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缽苗移栽機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19:23:51 1
專利名稱:旱田缽苗移栽機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屬於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旱田缽苗移栽機具上的作業結構。
背景技術:
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是目前用在水田缽苗移栽機上使用的作業機構。由於旱田缽 苗移栽作業與水田缽苗移栽作業有很大差異,原有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不能承擔旱田缽苗 移栽作業,因此急需研發一種適合旱田缽苗移栽作業的丟秧機構,以滿足農業生產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設計提供一種新結構的旱 田缽苗移栽機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通過在結構中增加設置分禾導向杆和壓輪結構,克服 和解決傳統技術中存在的缺陷,達到提高作業質量的目的。本發明的基本設計是,旱田缽苗移栽機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包括旱田育秧盤及配 置在旱田育秧盤下方與其相配合的槓桿頂出總成,在旱田育秧盤上側面外部、位於旱田育 秧盤與槓桿頂出總成接觸配合部位處配裝分禾導向杆,其中每兩根分禾導向杆成一組,每 根分禾導向杆配置在旱田育秧盤上每行缽苗一側部位,每組的兩根分禾導向杆上端呈上大 下小的V形狀,每根分禾導向杆縱向截面的上側部呈與旱田育秧盤弧形尺寸相匹配的弧形 狀,其下側部呈向外側翹起的折角狀;在旱田育秧盤的壓輪道和傳動邊外側面處配裝壓輪, 該壓輪整體截面成工字狀,且與旱田育秧盤接觸配合。本發明創造結構簡單,有效解決了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存在的問題,作業質量好, 效率高,使用可靠。
圖1是旱田缽苗移栽機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旱田育秧盤、分禾導向杆、壓輪裝配關係右向視圖。圖中件號說明1、旱田育秧盤、2、分禾導向杆、3、壓輪、4、槓桿頂出總成。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旱田缽苗移栽機槓桿頂出式丟秧機 構包括旱田育秧盤1及配置在旱田育秧盤1下方與其相配合的槓桿頂出總成4,在旱田育秧 盤1上側面外部、位於旱田育秧盤1與槓桿頂出總成4接觸配合部位處配裝分禾導向杆2, 其中每兩根分禾導向杆2成一組,每根分禾導向杆2配置在旱田育秧盤1上每行缽苗一側 部位,每組的兩根分禾導向杆2上端呈上大下小的V形狀,每根分禾導向杆2縱向截面的上 側部呈與旱田育秧盤1弧形尺寸相匹配的弧形狀,其下側部呈向外側翹起的折角狀;在旱 田育秧盤1的壓輪道和傳動邊外側面處配裝壓輪3,該壓輪3整體截面成工字狀,且與旱田育秧盤1接觸配合。 作業時,旱田育秧盤1在旱田缽苗移栽機驅動下向下方運動,上端呈V形狀的分禾 導向杆2將旱田育秧盤1的旱田缽苗莖葉準確限制在分禾導向杆2之間,當進入投秧部位 時,槓桿頂出機構4的頂杆插入育秧盤1上的一個缽碗內將旱田缽苗推出,在下側呈向外側 翹起折角狀的分禾導向杆2配合下,旱田缽苗發生旋轉,其秧苗莖葉部份位於上方,缽體部 位位於下方,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到秧床中,保證缽苗的直立度,提高了移栽作業質量。壓輪3 與旱田育秧盤1的壓輪道和傳動邊接觸配合,使運動中的旱田育秧盤1始終處在與機具秧 板緊密接觸狀態,在發揮育秧盤運動的導向作用的同時,避免和防止秧苗頂出育秧盤缽碗 時育秧盤的跳動,有利於作業效果的保證和提高。
權利要求
1. 一種旱田缽苗移栽機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包括旱田育秧盤(1)及配置在旱田育秧 盤(1)下方與其相配合的槓桿頂出總成G),其特徵在於在旱田育秧盤(1)上側面外部、位 於旱田育秧盤(1)與槓桿頂出總成(4)接觸配合部位處配裝分禾導向杆O),其中每兩根分 禾導向杆( 成一組,每根分禾導向杆( 配置在旱田育秧盤(1)上每行缽苗一側部位,每 組的兩根分禾導向杆( 上端呈上大下小的V形狀,每根分禾導向杆( 縱向截面的上側 部呈與旱田育秧盤(1)弧形尺寸相匹配的弧形狀,其下側部呈向外側翹起的折角狀;在旱 田育秧盤(1)的壓輪道和傳動邊外側面處配裝壓輪(3),該壓輪C3)整體截面成工字狀,且 與旱田育秧盤(1)接觸配合。
全文摘要
旱田缽苗移栽機槓桿頂出式丟秧機構屬於農業機械;在旱田育秧盤上側面外部、位於旱田育秧盤與槓桿頂出總成接觸配合部位處配裝分禾導向杆,其中每兩根分禾導向杆成一組,每根分禾導向杆配置在旱田育秧盤上每行缽苗一側,每組的兩根分禾導向杆上端呈上大下小的V形狀,每根分禾導向杆上側部呈與旱田育秧盤弧形尺寸相匹配的弧形狀,其下側部呈向外翹起的折角狀,在旱田育秧盤的壓輪道和傳動邊外側面處配裝與旱田育秧盤接觸配合的壓輪,該壓輪整體截面成工字狀;本機構結構簡單,丟秧作業質量好,作業效率高,使用可靠。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2067762SQ20101053320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5日
發明者尹大慶, 趙勻, 陳建能 申請人: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