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el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3:01:16
專利名稱:有機el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EL顯示裝置,特別是涉及光可以透射過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部的透射型顯示裝置(透視顯示器)。
背景技術:
利用了有機物的發光現象的有機電致發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以下稱為「有機EL」)顯示裝置,具有比液晶顯示器、等離子體顯示器高的畫質,可以進一步薄型化,具備高亮度、高清晰度、消耗電力低等優異特長,因而近些年作為下一代顯示裝置的開發在不斷發展中,例如作為電視或汽車導航系統、便攜終端等各種電子設備的顯示器正在進行成品化。在該有機EL顯示裝置中,以陰陽兩電極夾持作為發光體的有機物的方式層疊而形成發光元件(有機EL元件),通過將這些作為像素以二維方式排列多個來構成顯示畫面。此外,利用有機EL元件的話,也可以構成透射型顯示器(透視顯示器),例如通過顯示器可以從畫面的正面側觀察到設置在畫面的背面側的顯示,或者也可以通過將透視顯示器配置在汽車的儀錶盤(車載儀表)等各種顯示的前面,以切換顯示由該顯示器形成的前面的顯示與位於顯示器後方的顯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這樣,有機EL透視顯示器, 可以期待不同於只單純從畫面射出光並顯示圖像的以往的顯示器的各種利用方式,擴展了顯示器所具有的功能及設計性。另一方面,作為公開了這樣的有機EL顯示裝置的文獻,存在以下的專利文獻,特別是,專利文獻4 8將透視顯示器作為對象。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9-148074號公報(特許第2770013號)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8-185984號公報(特許第3560375號)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平10-294182號公報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01-14擬92號公報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002-289362號公報專利文獻6 日本特開2002-3;34792號公報專利文獻7 日本特開2005-108672號公報專利文獻8 日本特開2006-2;34963號公報但是,以往,作為實現透射型有機EL顯示器的方法,以在陽極和陰極上使用透明導電膜的方法為主流,該方法在以有源矩陣驅動方式來驅動顯示器的情況下,獲得了比較良好的顯示品質。可是,在採用有利於成本的無源矩陣驅動方式的情況下,存在以下問題,並非一定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透視顯示器。(1)首先,透明電極一般無法同時兼顧無源矩陣式透視顯示器所要求的足夠高的透射率和足夠低的薄層電阻。在使用無源矩陣驅動方式的情況下,至少一方的電極需要使用低電阻值的電極。這是為了將一方的電極(一般為陰極)作為共用電極來進行線逐行掃描驅動。但是,提高共用電極的透射率的話,布線電阻將會變大,由於這個原因,會看到亮度在顯示器面內變得不均勻的亮度不均、亮度根據顯示器的顯示內容變化成條狀的串擾, 嚴重損害了顯示品質。另一方面,為了改善這些問題,需要十分低的電阻值(優選實質上薄層電阻1 Ω / □以下)。或者,即使電阻不降低,但只要能以小電流構成發出更明亮的光的有機EL元件即可,但是在現階段難以獲得以那樣小的電流就能得到高亮度的有機EL材料。(2)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布線電阻,可以想到增加透明電極的膜厚度、或者在透明電極上層疊作為低電阻金屬的銀的超薄膜、或將低電阻金屬與透明電極層混合等,但是都與共用電極的透射率為折衷關係,若降低電阻值則透射率下降,若要提高透射率則不得不加大電阻值,難以同時兼顧顯示品質與作為透視顯示器的特徵。(3)並且,如上所述,在將低電阻金屬與透明電極層疊或者混合的情況下,需要將超薄且極微量的低電阻金屬材料均一地配置在顯示面內。這是為了使顯示器面內的透射率均勻,抑制顯示器之間的透射率偏差。此時使用的低電阻金屬材料,雖然為與幾個原子 幾十個原子層的厚度相當的量,但是可以知道幾個原子層的差異將帶來百分級的透射率差異,製造上,特別是量產的情況下技術難度變得非常地高。另一方面,在上述專利文獻4(特開2001_14擬92)中,將陰極做成功能分離的層疊結構,該層疊結構分為光能透射過的金屬薄膜層和確保低布線電阻的厚膜層,通過在像素內設置由薄膜層形成的薄膜區域和由厚膜層形成的厚膜區域來實現透視功能。但是,在該結構中,即使在薄膜區域透射光也不得不通過金屬膜,由於不期望一定程度以上的透射率, 還需要將陰極做成光透射性的薄膜層和低電阻厚膜層的多層結構,因而存在製造成本增加的問題。這樣,在以往的顯示器結構中,難以很好地兼顧作為透視的特徵和顯示品質,很難以低成本量產顯示器。此外,在陽極與陰極都採用透明電極的顯示器(例如上述專利文獻5、6等)中, 光將射到顯示器的表背兩面上,因此無法使用在不願將顯示信息洩漏到背面側的情況中。 此外,在上述那樣的在汽車的車載儀表的前面配置顯示器的情況中,由背面側射出的光反射到後方的儀表上,顯示器的顯示將變的難以看清,或者根據顯示器的設置狀況,可能引起設置在背面的器件、零部件的誤動作等,光若射到背面側,有時根據使用方式不同會產生問題。此外,這樣的問題同樣可能發生在上述專利文獻4(特開2001-14擬92)所記載的結構中。並且,在透視顯示器中,存在顯示部(顯示區域)與其周邊區域(外側區域)之間產生透明度(光透射率)的差,從而存在顯示面板的外觀改變之類的問題。具體而言,具有用於顯示圖像的層疊結構的顯示部與其周邊相比透明度低,在顯示部的周邊能看到透明度高的框狀部分。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實現解決了上述那樣的以往的諸多問題,且不使元件結構複雜化而獲得良好的顯示品質,同時顯示部與其周邊區域的透明度相近的外觀良好的透視有機EL顯示器。