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入鼻式吸入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18:24:11 1
專利名稱:一種入鼻式吸入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入器,特別是一種入鼻式吸入器。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精油及其作用已逐漸被人們所認識,通過吸入精油來緩解或治療一些疾病已經被人們所接受。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尤其是藥品價格飆升的年代,口服藥品達到治療效果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現在人們習慣在臥室、小汽車內或者酒店內擺放香薰裝置,吸入精油以達到定神、催眠和消除異味等效果。然而,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吸入器存在使用時不舒適、不方便、安裝不便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入鼻式吸入器,可以固定在鼻腔內,通過呼吸將芳香送入鼻腔,進一步的,可以擴展鼻腔,增加鼻腔的通氣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入鼻式吸入器,U形架兩端設有用於置於鼻腔內的膨大部,膨大部上設有用於容納芳香球的腔體,腔體上設有多個通氣孔。所述的膨大部上設有用於置入芳香球的球孔。所述的膨大部的截面成一側凸起,另一側內凹的形狀。膨大部的凸起朝向人的鼻翼的方向。
所述的膨大部前端設有延伸部,延伸部的兩側設有用於撐開鼻翼的展開翼。所述的U形架外壁設有多個防滑部。所述的U形架內設有記憶金屬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入鼻式吸入器,通過呼吸將芳香球內的精油吸入,以達到緩解或治療一些疾病的目的。芳香球的作用是儲存精油。進一步的,設置的展開翼可以撐開鼻腔,以增加空氣通道的橫截面積。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主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側視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主視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側視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主視示意圖。圖8為圖7的A-A剖視示意圖。[0021]圖中:U形架1,記憶金屬片2,芳香球3,展開翼4,延伸部5,通氣孔6,球孔7,防滑部8。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
圖1-3中,一種入鼻式吸入器,U形架I內設有記憶金屬片2,本例中的U形架I採用塑料或矽膠製成。U形架I兩端設有用於置於鼻腔內的膨大部,膨大部上設有用於容納芳香球3的腔體,腔體上設有多個通氣孔6。優化的方案中,將記憶金屬片嵌入到U形架I裡,其根據不同個人的參數設置的形狀能記憶U形架的狀態並使U形架保持該狀態不變。所述的膨大部上設有用於置入芳香球3的球孔7。芳香球的作用是用於儲存精油。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採用將精油浸入到芳香球內,然後再把芳香球通過球孔7放入到膨大部的腔體內,這樣操作非常方便。呼吸的時候,精油的氣味通過通氣孔6進入到人體。使用時,可根據不同功能更換不同的精油,還可根據使用情況調節精油的量。本實用新型是一次性用品,具體使用時間可以調節。所述的U形架I外壁設有多個防滑部8。採用該結構,用於防止安裝本裝置時其從手中脫離,從而導致安裝不便。實施例二:如圖4-6中,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的膨大部前端設有延伸部5,延伸部的兩側設有用於撐開鼻翼的展開翼4。由此結構,設置的展開翼4可以撐開鼻腔,從而擴張通氣通道的橫截面。 實施例三:如圖7-8中,在實施例1或2的基礎上,所述的膨大部的截面成一側凸起,另一側內凹的形狀。膨大部的凸起朝向人的鼻翼的方向。由此結構,進一步擴大呼吸時通氣的通道。減少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對呼吸的影響。
權利要求1.一種入鼻式吸入器,其特徵是:U形架(I)兩端設有用於置於鼻腔內的膨大部,膨大部上設有用於容納芳香球(3)的腔體,腔體上設有多個通氣孔(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入鼻式吸入器,其特徵是:所述的膨大部上設有用於置入芳香球(3)的球孔(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入鼻式吸入器,其特徵是:所述的膨大部的截面成一側凸起,另一側內凹的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入鼻式吸入器,其特徵是:膨大部的凸起朝向人的鼻翼的方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入鼻式吸入器,其特徵是:所述的膨大部前端設有延伸部(5),延伸部的兩側設有用於撐開鼻翼的展開翼(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入鼻式吸入器,其特徵是:所述的U形架(I)外壁設有多個防滑部(8)。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入鼻式吸入器 ,其特徵是:所述的U形架(I)內設有記憶金屬片。
專利摘要一種入鼻式吸入器,涉及一種吸入器,U形架兩端設有用於置於鼻腔內的膨大部,膨大部上設有用於容納芳香球的腔體,腔體上設有多個通氣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入鼻式吸入器,通過呼吸將芳香球內的精油吸入,以達到緩解或治療一些疾病的目的。芳香球的作用是儲存精油。進一步的,設置的展開翼可以撐開鼻腔,以增加空氣通道的橫截面積。
文檔編號A61M15/08GK203090140SQ2013200935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明者楊若 申請人:楊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