻20 g;知母30 g;苦參30 g;胡麻仁20 g;荊芥30 g ;蒼朮 40 g;大力30 g;石膏40 g;甘草20 g;木通30 g ;大青葉20 g ;三腳虎20 g ;八角楓20 g ;山蟛蜞20 g ;加水1800g,燒開後,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後高溫滅菌,備用。服用時將藥液取200-300 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熱後服用,每日三次,服3-7天,就可有明顯好轉。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草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當歸25-35份;生地35-45份;蟬蛻15-25份;知母25-35份;苦參25-35份;胡麻仁 15-25份;荊芥25-35份;蒼朮35-45份;大力25-35份;石膏35-45份;甘草15-25份;木通25-35份;大青葉15-25份;三腳虎15-25份;八角楓15-25份;山蟛蜞15-25份;加水 1800份,燒開後,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後高溫滅菌,備用。
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治療蕁麻疹的中草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 當歸30份;生地40份;蟬蛻20份;知母30份;苦參30份;胡麻仁20份;荊芥30份; 蒼朮40份;大力30份;石膏40份;甘草20份;木通30份;大青葉20份;三腳虎20份;八角楓20份;山蟛蜞20份;加水1800份,燒開後,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 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後高溫滅菌,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草藥當歸25-35份;生地35-45份;蟬蛻15-25份;知母25-35份;苦參25-35份;胡麻仁15-25份;荊芥25-35份;蒼朮35-45份;大力25-35份;石膏35-45份;甘草15-25份;木通25-35份;大青葉15-25份;三腳虎15-25份;八角楓15-25份;山蟛蜞15-25份;加水1800份,燒開後,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後高溫滅菌,備用。以當歸為君;以生地、蟬蛻為臣;以知母、苦參、胡麻仁、荊芥為佐;以蒼朮、大力、石膏、甘草、木通、大青葉、三腳虎、八角楓、山蟛蜞為使。
文檔編號A61K36/8964GK102327448SQ20111027522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6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重慶市南川區瑞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