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並實現目的,本發明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具備顯示部,其是將多個有機EL元件以構成像素的方式在具有透光性的支持基板上進行二維排列而得到的,上述有機EL元件是在上述支持基板上順次層疊第一電極、有機EL層及第二電極而成的,上述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中的一方是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且上述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中的另一方是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以俯視時只存在於各像素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由此,通過沒有配置該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的像素內的部分,光可以透射過上述顯示部,上述支持基板上的上述顯示部的外側區域具備有虛設電極。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關於構成上述顯示部的各像素的有機EL元件,將設在有機EL層的下表面側(有機EL層的表背兩面中靠近支持基板的一側)上的第一電極和設在有機EL層的上表面側(有機EL層的表背兩面中遠離支持基板的一側)上的第二電極中的一方做成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以下稱為「透光性電極」或者「透明電極」),將另一方做成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以下稱為「非透光性電極」或者「非透明電極」)。並且,並不將不具有透光性的非透光性電極以擴展到各像素中的像素整體的方式形成,而是以只在其一部分上配置該非透光性電極的方式形成。這樣,在各像素中,該非透光性電極的周邊具有透光性,通過像素內的該非透光性電極周邊的區域(以下將該區域稱為「透視區域」)光透射過顯示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成為具有作為透視顯示器的功能。在本發明中,上述透光性電極典型的由ITOa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形成。 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使用例如IZOandium Zinc Oxide/氧化銦鋅)、氧化錫、氧化鋅等其他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材料。另一方面,上述非透光性電極只要是低電阻的金屬或者合金的單層或多層的薄膜即可,例如可以由鋁、銀、銀鎂合金以及鈣等金屬薄膜來形成。在本發明中,該非透光性電極不需要考慮光的透射率,能夠使用低電阻材料,並且,能夠使膜厚成為所需的(使其加大) 值。因此,能夠將該電極的布線電阻抑制為低值,若將該電極做成例如共用電極,能夠獲得良好的顯示品質。有機EL層的層疊結構及使用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既可以將該有機EL層做成按照空穴注入層、空穴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以及電子注入層的順序層疊而成的五層結構,也可以採用將注入層與輸送層兼用的三層結構(空穴輸送層、發光層以及電子輸送層)的其他結構。關於各層使用的材料,之後在實施方式的說明一欄中敘述了一個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可以使用各種材料。在使用了有機EL元件的現有的透視顯示器中,例如通過在配置於有機EL層的兩面的電極中使用透明電極(透光性電極)來確保光透射性。但是,在這樣的顯示器中,即使花費精力在所使用的材料上,透明電極最多也只能確保50 90%左右的透射率。與此相對,根據上述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因為在透視區域中,在非透光性電極的配置側不存在電極,所以對於該區域,與上述現有的透視顯示器相比較,能夠期待提高10 % 50 %的光透射率。此外,在本發明中,關於上述透視區域,不僅僅對於非透光性電極,對於透光性電極(夾持有機EL層的,配置在非透光性電極的相反側的面上的電極),也可以在透視區域的一部分上不配置該電極。例如,可以擴大透明電極間的間距、或者縮小透視區域的透明電極的寬度。根據這樣的結構,在透視區域中,將同時不存在透光性電極與非透光性電極,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透視區域的光透射率。並且,在各像素中,通過擴大上述透視區域(減小在像素內非透光性電極所佔的面積),也可以提高顯示部的光透射率。另外,在各像素中,只要擴大透視區域,就會相應地提高顯示部的光透射率,相反的,透光性電極與有機EL與非透光性電極層疊而進行發光的區域(以下稱為「發光區域」) 將變小。因此,只要根據該顯示裝置的用途、利用方式、要求規格等來決定透視區域的大小 (在像素內非透光性電極的配置面積)即可。這樣,本發明具有的優點是,只需改變非透光性電極的大小(像素內所佔的面積),就可以自由且容易地變更像素內的透視區域與發光區域的比率,換言之就是顯示部的透射率(透視程度)與顯示部的明亮程度(亮度),能夠靈活地對應該透視顯示器所需的規格、要求。但是,在本發明中,優選俯視時非透光性電極的面積佔據像素麵積的5% 95%。 這是因為,若非透光性電極佔像素麵積的5%以下,則顯示面會變暗(顯示部的亮度變低), 另一方面,若超過95%,則顯示部的光透射率降低,出現例如難以看清配置在顯示器背面側的顯示等,作為透視顯示器的功能下降的問題。並且,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發光區域僅為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直接夾持住有機EL層的部分,且夾持這些有機EL層的一方為非透光性電極,因此,能夠只從顯示器(顯示部)的表背兩面中的一個面(有機EL層的表背兩面中配置有透光性電極一側的面(以下將該側的面稱為「正面」或者「顯示面」)看到顯示,能夠防止產生顯示光從顯示器的另一個面(有機EL層的表背兩面中配置有非透光性電極一側的面/以下將這一側的面稱為「背面」)洩漏出來,影響到配置在如上所述的顯示器背面側的顯示等不良情況。上述顯示部的更加具體的結構,典型例子如下。上述有機EL元件以矩陣狀配置在支持基板上,且上述像素具有方形(正方形或者長方形)的平面形狀。此外,作為上述透光性電極及非透光性電極,上述顯示部分別具有多根隔著一定間隔平行地延伸的長方形的電極,俯視時這些透光性電極與非透光性電極在像素內大致互相垂直,透光性電極以橫穿像素的一組相對的邊的方式配置,且具有比該邊的長度小的寬度。並且,在本發明中,優選將與有機EL層相對的一側的上述非透光性電極的面作為鏡面。這是為了讓由有機EL層獲得的發射光由該鏡面反射到透光性電極側(顯示部的正面側),以增加顯示部的亮度。此外,在形成這樣的鏡面的時候,優選事先將有機EL層或者該非透光性電極的表面自身進行平坦化處理。這是為了提高該鏡面的平滑度從而提高反射率。例如,在層疊於有機EL層之上的上述第二電極是非透光性電極的情況下,在有機EL層上形成該第二電極膜之前,先對有機EL層的上表面(與第二電極相對一側的面)進行平坦化。不限制平坦化的具體方法。例如,既可以通過機械的、物理的處理(例如研磨)來對有機EL層之下的透明電極進行平坦化,也可以以非晶態來形成透明電極材料。還可以在由導電性聚合物等的薄膜形成透明電極上的有機EL層時,通過使用液狀或者能夠成為液狀的類型的材料來實現平坦化。另一方面,配置在支持基板與有機EL層之間的上述第一電極為非透光性電極的情況下,在該第一電極之上形成有機EL層之前,預先對該第一電極(非透光性電極)的上表面(與有機EL層相對一側的面)進行平坦化。平坦化的具體方法可以採用與上述同樣的方法。
