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19:04:57 1
1.本實用新型屬於防雷檢測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2.建築物防雷檢測是防止安全隱患的一項重要項目,且過程也非常的複雜危險,也是對建築物內部的線路人員等的安全保障,建築物防雷檢測一般採用防雷接地檢測。
3.現有的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點:
4.1、接地檢測過程中,需要使用到兩條導線將避雷針、檢測儀器以及地面連接在一起,檢測結束後,需要人工手動對導線進行收卷,費時費力;
5.2、在後期對導線進行檢驗、更換時,不便於對卷線架進行快速拆卸,將整卷導線移出。
6.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7.(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8.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接地檢測過程中,需要使用到兩條導線將避雷針、檢測儀器以及地面連接在一起,在檢測結束後,需要人工手動對導線進行收卷,費時費力,同時在後期對導線進行檢驗、更換時,不便於對卷線架進行快速拆卸,將整卷導線移出的問題。
9.(2)技術方案
10.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該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包括防雷檢測裝置本體,所述防雷檢測裝置本體下表面焊接有箱體,所述箱體內部設置有卷線盤,所述卷線盤內部左右兩側均開設有空腔,所述箱體內部右側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轉動安裝有右插杆,與卷線盤右側空腔相配合,所述箱體內部右表面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輸出軸與右插杆右端連接,所述箱體內部左表面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內部左表面連接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右端連接有活塞杆,與套筒內壁活動配合,所述活塞杆右端旋轉配合有左插杆,與卷線盤左側空腔相配合。
11.通過所述右插杆與卷線盤右側空腔的相互配合,結合左插杆與卷線盤左側空腔的相互配合,在第一彈簧與活塞杆的作用下,便於卷線盤的安裝固定,進而方便後期對卷線盤進行快速拆卸,將整卷導線移出,進行更換,其中左插杆與活塞杆的旋轉配合,以及右插杆與固定板的旋轉配合,在電機的作用下,便於帶動卷線盤進行轉動,方便導線的釋放和收卷,無需人工手動進行收卷,省時省力,方便了使用。
12.優選地,所述箱體前側鉸接有活動門。
13.進一步地,所述活動門左右兩表面上側均開設有定位孔,所述箱體左右兩側擋板內部均開設有活動槽,所述活動槽內壁靠外一側連接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靠內側一端連接有定位杆,與定位孔相互配合,通過定位杆與定位孔的相互配合,在第二彈簧的作用
下,便於對活動門進行限位固定,確保了使用過程活動門與箱體之間的穩定性,防止卷線盤以及電機裸露在外,方便了使用。
14.更進一步地,所述箱體左右兩表面前側均活動設置有活動杆,所述活動杆靠內側一端穿過第二彈簧,與定位杆連接。
15.更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杆靠外側一端焊接有拉環。
16.更進一步地,所述卷線盤中心位置焊接有隔板,活動門前表面相對開設有兩個通槽,分別與隔板左右兩側的卷線部相配合。
17.(3)有益效果
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19.1.本實用新型通過右插杆與卷線盤右側空腔的相互配合,結合左插杆與卷線盤左側空腔的相互配合,在第一彈簧與活塞杆的作用下,便於卷線盤的安裝固定,進而方便後期對卷線盤進行快速拆卸,將整卷導線移出,進行更換。
20.2.本實用新型通過左插杆與活塞杆的旋轉配合,以及右插杆與固定板的旋轉配合,在電機的作用下,便於帶動卷線盤進行轉動,方便導線的釋放和收卷,無需人工手動進行收卷,省時省力,方便了使用。
附圖說明
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2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23.圖3為圖2中剖面a-a的結構示意圖;
24.圖4為圖2中剖面b-b的結構示意圖;
