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禮盒牛奶箱自動封箱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3:47:41 1

本發明涉及包裝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禮盒牛奶箱自動封箱機構。
背景技術:
在禮盒牛奶的生產包裝過程中,灌裝機以每小時24000盒的速度輸出盒裝牛奶,人工操作過程中,單次以12盒一組放入禮盒牛奶箱中,並先後置入上、下襯墊,最後蓋上箱蓋,完成封箱過程。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禮盒牛奶封箱方式幾乎全部採用自鎖盒底雙掀蓋形式,人工操作封箱過程相對較費時,一臺灌裝機所需的裝箱人數大約為40-50人,人力成本居高,且人工效率低下。本發明旨在設計一種禮盒牛奶箱自動封箱機構,代替人工封箱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禮盒牛奶包裝過程中的自動化封箱,同時,降低人力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人工封箱帶來的低效高成本問題,提供了一種自動化封箱機構,實現禮盒牛奶包裝過程中的自動化封箱,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降低人力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禮盒牛奶箱自動封箱機構,包括整機機架1、定位單元2、壓板單元3、折彎單元4和蓋板折彎單元5,所述定位單元2、所述壓板單元3、所述折彎單元4和所述蓋板折彎單元5均安裝於所述整機機架1上;所述定位單元2對禮盒牛奶箱進行雙重定位,所述壓板單元3對內紙板進行扣壓,所述折彎單元4折彎外掀蓋,為後續裝入預留凹槽做準備,所述蓋板折彎單元5折彎內掀蓋、扣壓外紙板和內掀蓋,使折彎單元卡入已完成折彎的外掀蓋,即完成牛奶箱自動封箱的全部步驟。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單元2包括第一氣缸21、第一安裝板22、凹槽機構23和第一連杆機構24,所述第一氣缸21和所述凹槽機構23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22上,所述第一安裝板22固定設置在所述整機機架1上,所述第一氣缸21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連杆機構24連接,所述第一連杆機構24套裝在所述凹槽機構23中。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單元2還包括u型定位件25,所述u型定位件25與滑槽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壓板單元3包括底座31、第三氣缸33、第一機構34和勺狀片35,所述第三氣缸33通過所述底座31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機構34上,所述第一機構34固定設置在所述整機機架1上,所述第三氣缸33輸出端與所述勺狀片35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壓板單元3還包括第二氣缸32、第二連杆機構36、第一雙y型機構37和按壓輪38,所述第二氣缸32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機構34上,所述第二氣缸32輸出端與所述第二連杆機構36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按壓輪38與所述第二連杆機構36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連杆機構36還設置有所述第一雙y型機構37。
進一步地,所述折彎單元4包括第四氣缸41、第二安裝板42、第一滑塊機構43、真空吸盤機構44、第五氣缸45、第六氣缸46和v型機構47,所述第四氣缸41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安裝板42上,所述第二安裝板42固定設置在所述整機機架1上,所述第二安裝板42上設置有第一軌道,所述第一軌道上設置有所述第一滑塊機構43,所述第五氣缸45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滑塊機構43上,所述第五氣缸45的輸出端與所述真空吸盤機構44連接,所述第六氣缸46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滑塊機構43上,所述第六氣缸46的輸出端與所述v型機構47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蓋板折彎單元5包括第三安裝板51、第七氣缸52、第一連接件53、第八氣缸54、第二軌道55和滑板56,所述第七氣缸52和所述第二軌道55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三安裝板51上,所述第三安裝板51固定設置在所述整機機架1上,所述第七氣缸52輸出端與所述滑板56連接,所述滑板56設置在所述第二軌道55中,所述第一連接件53設置在所述滑板56上,所述第八氣缸54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件53上。
