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懸掛式前驅動後橋總成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5:37:22 2

本發明涉及汽車支持橋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獨立懸掛式前驅動後橋總成。
背景技術:
現有的後橋總成主要包括:後橋殼總成、主減速器(帶差速器)總成、半軸、後輪轂、輪轂軸承、制動盤和氣壓制動器總成。後橋殼總成通過鋼板彈簧等懸架部件與車架連接實現承載車體重量;主減速器(帶差速器)總成安裝在後橋殼總成中間空腹部位,前端與傳動軸連接,實現傳遞動力矩、改變力矩方向,驅動車輪,實現車輛運行。半軸安裝在主減速器(帶差速器)總成與後輪轂之間,實現傳遞動力矩,驅動車輪,實現車輛運行。制動盤通過螺栓緊固件安裝在後輪轂上,與氣壓制動器總成配合實現車輪制動減速或停車。氣壓制動器總成接受汽車制動系統提供的壓縮空氣,與制動盤配合實現車輪制動,使車輛減速或停車。
我國現有大、中型載客汽車都採用前置發動機後橋驅動的布局形式,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後橋總成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前置後驅需要在發動機與後橋之間安裝傳動軸以傳遞動力,傳動軸的安裝不僅增加汽車重量、影響整體布置,而更重要的是對新能源電動客車的電池箱布置造成很大困難;
2.前置後驅需要較大較長的傳動軸,這樣會增加汽車重量,對電動客車的時速、續航裡程不利;
3.前置後驅將會造成車輛地板升高,繼而使得汽車重心升高,影響汽車行駛的穩定性。
上述現有技術中屬於汽車支持橋的汽車後橋其橫梁通常以圓形鋼管為主體,圓形鋼管橫梁兩端焊接與其同圓心的連接法蘭,通過連接法蘭固定支撐汽車底盤的支撐汽車底盤。汽車後橋橫梁通過板簧懸架支撐汽車底盤,其結果也是使汽車底盤距地面高度較高,致使汽車重心偏高,汽車行駛的穩定性下降,偏高的汽車底盤尤其不便於大中型電動客車電池包的布置,極大的制約了大中型電動客車的續航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汽車後橋橫梁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出一種獨立懸掛式前驅動後橋總成。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採取以下技術方案:獨立懸掛式前驅動後橋總成,包括後橋橫梁、輪轂、制動器和制動盤,其特徵是,所述後橋橫梁兩端分別與法蘭盤內側的下部焊接固定,所述法蘭盤的上部的外側分別通過螺栓緊固後軸頭,後軸頭中心與後橋橫梁的軸心距為130-160mm;所述後軸頭支撐後輪輪轂,後輪輪轂設有對應後軸頭的軸套,所述軸套與後軸頭之間設有承受正、反向軸向力的成對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後軸頭端部設有與其螺紋連接的鎖緊螺母及其墊圈,墊圈與外側單列圓錐滾子軸承的內圈相接合,鎖緊螺母及其後軸頭端部設有止動開口銷;所述後橋橫梁為方形鋼管,所述後橋橫梁兩端部的上表面設有與法蘭盤內側焊接固定的板簧安裝座板,所述板簧安裝座板與法蘭盤內側之間設有焊接固定的加強筋板一,所述法蘭盤底部內側與橫梁本體底面之間設有焊接固定的加強筋板四;所述後輪輪轂內側固定有制動盤,制動盤橫向前後位置對稱設有與制動盤摩擦接合的制動器總成,所述制動器總成分別固定於法蘭盤的兩側;所述制動器是液壓驅動制動器。
本發明還可以採取以下技術措施:
所述制動器是雙缸液壓浮鉗盤式制動器,支架中部固定鉗體,所述鉗體設有並列的兩個相同的液壓油缸,每個液壓油缸內設置與其配合的活塞,兩個液壓油缸的油路相通,兩個活塞分別設有支撐彈簧支撐的分制動塊,兩分制動塊組成活動制動塊,所述活動制動塊設置於鉗體內一端,鉗體內另一端安裝固定制動塊;所述支架兩端分別設置導向銷組,導向銷組由鉗體導向銷和輔助導向銷組成,所述鉗體導向銷設置於活動制動塊一側,鉗體導向銷與滑套滑動配合;所述輔助導向銷設置於固定制動塊一側,輔助導向銷與輔助滑套滑動配合。
所述板簧安裝座板與法蘭盤內側之間焊接固定的加強筋板一以安裝座板為基準輻射狀分布。
所述板簧安裝座板兩側的底部與橫梁本體兩側面之間設有焊接固定的加強筋板二。
所述法蘭盤下部兩側與橫梁本體兩側面下部之間設有焊接固定的加強筋板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和優點在於:
