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科學家沈括的歷史成就 沈括有什麼發現?
2023-12-09 02:13:31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學家,青史留名。雖然給了沈括政治家和科學家兩個頭銜,但是要真正算起來的話,在科學發明上沈括的歷史成就可以說遠遠的甩政治一個赤道的距離。
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被外國學者讚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中國科技史上的的裡程碑」,沈括在科學方面最大的成就應該就看他的科學著作《夢溪筆談》了。
《夢溪筆談》可以說是沈括一生科學成就和發明的總結,其中包含了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文學、史學、考古、音樂、藝術等各方面的知識。也正是這樣一本書,讓後世人得以知道,沈括的確如《宋史》所言是一個全才、通才。
沈括在官場上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都因為他與王安石之間的關係。王安石與沈括家族是世交,沈括父親的墓志銘還是王安石所寫的。等到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全權統領熙寧變法一事的時候,沈括毫不猶豫的支持王安石變法。因為他積極參加王安石變法,所以受到王安石的重用,一路升遷,擔任了三司使這樣高位。除了王安石的提拔之外,沈括最重要的政績應該就在治水修堤方面了。
在初入官場,任任沭陽縣主簿的時候,他就發起幾萬民工治理沭水,開墾良田七萬頃,改變了沭陽的面貌,利國利民。後來任寧國縣縣令的時候,更是發起和倡導了著名的萬春圩工程,開闢出能排能灌、旱澇保收的良田一千二百七十頃。與此同時,還留下了《圩田五說》、《萬春圩圖書》等關於圩田方面的著作。熙寧五年,又主持汴河治理事宜,採用「分層築堰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沈括是中國歷史上,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發現石油的人。沈括有一次在家中讀書,讀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當時他就對這點表示疑問,並且有了一探究竟的心思。後來又機會之後,他專門到了高奴縣進行實地考察。
發現高奴縣一條河水邊,有一種褐色液體,混著砂石清水流出。當地人將它叫做「石漆」,「石脂」,用它燒火做飯,點燈和取暖。
沈括像當地人那樣將他採集起來,並用火點燃。他說「這種油很像清漆,燃起來像火炬,冒著很濃的煙,帳幕沾上了油煙都變成了黑色。」更重要的是,他還將帳幕上沾的黑色粉末搜集起來,用他製成了寫字用的「墨」。
沈括將這個新發現的燃物取名「石油」,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今天。在當時沈括就提出了用石油取代樹木作燃料的設想,表示不到必要的時候決不能隨意砍伐樹木,尤其是古林,更不能破壞!
沈括這種想法,放在今天是絕對正確的,不僅保護環境,同時也是對新能源的利用。不過受到當時的局限性,沈括的這種想法並沒有得到採納。
沈括寫《延州詩》紀念:「」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並將自己所知的記錄在《夢溪筆談》中,等到了後世的時候,人們真的在這兒發現了一個大油田。他所說的延州石油,放在今天就是著名的」長慶油田「,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年產量達到了二千萬噸,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道,他隨父親居住在福建泉州時,就聽說江西鉛山縣有一泓泉水不是甜的,而是苦的,當地村民將苦泉放在鍋中煎熬,苦泉熬幹後就得到了黃燦燦的銅。他來到當地,親眼見證了村民熬銅的情景,並將此事記錄到《夢溪筆談》之中。後世人順著他的介紹尋找,果然在貴溪縣找到了巨大的銅礦。沈括發現的這座銅礦,在今天成為在江西銅業公司的開採地,產量極高,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銅礦資源。
除了石油和銅礦,沈括其實還發現了測定了新的山水地圖,測量天文曆法,開創了各種研究天文的儀器。單看這幾點,就足以說明沈括在中國科學史上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