並且,上述非透光性電極有時以俯視(從與支持基板和顯示部垂直的方向)時與連接上述像素的相對的一組邊的中央的線(以下將此線稱為「像素中心線」)重疊的方式配置。這樣,只要將非透光性電極配置在像素的中央部(與配置在邊緣部的情況相比),即使在非透光性電極上產生層疊偏移,其配置位置在該電極的寬度方向上產生一定的偏移,也可以防止像素內的透視區域與發光區域的面積比產生變動,因此能夠製作具有與設計值更加相近的正確的透射率及亮度的顯示器,能夠提高產品的成品率。此外,在本發明中,也可以相對於各像素具備多根(例如兩根或者三根以上)上述非透光性電極。橫穿各像素的非透光性電極並不是由一根電極構成,而是像這樣分成多根電極的話,能在不引起電阻增大、顯示部的發光光亮(亮度)降低的同時,使各個非透光性電極的線寬變細,因此能夠使非透光性電極的存在不明顯,能夠提高作為顯示部整體來看時的光透射率(顯示部背後的易視性)。此外,在本發明中,優選具備以介於第一電極與有機EL層之間的方式層疊的層間絕緣膜。這是為了避免相鄰像素(第一電極)之間的電短路,防止產生串擾發光(相鄰的像素產生不期望的發光)。此外,該層間絕緣膜優選除了具有電絕緣性外,為了提高顯示部的光透射率還具有透光性。另外,可以用於這樣的層間絕緣膜的材料將在之後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進行敘述。此外,該層間絕緣膜在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交叉區域中具有使第一電極與有機EL層接觸而形成發光部的開口。並且,在本發明中,還可以具備層疊體,該層疊體被層疊在上述層間絕緣膜之上, 且具有比有機EL層的頂面還要高的頂面。以往,在層間絕緣膜之上,有時具備用於以條狀形成第二電極(配置在有機EL層的上表面側的電極)的隔壁(參照圖10,在該圖中分別以符號M及符號25來表示層間絕緣膜及隔壁)。該隔壁一般被稱為「元件隔離層」、或者「陰極隔壁」等,在之後應形成的第二電極的延伸方向上形成平行的條狀,各隔壁豎立在層間絕緣膜上並具有一定的高度,具有比有機EL層及形成在其上的第二電極的頂面更高的頂面。通過這樣在層間絕緣膜上設置高的隔壁,不需要使用條狀的圖形掩膜就可以通過蒸鍍等將第二電極的材料相同地堆積在顯示部上,能夠通過由該隔壁形成的臺階差來將相鄰的第二電極隔離,在該隔壁與隔壁之間對每個像素形成條狀的第二電極。另一方面,在本發明中,作為第二電極的典型形成方法,例如,使用條狀的圖形掩膜(金屬掩膜)來形成第二電極,所以並不一定需要上述那樣的隔壁。但是,如果如上述隔壁那樣還設置有豎立在層間絕緣膜上的層疊體,在形成陰極時,可以使該層疊體發揮作為間隔的作用,該間隔形成圖形掩膜與顯示裝置(已經形成的層)之間的空間,能夠防止在形成第二電極時因所使用的掩膜損傷已經形成的層(例如有機EL層)。因此,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具備層疊在層間絕緣膜之上的具有比有機EL層的頂面更高的頂面的層疊體(另一個表達為間隔)。另外,該層疊體(隔壁/間隔)也與層間絕緣膜相同,為了提高顯示部的光透射率,優選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此外,上述層間絕緣膜上的層疊體(間隔)也可以不是隔壁結構而是圓柱、多稜柱等的柱狀結構體。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層疊體的光透射率變得足夠的高,其尺寸也可以為用於支持圖形掩膜所需的下限值,因此,對於顯示器的光透射率的損害變小,層疊體材料的選擇變得很難受到制約。此外,作為上述層間絕緣膜上的層疊體,採用這樣的柱狀結構時,也可以使用具有導電性的材料。如果該柱狀結構體的直徑、寬度為與高度相同的值,就基本不會出現由於圖形掩膜的接觸而被折斷的情況,但是,由於使用材料的強度及圖形掩膜取決於接觸力,所以只要將該柱狀結構體的直徑、寬度與高度的比適當地設定為對應於使用材料的強度、圖形掩膜的接觸力的值即可。此外,雖然柱狀結構體的設置密度越低,越容易提高顯示器的光透射率,但是,為了防止因圖形掩膜的撓曲、接觸力等掩膜的接觸所需要的設置密度而不同,因而只要根據所使用的掩膜以儘可能確保高的光透射性的方式決定柱狀結構體的設置密度即可。並且,該柱狀結構體的截面形狀在強度上優選靠近基板的一側大/ 寬,遠離基板的一側小/窄。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有時還具備以覆蓋上述顯示部的方式固定於支持基板上的密封板。在這種情況下,該密封板由例如玻璃、樹脂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此外,也可以代替上述密封板,或者在密封板的基礎上,還具備覆蓋顯示部的密封薄膜。該密封薄膜是具有透光性且可以阻止或抑制水分侵入到顯示部的膜。具備這樣的膜的話,可以省去以往用來除去水分而具備的乾燥劑,能夠使顯示器相應地小型化。密封薄膜的材料及結構不做特別的限定,例如可以為以二氧化矽、氮化氧化矽、氮化矽、氧化碳化矽及氧化鋁中的任意一種以上作為主要成分的單層薄膜或者多個薄膜層疊而得到的層疊膜。 膜厚為例如0. 3 10 μ m即可。此外,這些密封薄膜中也可以含有10%以下的氫。此外,在本發明中,在顯示部的背面側(顯示部背面的後方),還具備別的顯示設備,即可以進行與上述顯示部的顯示不同的顯示的顯示設備,可以使來自該顯示設備的光 (從該顯示設備射出的光,或者由該顯示設備反射的光),透射過上述透視區域(沒有配置非透光性電極的像素內的部分),從而從上述顯示部的正面側可以看到。根據這樣的顯示裝置,例如可以切換顯示配置在前面的透視有機EL顯示器的圖像與配置在後方的上述顯示設備的顯示,或者進行兩者的合成顯示。在上述顯示設備中,包括例如可以顯示圖像的各種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液晶顯示器等),但除了顯示器以外, 既可以是例如單純只射出光的照明裝置,也可以是自身不射出光(通過反射的光可以被看見)的各種顯示。作為該顯示設備具備了照明裝置的情況下,例如,如果該照明裝置是可以射出各種色彩的光的發光體,則通過將從該發光體照射出的光與配置在前面的透視有機EL 顯示器的圖像合成,也可以構成背景顏色多變的顯示器。另一方面,在本發明中,為了解決在顯示部(顯示區域)與其周邊區域(外側區域)之間產生的透明度的差而改變顯示面板的外觀之類的上述問題,在支持基板上的上述顯示部的外側區域設有虛設電極。該虛設電極用於降低顯示部外側區域的光透射率,使該外側區域的光透射率接近顯示部的光透射率。