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範增是誰 關於範增的生平簡介
2023-11-07 11:13:17 1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漢高祖本紀》
範增出生於公元前277年,居鄛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他是項羽必不缺少的謀士,範增的一生也是很具有戲劇性的,範增在史書上的記載不多,對他的事跡最出名的就是歷史上演的「鴻門宴」,在秦二世統治時期,天下豪傑紛紛揭竿起義,反對暴秦,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拉開了起義的序幕。
此時的戰火的反秦的浪潮早就延續到了範增的家鄉,範增也想要用自己的智慧反秦,於是便跟隨著大流,投靠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史記·項羽本紀》載:「居巢人範增,年七十,索居家,好奇計。」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範增都已經是個70歲的糟老頭了。在這之前的幾十年時間裡,範增一直都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試想,一個毫無背景、出身貧寒的人,在大秦比較穩定的社會環境下,範增即使擁有驚人的智慧、通天感地的能力,秦國這個大舞臺也很難給他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那麼,七十歲之前的範增在家幹嘛呢?七十歲之前的範增喜歡呆在家裡,喜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經常提出一些很奇怪的電子,研究奇謀詭策。
經常會給那些身處逆境的人,指點一二,並且往往能夠收到奇效。因為範增的主意比較多,大家都愛找他解決問題,而且大家都知道這人很聰明、腦子相當好使,他和別人看待同一件事情,他總是看得更透徹,當別人想破腦袋只看到一步時,他卻能輕描淡寫地看到兩步、三步甚至更遠,屬於傳說中未卜先知、掌握大勢的聖賢,因此才會被項羽稱為「亞父」。七十歲之前的範增,過得窮困潦倒,甚至是還有些鬱郁不得志,因為但凡聰明一點的人,都想將自己的才華有所施展,範增的才華還沒施展一半,就已經到了遲暮的年齡了。
眼看自己也行將就木,結果恰好身逢大秦帝國江山不保,搖搖欲墜,於是,範增的命運被改寫,他的好日子就來了。範增聽聞項梁的名聲,便投靠了項梁,一直在項梁身邊為其出謀劃策,迎立楚懷王義帝就是他的想法。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範增和項梁相會於薛地。當時陳勝已被殺害,張楚大旗已倒,反秦的鬥爭和浪潮減退,但是範增見到項梁時候,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分析的是陳勝、吳廣失敗的原因,接著便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定要取得民眾的支持,就將流落於民間的義帝迎回,扶立楚王的後裔。於是在範增的建議下,項梁便扶植起了義帝,建立了楚政權。
公元前208年,項梁為秦軍所殺,項梁死後楚懷王任命範增為末將,直到後來項羽弒君又斬殺了宋義,範增才正式成為了項羽手下的人。從此,範增有了一定的地位,鴻門宴就是範增所獻。其實,在鴻門宴上範增看出了劉邦身上的帝王氣質,範增在鴻門宴上充分表現出了一種料事如神的本領和宏大的政治視野,但是由於項羽不停聽範增之言,才導致鴻門宴變成了項羽由成功到失敗的轉折點。
範增曾屢勸項羽殺劉邦;羽不聽,反中劉邦反間計;削其權力,憤而離去,病死於途中。劉邦嘗言:「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剛愎自用是項羽的人生敗筆,站錯了位置是範增的人生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