進一步地,所述蓋板折彎單元5還包括第二機構510、真空吸盤515、u型件516、第一l型連接件517、第十一氣缸518、第二l型連接件525和t型板526,所述第八氣缸54輸出端與所述t型板526連接,所述t型板5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機構510連接,所述t型板526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真空吸盤515,所述t型板526上還設置有第二l型連接件525,所述第二l型連接件525上固定設置有第十一氣缸518,所述第十一氣缸518輸出端與所述第一l型連接件517連接,所述第一l型連接件517與所述u型件516連接,所述第一l型連接件517固定在第三軌道上,所述第三軌道設置在所述第十一氣缸518上。
進一步地,所述蓋板折彎單元5還包括第十二氣缸519、第十三氣缸520、第十四氣缸521、u型機構522、第三連接件523和第二雙y型機構524,所述第十四氣缸521固定在所述u型機構522上,所述u型機構522固定設置在所述整機機架1上,兩個所述第十二氣缸519設置在所述第十四氣缸521兩側,所述所述第十二氣缸519輸出端與所述u型機構522連接,所述第十四氣缸521輸出端與所述第十三氣缸520連接,所述第十三氣缸520輸出端與所述第三連接件523連接,所述第三連接件523與所述第二雙y型機構524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蓋板折彎單元5還包括第三l型連接件57、第九氣缸58、第四軌道59、第二滑塊機構511、第二連接件512、第十氣缸513和壓緊片514,所述滑板56上固定設置有所述第三l型連接件57,所述第三l型連接件57上設置有所述第九氣缸58和所述第四軌道59,所述第九氣缸58輸出端與所述第二滑塊機構511連接,所述第二滑塊機構511設置在所述第四軌道59上,所述第二滑塊機構511上設置有所述第二連接件512,所述第十氣缸513安裝在所述第二連接件512上,所述第十氣缸513輸出端固定設置有所述壓緊片514。
本發明的禮盒牛奶箱自動封箱機構具有以下優勢:
定位單元通過第一氣缸帶動第一連杆機構對牛奶箱在水平面上第一坐標方向定位,另外通過u型定位件使牛奶箱在水平面上第二方向定位,可實現禮盒牛奶箱的準確雙重定;壓板單元通過第二氣缸帶動第二連杆機構實現對內紙板的扣合,第三氣缸帶動勺狀片下壓實現對內紙板的按壓;折彎單元可實現外掀蓋的折彎,為後續裝入預留凹槽做準備;蓋板折彎單元可完成內掀蓋的折彎、外紙板及內掀蓋的扣壓,後續折彎單元卡入事先折彎的外掀蓋,即完成牛奶箱自動封箱的全部步驟。本發明提供的禮盒牛奶箱自動封箱機構,實現禮盒牛奶包裝過程中的自動化封箱,可完全替代人工封箱過程,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人力成本。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徵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禮盒牛奶箱自動封箱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定位單元、壓板單元、折彎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蓋板折彎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整機機架,2-定位單元,21-第一氣缸,22-第一安裝板,23-凹槽機構,24-第一連杆機構,25-u型定位件,3-壓板單元,31-底座,32-第二氣缸,33-第三氣缸,34-第一機構,35-勺狀片,36-第二連杆機構,37-第一雙y型機構,38-按壓輪,4-折彎單元,41-第四氣缸,42-第二安裝板,43-第一滑塊機構,44-真空吸盤機構,45-第五氣缸,46-第六氣缸,47-v型機構,5-蓋板折彎單元,51-第三安裝板,52-第七氣缸,53-第一連接件,54-第八氣缸,55-第二軌道,56-滑板,57-第三l型連接件,58-第九氣缸,59-第四軌道,510-第二機構,511-第二滑塊機構,512-第二連接件,513-第十氣缸,514-壓緊片,515-真空吸盤,516-u型件,517-第一l型連接件,518-第十一氣缸,519-第十二氣缸,520-第十三氣缸,521-第十四氣缸,522-u型機構,523-第三連接件,524-第二雙y型機構,525-第二l型連接件,526-t型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禮盒牛奶箱自動封箱機構,包括整機機架1、定位單元2、壓板單元3、折彎單元4和蓋板折彎單元5,定位單元2、壓板單元3、折彎單元4和蓋板折彎單元5均安裝於整機機架1上,定位單元2能夠實現禮盒牛奶箱的準確雙重定位;壓板單元3能夠實現內紙板的扣壓,折彎單元4能夠實現外掀蓋的折彎,為後續裝入預留凹槽做準備,蓋板折彎單元5能夠完成內掀蓋的折彎、外紙板及內掀蓋的扣壓,後續折彎單元卡入已完成折彎的外掀蓋,即完成牛奶箱自動封箱的全部步驟。
如圖2所示,定位單元2包括第一氣缸21、第一安裝板22、凹槽機構23、第一連杆機構24和u型定位件25,第一氣缸21和凹槽機構23分別固定設置在第一安裝板22上,第一安裝板22固定設置在整機機架1上,第一氣缸21的輸出端與第一連杆機構24連接,第一連杆機構24套裝在凹槽機構23中,u型定位件25與滑槽固定連接。