25.圖5為圖4中c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26.附圖中的標記為:1、防雷檢測裝置本體;2、箱體;3、卷線盤;4、固定板;5、右插杆;6、套筒;7、第一彈簧;8、活塞杆;9、左插杆;10、活動門;11、定位孔;12、定位杆;13、第二彈簧;14、活動槽;15、活動杆;16、拉環;17、通槽;18、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27.本具體實施方式是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如圖1-圖5所示,該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包括防雷檢測裝置本體1,防雷檢測裝置本體1下表面焊接有箱體2,箱體2內部設置有卷線盤3,卷線盤3內部左右兩側均開設有空腔,箱體2內部右側焊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表面轉動安裝有右插杆5,與卷線盤3右側空腔相配合,箱體2內部右表面安裝有電機18,電機18輸出軸與右插杆5右端連接,箱體2內部左表面焊接有套筒6,套筒6內部左表面連接有第一彈簧7,第一彈簧7右端連接有活塞杆8,與套筒6內壁活動配合,活塞杆8右端旋轉配合有左插杆9,與卷線盤3左側空腔相配合。
28.通過右插杆5與卷線盤3右側空腔的相互配合,結合左插杆9與卷線盤3左側空腔的相互配合,在第一彈簧7與活塞杆8的作用下,便於卷線盤3的安裝固定,進而方便後期對卷線盤3進行快速拆卸,將整卷導線移出,進行更換,其中左插杆9與活塞杆8的旋轉配合,以及右插杆5與固定板4的旋轉配合,在電機18的作用下,便於帶動卷線盤3進行轉動,方便導線的釋放和收卷,無需人工手動進行收卷,省時省力,方便了使用。
29.箱體2前側鉸接有活動門10,活動門10左右兩表面上側均開設有定位孔11,箱體2左右兩側擋板內部均開設有活動槽14,活動槽14內壁靠外一側連接有第二彈簧13,第二彈簧13靠內側一端連接有定位杆12,與定位孔11相互配合,箱體2左右兩表面前側均活動設置有活動杆15,活動杆15靠內側一端穿過第二彈簧13,與定位杆12連接,活動杆15靠外側一端焊接有拉環16,通過定位杆12與定位孔11的相互配合,在第二彈簧13的作用下,便於對活動門10進行限位固定,確保了使用過程活動門10與箱體2之間的穩定性,防止卷線盤3以及電機18裸露在外,方便了使用,其中活動杆15與箱體2的活動配合,在拉環16的作用下,便於拉動定位杆12向外側脫離定位孔11,方便將活動門10打開,對箱體2內部進行檢修。
30.卷線盤3中心位置焊接有隔板,活動門10前表面相對開設有兩個通槽17,分別與隔板左右兩側的卷線部相配合,通過隔板將卷線盤3分為左右兩個卷線部,方便防雷檢測裝置本體1中兩根導線的收卷和使用,結合通槽17,方便導線的經過,無需打開活動門10,便於檢測作業的開展。
31.工作原理:在使用該技術方案的建築物防雷檢測裝置時,首先將兩根導線分別纏繞在隔板左右兩側的卷線部上,然後通過將左插杆9向套筒6內腔擠壓,將卷線盤3放入箱體2內部,並使右插杆5插入卷線盤3右側空腔內,此時鬆開按壓的左插杆9,在第一彈簧7的彈性作用下,以及活塞杆8的配合下,將左插杆9向右側擠壓,插入卷線盤3左側空腔內,通過左插杆9以及右插杆5對卷線盤3進行擠壓固定,完成了卷線盤3的安裝固定;
32.在進行防雷檢測時,將兩根導線經通槽17牽出,通過驅動電機18運行,在右插杆5與固定板4的轉動配合下,帶動右插杆5進行旋轉,同時結合左插杆9與活塞杆8的旋轉配合下,在左插杆9與右插杆5對卷線盤3的擠壓固定作用下,帶動了卷線盤3的轉動,並將兩根導線向外側牽出,待導線釋放至合適長度後,電機18停止運行,並將兩根導線靠內側一端連接在防雷檢測裝置本體1上,靠外側一端分別連接在樓頂避雷針上和插入地面,進行檢測;
33.檢測完畢後,將導線與防雷檢測裝置本體1進行分離,同時驅動電機18反轉,帶動卷線盤3反轉,對兩根導線進行收卷,無需人工手動收卷,省時省力;
34.在後期對導線整體進行檢查和更換時,首先向外側拉動拉環16,在活動杆15的作用下,帶動定位杆12向活動槽14內腔移動,直至脫離對應的定位孔11,此時在活動門10與箱體2的鉸接作用下,將活動門10向外側翻轉打開,然後通過將左插杆9向左側撥動,脫離卷線盤3左側的空腔,繼續向套筒6內腔擠壓,同時調節卷線盤3向左側移動,使右插杆5脫離卷線盤3右側空腔,將卷線盤3及其上纏繞的導線整體取出,實現了卷線盤3的快速拆卸,方便了導線的拆卸、更換。
35.需進一步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各構件的安裝結構、連接方式或設置方式均為常見機械方式,只要能夠達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進行實施,且本實用新型中電機18為市面上採購,本領域技術人員按照要求進行安裝、使用即可。
36.本實施例中的所有技術特徵均可根據實際需要而進行自由組合。
37.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現方案,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其它方式實現,在不脫離本技術方案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