作為該虛設電極,例如,可以由與配置在顯示部的上述非透光性電極 (例如上述第二電極)相同的材料形成(將這樣的虛設電極稱為非透光性虛設電極)。這樣由與非透光性電極相同的材料來形成虛設電極的話,能夠在將該非透光性電極在顯示部成膜的同時(與非透光性電極一起),將虛設電極配置在顯示部的外側區域。此外,存在該虛設電極具有與配置在顯示部的非透光性電極大致相同的寬度尺寸和大致相同的電極間隔的情況。此外,上述虛設電極也可以由與配置在顯示部的上述透光性電極(例如上述第一電極)相同的材料來形成(將這樣的虛設電極稱為透光性虛設電極)。這樣通過與透光性電極相同的材料來形成虛設電極的話,能夠在將該透光性電極在顯示部成膜的同時(與透光性電極一起),將虛設電極形成在顯示部的外側區域。並且,該虛設電極具有與配置於顯示部的上述透光性電極大致相同的寬度尺寸和電極間隔。再有,上述虛設電極也可以為以下這樣,包括不具有透光性的非透光性虛設電極, 及具有透光性的透光性虛設電極,該非透光性虛設電極由與配置於顯示部的上述非透光性電極相同的材料構成,該透光性虛設電極由與配置於顯示部的上述透光性電極相同的材料構成。在這種情況下,非透光性虛設電極也具有與配置在顯示部的非透光性電極大致相同的寬度尺寸和電極間隔,上述透光性虛設電極也具有與配置在顯示部的上述透光性電極大致相同的寬度尺寸和電極間隔。這樣在顯示部周邊的外側區域,若設置了虛設電極,則可以減小顯示區域與外側區域的透明度之差,從而提高顯示器的美觀程度。此外,為了減小顯示區域與外側區域的透明度之差,擴大外側區域,可以存在多根虛設電極。此外,在上述虛設電極的基礎上,也可以將上述層間絕緣膜形成為擴展到設置虛設電極的外側區域。這是為了防止經由配置於外側區域的虛設電極在顯示部的電極之間產生短路(關於這一點,在之後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進行更詳細地敘述),同時,進一步使該外側區域的透明度接近顯示部。此外,同樣為了使外側區域的透明度接近顯示部,可以在該外側區域中的該層間絕緣膜上,設置與顯示區域中相同的開口(具有大致相同的面積與配置間隔的開口 /以下將該開口稱為「虛設開口」)。並且,同樣從使外側區域的透明度接近顯示部的觀點出發,也可以將形成有機EL層的有機材料配置在外側區域上。在這裡,配置在該外側區域的有機材料,既可以包括形成顯示部的有機EL層的所有有機材料,也可以只包括一部分。另外,因為上述虛設電極是為了調整透明度而設置的,當然不需要與驅動顯示部的電路(驅動用IC)相連接,此外,不限制材料、形狀及配置圖形(並不是必須具有導電性)。但是,從防止製造工序增加的觀點出發,優選由與配置在顯示部的電極(第一電極或者第二電極)相同的材料構成。根據本發明,在透視有機EL顯示器中,能夠不增加元件結構的複雜程度而獲得良好的顯示品質,同時,能夠實現顯示部與其周邊區域的透明度相近的外觀良好的顯示器。本發明的其他目的、特徵以及優點,通過以下基於附圖敘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將更加清楚。另外,在各圖中,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
圖1是示意性表示能夠良好地應用本發明的第一有機EL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圖2是表示上述第一有機EL顯示裝置的截面結構(A-A截面)的圖。圖3是示意性地放大表示上述第一有機EL顯示裝置的一部分(圖1的B部分) 的俯視圖。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第一有機EL顯示裝置的截面結構(圖3的Cl-Cl截面) 的圖。圖5是放大表示上述第一有機EL顯示裝置所具備的陰極的截面圖。圖6是放大表示上述第一有機EL顯示裝置所具備的陰極的另一個結構例的截面圖。圖7是與圖3同樣地表示能夠良好地應用本發明的第二有機EL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圖8是與圖4同樣地示意性地表示上述第二有機EL顯示裝置的截面結構(圖7 的C2-C2截面)的圖。圖9是與圖1同樣地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有機EL顯示裝置的俯視圖(省略了覆蓋顯示部的密封板的圖示)。圖10是示意性地放大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有機EL顯示裝置的一部分(顯示部的周邊部/圖9的D部分)的俯視圖。圖11是與圖10同樣地示意性地放大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有機EL顯示裝置的一部分(顯示部的周邊部/圖9的D部分)的俯視圖。圖12是與圖10同樣地示意性地放大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另一個變形例的有機EL 顯示裝置的一部分(顯示部的周邊部/圖9的D部分)的俯視圖。圖13是與圖10同樣地示意性地放大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又一個變形例的有機EL 顯示裝置的一部分(顯示部的周邊部/圖9的D部分)的俯視圖。圖14是表示以往的有機EL顯示裝置的一例的俯視圖。圖15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有機EL顯示裝置的截面結構(圖14的C-C截面) 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首先對能夠良好地應用本發明的第一有機EL顯示裝置及第二有機EL顯示裝置進行說明,之後再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一顯示裝置如圖1及圖2所示,能夠良好地應用本發明的第一有機EL裝置11具備具有透光性的平板狀玻璃基板12 (以下有時簡稱為「基板」)、形成於該玻璃基板12的表面的有機EL 顯示部13 (以下稱為「顯示部」)、覆蓋該顯示部13的密封薄膜14、將被該密封薄膜14覆蓋的顯示部13進一步覆蓋密封的密封板15、驅動顯示部13的ICantegrated Circuit/集成電路)16、以及與IC16相連接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柔性印刷電路板)17。為了能夠顯示圖像,顯示部13將構成像素的多個有機EL元件二維地、即在橫向 (圖1的χ軸方向)與縱向(圖1的y軸方向)上排列成矩陣狀,如放大表示的圖3及圖4 所示,在玻璃基板12上,按照陽極(透明電極)21、將相鄰的陽極21之間進行電絕緣的層間絕緣膜對、元件隔離層(隔壁/層疊體)25、包含有發光層的有機EL層22、以及陰極23的順序層疊而形成。另外,該第一顯示裝置11是向圖2及圖4的下方(玻璃基板側)射出顯示光的底部發射型,顯示部13由無源矩陣方式驅動。此外,在該圖示的例子中,雖然顯示部整體的平面形狀形成為橫長狀,但是既可以為縱長(與χ軸方向相比,y軸方向的尺寸大)的形狀, 也可以為縱橫比大約相等的正方形的形狀。此外,在圖3中,省略了有機EL層22、密封薄膜 14以及密封板15的圖示(後述的圖7、圖14也相同)。