如圖2所示,壓板單元3包括底座31、第二氣缸32、第三氣缸33、第一機構34、勺狀片35、第二連杆機構36、第一雙y型機構37和按壓輪38,第三氣缸33通過底座31固定設置在第一機構34上,第一機構34固定設置在整機機架1上,第三氣缸33輸出端與勺狀片35連接;第二氣缸32固定設置在第一機構34上,第二氣缸32輸出端與第二連杆機構36的第一端連接,按壓輪38與第二連杆機構36的第二端連接,第二連杆機構36還設置有第一雙y型機構37。
如圖2所示,折彎單元4包括第四氣缸41、第二安裝板42、第一滑塊機構43、真空吸盤機構44、第五氣缸45、第六氣缸46和v型機構47,第四氣缸41固定設置在第二安裝板42上,第二安裝板42固定設置在整機機架1上,第二安裝板42上設置有第一軌道,第一軌道上設置有第一滑塊機構43,第五氣缸45固定設置在第一滑塊機構43上,第五氣缸45的輸出端與真空吸盤機構44連接,第六氣缸46固定設置在第一滑塊機構43上,第六氣缸46的輸出端與v型機構47固定連接。
如圖3所示,蓋板折彎單元5包括第三安裝板51、第七氣缸52、第一連接件53、第八氣缸54、第二軌道55和滑板56,第七氣缸52和第二軌道55分別設置在第三安裝板51上,第三安裝板51固定設置在整機機架1上,第七氣缸52輸出端與滑板56連接,滑板56設置在第二軌道55中,第一連接件53設置在滑板56上,第八氣缸54設置在第一連接件53上。
如圖3所示,蓋板折彎單元5還包括第二機構510、真空吸盤515、u型件516、第一l型連接件517、第十一氣缸518、第二l型連接件525和t型板526,第八氣缸54輸出端與t型板526連接,t型板5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與第二機構510連接,t型板526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真空吸盤515,t型板526上還設置有第二l型連接件525,第二l型連接件525上固定設置有第十一氣缸518,第十一氣缸518輸出端與第一l型連接件517連接,第一l型連接件517與u型件516連接,第一l型連接件517固定在第三軌道上,第三軌道設置在第十一氣缸518上。
如圖3所示,蓋板折彎單元5還包括第十二氣缸519、第十三氣缸520、第十四氣缸521、u型機構522、第三連接件523和第二雙y型機構524,第十四氣缸521固定在u型機構522上,u型機構522固定設置在整機機架1上,兩個第十二氣缸519設置在第十四氣缸521兩側,第十二氣缸519輸出端與u型機構522連接,第十四氣缸521輸出端與第十三氣缸520連接,第十三氣缸520輸出端與第三連接件523連接,第三連接件523與第二雙y型機構524連接。
如圖3所示,蓋板折彎單元5還包括第三l型連接件57、第九氣缸58、第四軌道59、第二滑塊機構511、第二連接件512、第十氣缸513和壓緊片514,滑板56上固定設置有第三l型連接件57,第三l型連接件57上設置有第九氣缸58和第四軌道59,第九氣缸58輸出端與第二滑塊機構511連接,第二滑塊機構511設置在第四軌道59上,第二滑塊機構511上設置有第二連接件512,第十氣缸513安裝在第二連接件512上,第十氣缸513輸出端固定設置有壓緊片514。
該禮盒牛奶箱自動封箱機構的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如圖2所示,定位單元2能夠實現對禮盒牛奶箱的精確雙重定位,定位單元2的主動力為第一氣缸21,第一氣缸21輸出端與第一連杆機構24連接,當第一氣缸21運動時,帶動第一連杆機構24收縮或張開,進而實現對禮盒牛奶箱在水平面上第一坐標方向的定位;u型定位件25的運動,使禮盒牛奶箱在水平面上第二坐標方向定位,進而實現禮盒牛奶箱的雙重定位。
如圖2所示,壓板單元3能夠完成內紙板的扣合功能,壓板單元3主動力為第二氣缸32和第三氣缸33;第二氣缸32輸出端與第二連杆機構36連接,第二氣缸32帶動第二連杆機構36做上抬或下壓動作,第二連杆機構36下壓即可實現內紙板的扣合;第三氣缸33輸出端與勺狀片35連接,第三氣缸33帶動勺狀片35做下壓或上抬動作,以實現對內紙板的按壓。
如圖2所示,折彎單元4能夠實現外掀蓋的折彎及扣合功能,折彎單元4主動力為第四氣缸41、第五氣缸45和第六氣缸46;第四氣缸41輸出端與第一滑塊機構43連接,第四氣缸41帶動第一滑塊機構43在第一軌道上做直線運動;第五氣缸45輸出端與真空吸盤機構44連接,第五氣缸45運動,帶動吸盤架44向前運動,可吸取外掀蓋;第六氣缸46輸出端與v型機構47相連,第六氣缸46帶動v型機構47向前運動,進一步吸取並折彎外掀蓋,後續的向前動作能夠完成外掀蓋的扣合。
如圖3所示,蓋板折彎單元5能夠實現內掀蓋的折彎,外紙板及內掀蓋的扣合,蓋板折彎單元5主動力為第八氣缸54和第十一氣缸518;第七氣缸52輸出端固定在滑板56上,第七氣缸52帶動滑板56在第二軌道55上運動;第八氣缸54輸出端與t型板526連接,第八氣缸54帶動t型板526做彎轉運動,t型板526上的真空吸盤515能夠吸附外紙板,因此t型板526的彎轉運動可實現外紙板的扣合;第十四氣缸521輸出端固定在第十三氣缸520上,第十三氣缸520輸出端與第三連接件523固定連接,第十四氣缸521能夠調節第二雙y型機構524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第十三氣缸520能夠帶動第二雙y型機構524在豎直方向上運動;第二雙y型機構524能夠固定外紙板的位置;第十一氣缸518輸出端固定在u型件516上,第十一氣缸518運動,帶動u型件516在水平方向上運動,進而實現折彎內掀蓋的功能;第十氣缸513輸出端連接壓緊片514,第十氣缸513帶動壓緊片514做下壓或上抬動作,壓緊片514下壓即可實現對外紙板的壓緊動作。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