本發明減去了原有後橋總成中的主減速器(帶差速器)總成、半軸以及從前橋到後橋之間的傳動軸。改進後的本發明為車底盤在後橋附近布置提供更大空間,較大程度的減輕了後橋重量及整車重量,尤其對於純電動大客車、公共汽車更為有利,使其可以達到更高時速,更大續航裡程。
本發明將結構複雜的氣壓制動器總成改進為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的液壓、雙缸、浮動卡鉗式制動器總成,省去了氣源、氣泵、氣體管路等設備零件,使得整車的制度系統得以改善,由複雜變為簡單。
新的液壓、雙缸、浮動卡鉗式制動器總成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性能可靠、穩定有效,並且可以配置ABS防抱死制動系統,有利於大、中型載客汽車的行車安全,改善了氣壓制動器急躁的缺點,尤其適用於純電動大、中型客車,公共汽車。
本發明橫梁兩端的法蘭盤安裝後軸頭,由於後軸頭中心與後橋橫梁的軸心存在130-160mm距離,即將後軸頭軸線相對於兩端軸頭中心軸線下降130-160mm左右。後軸頭安裝後車輪,所以後車輪中心高於後橋橫梁軸心,這樣的結構實現了後橋橫梁更底,與現有技術中後軸頭中心與後橋橫梁本體軸心同高相比,本發明降低了車輛底盤距地面高度,車輛底盤高度降低、整車重心降低,有利於提高行駛的平穩性;也為底盤其它零部件布置提供更大有利空間,尤其對於純電動大、中型客車,公共汽車的電池組等電器元件布置更為有利,由此可以達到更高時速,更大續航裡程。
本發明後橋橫梁採用方形鋼管,在機械性能滿足要求的情況下更便於板簧懸架的安裝座板和各位置的加強筋板的焊接安裝。
本發明的後軸頭為整體獨立部件,採用螺栓與法蘭盤連接方式,避免了焊接產生的應力變形,同軸精度高,並且便於維修和更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是圖1A-A放大視圖;
圖3是本發明制動器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後橋橫梁,2安裝座板,3加強筋板一,4法蘭盤,5螺栓,6後軸頭,7單列圓錐滾子軸承,8制動盤,9後輪輪轂,9-1軸套,10鎖緊螺母,11墊圈,12止動開口銷,13輪轂蓋,14加強筋板二,15加強筋板三,16加強筋板四,17制動器總成,21支架,22鉗體,22-1左缸套,22-2右缸套,22-3滑套,22-4輔助滑套,23鉗體導向銷,25輔助導向銷,26支撐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如圖1、2所示實施例,後橋橫梁1兩端設有套裝並焊接固定的對稱的法蘭盤4,後橋橫梁1兩端部的上表面設有與後橋橫梁和法蘭盤後側焊接固定的板簧懸架(未示出)的安裝座板2,安裝座板2與法蘭盤4後側之間設有焊接固定的加強筋板Ⅰ3。
各法蘭盤4的上部對稱設有由對稱設置的螺栓5緊固的後軸頭6,後軸頭6中心與後橋橫梁1的中心距為130-160mm,實施例的中心距為150mm。
後軸頭6支撐後輪輪轂9,後輪輪轂9設有對應後軸頭6的軸套9-1,軸套9-1與後軸頭6之間設有承受正、反向軸向力的成對單列圓錐滾子軸承7。
後軸頭6端部設有與其螺紋連接的鎖緊螺母10及其墊圈11,墊圈11與外側單列圓錐滾子軸承的內圈相接合。鎖緊螺母10及其後軸頭9端部設有止動開口銷12。
如圖1、2所示,後輪輪轂9內側通過螺栓固定有制動盤8,制動盤8橫向前後位置對稱設有與制動盤摩擦接合的制動器總成,制動器採用液壓驅動方式即實施例的制動器總成是液壓制動器總成。
按圖2箭頭P所示行車方向,圖2所示的制動器總成17為後制動器總成,為了視圖清楚,圖2未示出前制動器總成。
實施例的制動器總成結構以及與液壓系統的連接同於現有技術。
如圖1、2所示,安裝座板2兩側的底部與後橋橫梁1兩側之間設有焊接固定的加強筋板Ⅳ16;法蘭盤4底部兩側與後橋橫梁1兩側下部之間設有焊接固定的加強筋板Ⅲ15;法蘭盤4底部後側與後橋橫梁1底部之間設有焊接固定的加強筋板Ⅱ14。
各附圖所示的加強筋板採用現有技術中的三角形形狀。
制動器如圖3所示,支架21中部固定鉗體22,所述鉗體設有並列的兩個相同的液壓油缸即左缸套22-1、右缸套22-2,每個液壓油缸內設置與其配合的活塞,兩個液壓油缸的油路相通,兩個活塞分別設有支撐彈簧26支撐的分制動塊,兩分制動塊組成活動制動塊,所述活動制動塊設置於鉗體內一端,鉗體內另一端安裝固定制動塊;所述支架兩端分別設置導向銷組,導向銷組由鉗體導向銷23和輔助導向銷25組成,所述鉗體導向銷設置於活動制動塊一側,鉗體導向銷與滑套22-3滑動配合;所述輔助導向銷設置於固定制動塊一側,輔助導向銷與輔助滑套22-4滑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