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為什麼要殺李鴻章?方伯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023-11-07 15:01:37 1
近幾年,依據新近發現的盧毓英《盧氏甲午前後雜記》中,關於方伯謙的一些記載,有些人開始了給方伯謙翻案。在盧毓英的書中這樣寫道:」『濟遠』自牙山逃歸,船中血肉狼藉,三軍望之駭然。方管帶稟報丁汝昌,陳明其如何遇敵,如何攻擊,如何被圍,如何懸掛白旗以誘敵,至敵臨近下錨,而後出其不意擊中敵艦要害,庶反敗為勝,始得脫離虎口逃歸各情節。丁概置若罔聞,僅問『廣乙』、『威遠』何往?方答以『威遠』不堪禦敵,故令其先行遠避。『廣乙』遇敵與敵戰數時之後,不知所之。丁曰:令爾保護載兵之船,竟被擊沉,全軍盡覆,五艘同出,一艘獨歸,保護之謂何不力可知矣。且懸掛白旗辱國甚,孰爾有何面目歸來見我,獨曉曉不休道功績耶?方無言而退,丁乃電奉李相請治方懸掛白旗辱國之罪,李相疑之,派員前來查辦審明各情節,具實奉覆,李相傳諭探明『廣乙』確實情形再行審究。「
這段話大概意思是這樣的,說是方伯謙的濟遠號從豐島海戰中退回來的時候,船中四處都是屍體,血肉模糊,看過的人都很驚駭異常。方伯謙於是向丁汝昌稟報事情的起末,最後說自己升白旗誘敵深入,隨後在敵人臨近的時候,出其不意擊中敵軍戰艦要害,並且還炸死了一名提督。因為這樣,最後才能反敗為勝,得以返回。而丁汝昌對於方伯謙所說並不在意,只詢問其他運輸船的去處,得知全部都沉沒之後,便嚴令斥責。說本來派你去就是保護他們的,你就是這麼保護的?全部都沉沒了,只有一艘回來了,你還一直在說自己的功績?隨後丁汝昌便發電報給李鴻章,希望能治方伯謙之罪。李鴻章卻讓丁汝昌查明事實再說。
後面在黃海海戰中,李鴻章說方伯謙逃跑,導致整個戰場的失利,因此將其下獄問責。隨後便下令將方伯謙處死,以儆效尤。有了豐島海戰的那一層原因,有人提出,李鴻章之所以那麼快的處置方伯謙,實際上是為了讓方伯謙頂罪。李鴻章殺方伯謙,並不是因為他作戰不利,而是因為個人利益。
對於這種說法,小編並不同意。一是盧毓英的《盧氏甲午前後雜記》,只是一本民間傳記,存在很多爭論之處。他其中所記的一些事情,是否值得信任都成問題。二是方伯謙的確在豐島海戰還有黃海海戰中,都臨陣脫逃,導致了整個艦隊的失利。
看歷史,並不能看一家之言。在豐島海戰中方伯謙的表現到底是怎麼樣的,絕不能只看盧毓英《盧氏甲午前後雜記》所說。而在看他人言論中,我們發現方伯謙在豐島海戰中的表現,遠不似他所說的那樣英勇。
當時擔任豐島海戰運糧任務的操江號洋員丹麥人米倫斯記:」二十三日早九點,見高升號輪船被日本大鐵甲三號攔住,該船距離操江號約3英裡。操江管帶即行轉舵駛回,向西約行一點鐘之久,見濟遠兵船突由一島之後傍岸駛出而行,與一日本兵船開炮互擊……至上午十一點三十分時,該船駛近操江,突改向西偏北二度由操江船頭駛過,想離約半英裡。濟遠懸掛白旗,白旗之下是日本軍旗,艙面水手奔走倉皇……濟遠兵船原可幫助操江,乃並不相助,亦未懸旗通知。「
而在黃海海戰中,丁汝昌的報告:」十八日與倭開戰,當酣戰時,自『致遠』衝鋒擊沉後,『濟遠』管帶方伯謙首先逃回,各船觀望星散。倭船分隊追趕『濟遠』不及,折回將『經遠』攔截擊沉,餘船復回歸隊。『超勇』艙內被敵炮擊入火起,駛至淺處焚沒。『揚威』艙內火起,又為『濟遠』攔腰碰壞,亦駛至淺處焚沒。查戰時『定遠』、『鎮遠』艙內亦為敵彈炸燒,一面救火,一面抵敵,皆無失事。『超』、『揚』若不駛至淺處,火即可救。『經遠』同『致遠』一樣奮勇摧敵,聞自該管帶等中炮陣亡,船方離隊,如仍緊隨不散,火亦可救,『廣甲』管帶吳敬榮隨『濟遠』逃至三山島東擱礁,連日派船往拖,難以出險。現用駁船先取炮位,再不浮起,只得用藥轟毀。竊自倭寇起釁以來,昌屢次傳令,諄諄告誡,謂倭人船炮皆快,我軍必須整隊攻擊,萬不可離,免被敵人所算。此次乃『濟遠』首先退避,將隊伍牽亂,『廣甲』隨逃,若不嚴行參辦,將來無以儆效尤而期振作。餘船請暫免參「
因為此事,方伯謙被斬首嚴懲。而看方伯謙此人在戰中的表現,首先是一個怯戰的小人,其次是一個滿口謊言的奸臣,最後還是一個不顧命令的失敗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