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為何寧死不肯見晉文公 介之推最後是怎麼死的
2023-11-07 06:49:52 4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對於高官厚祿,有的人視作過眼雲煙,金錢酒色在其眼裡也不過就是糞土。這些人將功名與人生追求放在最高的位置,作為自己的一生的最高理想,並為之不懈地奮鬥,這種人註定會譜寫不凡的篇章的。
介子推,出生年月不詳,又名介之推,後人又稱其為介子,關於他的名字,另有姓王名光之說。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636年。縣誌雲,文公返國,介子推「不言祿」,隱於綿山。晉文公求介之推不得,便放火焚山,介之推寧死不肯出山,最終他抱樹而死。介之推是春秋時期晉國人,他出生在一個小村莊,關於他的出身、地位等相關的信息,史書上並不多見,也對其生平記載得特別少,但是他的一些事跡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介之推因為「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得到了世人的懷念。在中國只有兩個是由於某個人而設立的。其中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大詩人屈原,因為屈原投江而有了端午節。還有另一個就是這個介子推,這個失傳的節日叫「寒食節」,寒食節在清明節之後,後來兩個節日逐漸重合變成了一個節日。其實在唐朝以前,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分開的,寒食節在清明前兩天,是從春秋時傳下來的,傳說寒食節是晉文公為了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設定的節日。
根據《史記》晉世家的記載:「晉文公重耳,晉獻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賢士五人:曰趙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賈佗;先軫;魏武子。自獻公為太子時,重耳固已成人矣。」晉公子的出走,與晉國的驪姬之難有關。驪姬是晉獻公的寵妃,此時的晉國太子還是申生,由於驪姬一心想立自己兒子為太子,所以她不得不施計讓申生被晉獻公懷疑,甚至讓其背負弒君的罪名。
公元前655年,晉國發生內亂,長公子申生被晉獻公寵妃驪姬陷害而死,公子重耳、夷吾被迫逃亡。介之推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跟隨重耳的,在逃亡途中的重耳,因為所帶的財物並不多,後來就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有一次差點餓暈過去,還好跟隨他的都是一些賢者,就在隨行者都束手無策的時候,介之推卻將自己的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吃,重耳甦醒後,十分感激介之推。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十九年,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返回晉國稱王。
重耳歸國即位後,大賞群臣,特別是當初追隨自己人,這個時候連一些不相干的人都跑來邀功,只有介之推沒有露面主動邀功,而是一個人隱居起來,介之推看到大臣們獻媚邀功,自己不願與他們為伍,便到了綿山這個地方隱居起來。後來,晉文公忽然想起了介之推對自己有恩,想要加封他,卻發現他早已悄無聲息地離去了。
派人打探才知道他帶著老母親在綿山隱居,於是派人去請他出山,請了很多次無果後,晉文公親自去邀請,也無功而返。後來晉文公便放火燒山,希望逼迫介之推出來,沒想到這場大火沒有將介之推逼出來,反倒使介之推母子葬身火海。晉文公懊悔不已,便將介之推葬身的山改名為「介山」,而那一天也被晉文公命名為「寒食節」,並在這一天昭告天下,禁忌煙火,只吃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