陽極21由ITO形成。該陽極21在基板12上排列成互相平行的帶狀,具備有與像素數對應的條數。此外,在這些陽極21的各端部連接有引出布線19,這些引出布線19配置成從顯示部13 (由密封板15形成的密封空間)引出,與驅動用IC16相連接。另外,後述的陰極23與此相同,在該陰極23的各端部(顯示部13的端部)中,連接了引出布線18,並將其9引出到顯示部13 (由密封板15形成的密封空間)的外部,與IC16電連接。上述層間絕緣膜M具有透光性,特別是優選在可見光區域具有高透射率(可見光域的透射率為例如80%以上),且儘可能接近無色透明。為了提高作為透視顯示器的功能, 不僅僅後述的陰極23的周邊區域,光也可以透射過該層間絕緣膜M的形成區域。此外,該層間絕緣膜M在電方面要求所具有的電阻值為在相鄰的陽極21之間洩漏的電流無法影響顯示品質的程度以上。這樣的層間絕緣膜24,具體來說,能夠由例如二氧化矽、氧化氮化矽、氮化矽、氧化鋁、氧化鉭等為主要成分的無機化合物、丙烯酸樹脂、酚醛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烯烴共聚樹脂等形成。層間絕緣膜M具備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平面形狀的像素開口 24a。並且,在第一顯示裝置中,在層間絕緣膜M上設有元件隔離層(隔壁/層疊體)25。是為了防止在形成陰極23時,有機EL層22被金屬掩膜損壞。元件隔離層25具有比形成在陽極21上的有機EL層22的頂面更高的頂面,由與層間絕緣膜M相同的具有絕緣性與透光性的材料構成。另一方面,雖然已經提到上述有機EL層的層疊結構可以為各種結構,但該有機 EL層22具有透光性,且在成膜時由基本無色透明的有機材料構成。這是為了極力排除對透射過該顯示部13的光的影響,提高作為透視顯示器的功能。這樣的有機EL層22,例如可以通過按照 α -NPD (Bis [N-(1-naphthyl) -N-pheny]benzidine/ 雙[N-(l-奈基)_N_ 苯基]聯苯胺/空穴輸送層)、摻雜了紅熒烯(rubrene)的Alq3(三(8_羥基喹啉)鋁 (tris(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發光層)、Alq3(電子輸送層)、氟化鋰(電子注入層)的順序在上述陽極21上成膜來形成。然後,將陰極23配置在有機EL層22之上。該陰極23與上述陽極21 —樣,是互相平行的帶狀,且只具備與像素數對應的根數,以俯視時各陰極23與上述陽極21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此外,在該第一顯示裝置中,該各陰極23具有比像素寬度W窄的寬度尺寸W1, 以橫穿像素區域(像素開口 Ma)的大致中央位置,且與上述陽極21—起夾持有機EL層22 的方式配置在有機EL層22上面。由該陰極23與上述陽極21夾持住的部分成為發光區域。將陰極23的下表面23a (有機EL層22側的面/顯示器顯示面側的面)作為鏡面。 此外,為了提高該鏡面的反射率,優選在形成陰極23之前,對成為該下層的有機EL層22的表面進行平坦化處理。該平坦化處理只要使用前述的方法即可。作為陰極23的構成材料, 可使用例如,鋁、銀、或者銀鎂合金等。為了在形成密封薄膜14(後述)時提高覆蓋性,優選陰極23的階梯差具有從圖形中央部到圖形邊緣部膜厚越來越薄的截面形狀。作為具備了這種形狀的陰極23,如圖4及圖5所示的陰極23,具有梯形截面形狀,在左右兩邊緣部形成該陰極23的頂面朝向有機EL 層22的頂面成為下斜的傾斜面(錐面)2北。就依靠上述密封薄膜14的覆蓋性而言,優選這些陰極兩邊緣的傾斜面2 是平緩的。特別是,在成為與有機EL層22的頂面的邊界的圖形邊緣部中,優選該傾斜面23b的傾斜角θ為30°以下,更加優選具有1°以下的小角度。此外,上述傾斜面2 並不必須為平面,也可以為例如如圖6所示的,如陰極43那樣彎曲(向下方凹陷)的曲面43b。若將這樣的曲面作為該傾斜面43b,則會增加陰極43 中央部的厚度,實現電阻的低電阻化,同時使陰極43的邊緣部的傾斜角θ變得非常小,可以使依靠上述密封薄膜14的覆蓋性變得良好。另一方面,由於基板12、陽極21、有機EL層22、密封薄膜14 (後文詳述)、以及密封板15中的任何一個都具有透光性,因而陰極23的周邊成為光可以透射的上述透射區域。 該透射區域與配置了陰極23的發光區域的比率為什麼樣的程度,只要根據該顯示裝置的用途、使用方式來決定即可。根據這樣的第一顯示裝置,具有隻需改變上述陰極23的寬度尺寸Wl,就可以自由且容易地設定顯示裝置11的透射率的優點。此外,在發光區域中,因為陰極23不具有透光性,所以顯示光不會漏到顯示裝置11的背面側(圖4的上方),而且,由於發光的光在成為鏡面的陰極23的下表面23a向顯示面側反射,因而能夠構成高亮度的顯示裝置。陰極23之上設有密封薄膜14。該密封薄膜14具有透光性,以覆蓋顯示部13整體的方式形成。作為密封薄膜14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二氧化矽、氧化氮化矽等。此外,為了提高對水分的遮斷性,該密封薄膜14還可以做成在二氧化矽、氧化氮化矽的膜之上塗布聚矽氮烷等的多層膜結構。然後,為了進一步覆蓋形成了密封薄膜14的顯示部13,還配置有密封板15。該密封板15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樹脂形成,例如通過由丙烯酸類樹脂、環氧類樹脂等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等構成的粘接劑來粘接在玻璃基板12上。另外,在使用由樹脂材料形成的密封板15的情況下,為了提高密封效果,優選至少在其單面形成具有以二氧化矽、氧化氮化矽、氧化鋁等為主要成分的、水分透過抑制(或者防止)效果的薄膜。此外,作為另一個密封結構的例子,也可以在將陰極23形成膜之後,粘貼以蝕刻來設置凹部的玻璃板,同時在此時將乾燥劑設置在從外部無法觀察到的位置,或者將透明乾燥劑塗布在該凹部。但是,若採用這樣的密封結構,因為需要確保用於設置乾燥劑的區域,存在顯示裝置將變大的困難。與此相對,根據設置了密封薄膜14的上述第一顯示裝置的密封結構,不需要設有乾燥劑的設置區域,相應的,存在能夠減小顯示裝置11尺寸的優點ο第二顯示裝置參照圖7及圖8來說明能夠良好地應用本發明的第二有機EL裝置。另外,圖7是相當於上述圖3的俯視圖,圖8是相當於圖4的截面圖。如圖7及圖8所示,第二顯示裝置與上述第一顯示裝置相比,只有陰極的結構不同。具體而言,在上述第一顯示裝置中,對於各像素陰極由一根電極構成,但在該第二顯示裝置中,通過各像素的陰極由兩根電極構成。即,雖然各有兩根陰極幻通過各像素,但這兩根電極23的寬度W2,比上述第一顯示裝置中的陰極23的寬度Wl小。這樣,若橫穿各像素的陰極23不是由一根電極構成,而是設置成分開為多根比其細的電極23,則不會增加電阻,此外,不會使發光光亮(亮度)下降,能夠使陰極23的存在不引人注目地提高顯示部背後的可視性。另外,在該第二顯示裝置中,對於各像素雖以各通過兩根細的電極(陰極)23的方式將各陰極分開,但該電極數並不限定於兩根,也可以為三根以上。與上述第一及第二顯示裝置比較對照,圖14及圖15表示了以往的有機EL顯示裝置的一例。圖14是與上述圖3相對應的俯視圖,圖15是與上述圖4相對應的截面圖(圖 14的C-C截面)。如這些圖所示,在以往的裝置結構中,來自顯示器背面側(圖15的上方) 的光被陰極33擋住,不能透射過顯示部,為了使其成為透射型顯示器,需要將陰極33做成透明電極。與此相對,根據上述第一以及第二顯示裝置,相對於以往的裝置不需要做大幅的設計變更,如上所述,僅通過將層疊在有機EL層22上面的陰極23的寬度Wl、W2進行變更的簡便的設計變更,就能夠製造透射型顯示器。若對上述第一及第二顯示裝置的製造工序的一例進行說明,則如下所述。在具有透光性的無鹼玻璃12之上,以IOOnm的厚度形成用於形成陽極(ITO) 21的透明電極膜,通過光刻技術(塗布抗蝕劑、通過圖形掩膜的曝光及顯影、蝕刻處理)來形成長方形的圖形。此外,根據需要,形成作為信號線、電源線使用的金屬布線。該金屬布線由鉬、鉬合金、鋁、鋁合金、鈦、氮化鈦、鉻、鎢、鎢合金、銀、銀合金、銅、銅合金以及金等形成。此外,可以將該金屬布線做成由這些金屬形成的多層的膜層疊而成的層疊結構,還可以配置成使用時從外部無法觀察到。接著,以至少覆蓋住IT021的階梯差的方式形成層間絕緣膜M。該層間絕緣膜M 既可以形成為一層,也可以形成為兩層以上。並且,在層間絕緣膜M之上形成有元件隔離層(層疊體)25。該元件隔離層25可以在形成陰極23的膜時,發揮作為防止所使用的金屬掩膜與有機EL元件直接接觸的間隔的作用,因此,該元件隔離層25的厚度為例如0. 5 μ m 至Ij 10 μ Hio接著,在基板12上配置規定發光區域的金屬掩膜,形成有機EL層22的膜。具體而言,按照0-呢0、摻雜了紅熒烯的々1(13、41(13、氟化鋰的順序在111021上成膜。在該狀態中,由於還沒有配置陰極23,光透射過整個發光區域。並且在其上配置帘子(遮蔽物)狀的空著間隙的金屬掩膜,蒸鍍鋁來形成膜厚度 IOOnm的陰極23。此時,在間隙中空著的部分上形成鋁膜,複製將金屬掩膜的圖形反轉後的由鋁構成的陰極23的圖形。像素內的形成陰極23膜的部分成為發光部,光無法透射。沒有形成陰極23的部分(透射區域)保持光能夠透射的狀態。另外,上述陰極23的電阻值(薄層電阻)優選在5 Ω / □以下,更加優選在1 Ω / 口以下。由於無源矩陣型顯示器如前所述通過線逐行掃描來進行驅動,上述第一及第二顯示裝置中上述陰極23都為共用電極。在這裡,雖然流經共用電極的電流隨顯示器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但在共用電極中通常為數mA到數百mA。電極的長度與電極的寬度Wl的比與薄層電阻相乘的值成為該電極M的電阻值,但因為由該電阻值引起的電壓降成為電力損耗,所以該電阻值越小越好,因此陰極23的薄層電阻越小越好。電流引起的電壓降由要製作的顯示器的解析度決定,但其容許極限值為1 2V,只要使薄層電阻為上述數值,就可以設計出電壓降限制在這個程度之內的良好的產品。另外,在由蒸鍍法形成上述那樣的厚度為IOOnm 的鋁薄膜(陰極23)的情況下,該薄層電阻為0.3 0.4Ω/□左右。此外,該鋁薄膜能夠將入射光減弱到1/1000以下的強度,成為本發明所需的具有遮光性的陰極23。在蒸鍍上述鋁薄膜時,通過旋轉玻璃基板12,從各個角度使鋁附著在基板12上。 通過這樣,能夠形成上述那樣的在邊緣部具有傾斜角的陰極23、43。作為圖形邊緣部的傾斜角θ,優選0.1° 30°。這樣,若陰極23、43的圖形邊緣部的傾斜角θ為30°以下,則密封薄膜14將圖形邊緣很好地覆蓋,很難出現由覆蓋不良引起的缺陷(產生由水分的浸入而引起的暗點)然後,在陰極23之上再形成二氧化矽、氧化氮化矽等的透明絕緣膜(密封薄膜 14),通過粘結密封板15而進行顯示部13的密封,將驅動電路(IC) 16與顯示部13電連接, 就完成了顯示裝置11。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參照圖9到圖13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有機EL顯示裝置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具有與上述第一及第二顯示裝置相同的顯示部13,但顯示部13周邊區域(外側區域)13D的結構不同。具體而言,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51中,作為使顯示部周邊13D的光透射率與顯示部13的光透射率一致而提高顯示裝置51的外觀性的虛設電極,在顯示部13的外側區域13D配置有由與陽極21相同的材料構成的虛設陽極(透光性虛設電極)21D、21E;以及由與陰極23相同的材料構成的虛設陰極(非透光性虛設電極)23D、23E ;同時,以擴展到顯示部13的周邊的方式形成上述層間絕緣膜M,以使其介於這些虛設陽極21D、21E與虛設陰極23D、23E之間。虛設陽極21D、21E由將陽極21延長到顯示部13的外側並突出於顯示部13的延長虛設陽極21D、以及與陽極21不同的在顯示部13的外側以與陽極21平行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獨立虛設陽極2IE構成。此外,虛設陰極23D、23E也與虛設陽極2ID、2IE —樣,由將陰極23延長到顯示部的外側並突出於顯示部13的延長虛設陰極23D,以及與陽極23不同的在顯示部13的外側以與陰極23平行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獨立虛設陰極23E構成。虛設陽極21D、21E及虛設陰極23D、23E的寬度和配置間隔(所謂的線與間隔)與顯示部13的陽極21及陰極23分別相同。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陽極21與陰極23的配置做成擴展到了作為顯示部13的周邊區域的外部區域13D的形態,可以通過對於分別形成顯示部13的陽極21及陰極23的掩膜只進行擴大電極形成區域這樣的簡單的設計變更, 就能在顯示部13的外側區域13D上形成虛設電極21D、21E、23D、23E來進行光透射率的調整。另外,在本發明中,因為虛設電極21D、21E、23D、23E是用來調整顯示部周邊的光透射率的,所以並不必須具有與顯示部13的電極(陽極21、陰極23)相同的圖形,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狀及配置圖形。此外,俯視時在該外側區域13D中,雖然延長虛設陰極23D與獨立虛設電極21E交叉,但因為層間絕緣膜M介於這些延長虛設陰極23D與獨立虛設陽極21E之間,因而通過該層間絕緣膜M能夠防止產生通過獨立虛設陽極21E的陰極23間的短路。同樣,在該外側區域13D中,雖然延長虛設陽極21D與獨立虛設陰極23E交叉,但因為層間絕緣膜M介於這些虛設電極21D、23E之間,因而不會產生通過獨立虛設陰極23E的陽極21E間的短路。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在顯示部13的外側區域13D上,與顯示部13 —樣地配置有虛設陽極21D、21E,虛設陰極23D、23E,以及層間絕緣膜M,所以可以使該外側區域13D的光透射率與顯示部13接近,使顯示部13與其周邊的外觀統一,使外表看起來均勻。此外,為了使顯示部13與外側區域13D的透明度的差減小,並擴大外側區域13D,虛設陽極21D、21E 與虛設陰極23D、23E也可以為多根。另外,從使該外側區域13D的透射率與顯示部13接近的觀點來看,也可以將形成有機EL層22的有機材料配置在該外側區域13D。
另外,在圖9 圖13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陽極21與陰極23的延伸方向與上述第一及第二顯示裝置不同,以陽極21在橫向(圖9的χ軸方向),陰極23在縱向(圖9的y 軸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但這些陽極21及陰極23的配置方向對於本申請的發明而言並不是本質特點,可以任意選擇。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1所示,可以在上述層間絕緣膜M上形成與顯示部13中所具備的像素開口 Ma同樣(相同的形狀。大小及配置間隔)的虛設開口 MD。因為只要具備了這樣的虛設開口 MD,該外側區域13D的層疊結構就變得與顯示部13的層疊結構更加相近,所以可以使外側區域13D的光透射率更加接近顯示部13。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防止通過虛設開口 24D的延長虛設陰極23D與獨立虛設陽極21E之間,以及,延長虛設陽極 21D與獨立虛設陰極23E之間分別接觸發生短路,也在該外側區域13D上以介於層間絕緣膜M與虛擬陰極23D、23E之間的方式,形成顯示部13所具備的形成上述有機EL層22 (未圖示)的有機材料。通過這樣,能夠在虛設開口 MD內,防止虛設陽極21D、21E與虛設陰極 23D、23E接觸,防止經由這些虛設電極21D、21E、23D、23E發生短路。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虛設電極(虛設陽極及虛設陰極)也可以不是從配置在顯示部13上的陽極21或者陰極23延長出來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虛設電極可以由與陽極21 及陰極23分離的,所謂島狀的獨立虛設陽極21E或者獨立虛設陰極23E構成的。根據這樣的結構,可以不需要考慮經由虛設電極的短路,從防止短路的觀點來看,不需要在外側區域 13D上配置形成層間絕緣膜對、有機EL層22的有機材料。例如,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對於顯示部13的上表面側的虛設陰極雖做成與陰極 23連續的延長陰極23D,但將與這些延長虛設陰極23D交差的虛設陽極(配置於顯示部13 的上表面側的虛設陽極)做成對應於各虛設陰極23D分離的島狀獨立虛設陽極21E。如該圖所示,該島狀獨立虛設陽極21E具有與像素的一邊的長度相同的寬度和長度。此外,對於在陽極2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虛設陽極(配置在顯示部13左側的虛設陽極)也由與陽極 21分離的獨立虛設陽極21E構成,不會通過與這些交差配置的虛設陰極23E,在陽極21之間產生短路。再有,例如圖13所示,對於獨立虛設陰極23也可以是具有與像素的一邊的長度相同的小的長度的島狀虛設電極23E。另外,在採用圖12、圖13所示的島狀虛設電極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形成層間絕緣膜M及有機EL層22的有機材料的任一方或者兩方配置在該外側區域13D,通過這樣,可以使光透射率與顯示部13更加一致。在這裡,從使透明度更加接近顯示部13的觀點來看,也可以在層間絕緣膜M上形成虛設開口 MD。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周知,在本申請請求保護範圍所記載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有機EL層22的兩面中,在玻璃基板12側設有陽極 21 (透光性電極)、在密封薄膜14側設有陰極23 (非透光性電極)。與此相反,也可以在玻璃基板12側設置陰極23(非透光性電極),在密封薄膜14側設置陽極21 (透光性電極)。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顯示器,成為將顯示光出射到密封薄膜14側的頂部發射型裝置。此外, 顯示部13的驅動方式也可為有源矩陣方式。並且,在有機EL層22上設有具備發光波長互相不同的多個發光層的偏光板等、顯示部13除了上述實施方式外,也可以在不影響所設定的光透射率的情況下採用其它各種結構。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除了上述外側區域,作為裝置整體的良好的結構(顯示部等的結構),雖然具有與上述第一或者第二顯示裝置相同的結構,但該結構並不一定與這些第一及第二顯示裝置相同,也可以具有其他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EL顯示裝置,其具備顯示部,上述顯示部是將多個有機EL元件以構成像素的形式在具有透光性的支持基板上進行二維排列而得到的,上述有機EL元件是在所述支持基板上順次層疊第一電極、有機EL層及第二電極而成,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中的一方是具有透光性的電極, 上述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中的另一方是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 將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以俯視時只存在於各像素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由此,使光能夠通過沒有配置該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的像素內的部分而透射過上述顯示部,在上述支持基板上的上述顯示部的外側區域上具備虛設電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作為上述虛設電極具備非透光性虛設電極,上述非透光性虛設電極由與配置在上述顯示部的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相同的材料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非透光性虛設電極具有與配置在上述顯示部的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大致相同的寬度尺寸和電極間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作為上述虛設電極具備透光性虛設電極,上述透光性虛設電極由與配置在上述顯示部的具有透光性的電極相同的材料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透光性虛設電極具有與配置在上述顯示部的具有透光性的電極大致相同的寬度尺寸和電極間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以介於上述第一電極與上述有機EL層之間的方式層疊的層間絕緣膜, 該層間絕緣膜具有透光性,且在上述第一電極與上述第二電極的交叉區域中具有使上述第一電極與上述有機EL層接觸而形成發光部的開口,該層間絕緣膜以擴展到具備上述虛設電極的上述外側區域的方式形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層間絕緣膜在上述外側區域具有虛設開口,上述虛設開口是具有與上述開口大致相同的面積和配置間隔的開口。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將形成上述有機EL層的有機材料配置在上述外側區域。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有機EL元件以矩陣方式排列在上述支持基板上,並且,上述像素具有方形的平面形狀,上述有機EL顯示裝置,作為上述具有透光性的電極及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分別具備多根隔著一定間隔平行地延伸的長方形電極,這些具有透光性的電極與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在俯視時在上述像素內大致互相垂直, 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以橫穿上述像素的相對的一組邊的方式配置,且具有比該邊的長度小的寬度。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的與上述有機EL層相對一側的面為鏡面。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第二電極是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在上述有機EL層之上形成該第二電極之前,對與該第二電極相對一側的上述有機EL 層的面進行了平坦化。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第一電極是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在該第一電極之上形成上述有機EL層之前,對該第一電極的與上述有機EL層相對一側的面進行了平坦化。
13.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以俯視時與像素中心線重合的方式配置,上述像素中心線連接上述像素的相對的一組邊的中央。
14.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對於每個像素,具備了多根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
15.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俯視時,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的面積佔據了像素麵積的5% 95%。
16.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具備以介於上述第一電極與上述有機EL層之間的方式層疊的層間絕緣膜,該層間絕緣膜具有透光性,且在上述第一電極與上述第二電極的交叉區域中具有使上述第一電極與上述有機EL層接觸而形成發光部的開口。
1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備層疊在上述層間絕緣膜之上的,具有比上述有機EL層的頂面更高的頂面的層疊體。
18.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具備以覆蓋上述顯示部的方式固定於上述支持基板上的密封板,該密封板具有透光性。
1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備密封薄膜,上述密封薄膜具有透光性,且覆蓋住上述顯示部,能夠阻止或者抑制水分侵入到該顯示部。
20.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將上述顯示部的圖像顯示側的面作為正面,將與該正面相反側的顯示部的面作為背面時,在該顯示部的背面側還具備能夠進行與上述顯示部的顯示不同的顯示的顯示設備。
21.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有機EL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第二電極具有壁厚隨著從中央部朝向邊緣部變薄的截面形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EL顯示裝置。本發明提供具備顯示部的顯示裝置,上述顯示部是將多個有機EL元件以構成像素的形式在具有透光性的支持基板上進行二維排列而得到的,上述有機EL元件是在所述支持基板上順次層疊第一電極、有機EL層及第二電極而成,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中的一方是具有透光性的電極,另一方是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以俯視時只存在於各像素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上述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例如,令其寬度小於像素寬度),使光能夠通過沒有配置該不具有透光性的電極的像素內的部分而透射過上述顯示部。此外,為了降低顯示部的外側區域的光透射率,並使光透射率接近顯示部的光透射率,在該外側區域具備有虛設電極。
文檔編號H01L27/32GK102315244SQ20111018949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9日
發明者大久和壽, 小玉光文, 油川佑基, 渡邊圭介, 竹內太佑, 鈴木將典, 高久宗裕 申請人:Tdk微型設備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