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化熱氣流制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9 01:08:12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粉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化熱氣流制粉裝置。
背景技術:
制粉裝置是在工業中經常會用到的。溫度對乾粉物料的制粉過程有很大影響,合適的溫度不僅可以提高制粉的效率,還可以延長裝置的使用壽命,但是傳統的制粉裝置都是對乾粉物料直接進行粉碎。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自動化熱氣流制粉裝置。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自動化熱氣流制粉裝置,包括驅動裝置、分級葉輪、分級腔、出料裝置、入料裝置、粉碎腔、高速氣流噴嘴、加熱圈、保溫層、溫度傳感器、溫度顯示器、溫度設置按鈕和開始按鈕,所述粉碎腔上方設有分級腔,所述分級腔內設有分級葉輪,所述分級腔左端設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與分級葉輪相連接,所述分級腔右端設有出料裝置,所述粉碎腔中間設有入料裝置,所述入料裝置上設有溫度顯示器,所述溫度顯示器下方設有溫度設置按鈕和開始按鈕,所述粉碎腔內壁上設有高速氣流噴嘴,所述粉碎腔外周圍設有加熱圈,所述加熱圈外周圍設有保溫層,所述粉碎腔內設有溫度傳感器。
進一步地,所述高速氣流噴嘴在粉碎腔內壁均勻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高速氣流噴嘴有6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合理,通過在粉碎腔內設置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控乾粉物料粉碎時的溫度,自動化技術全程監控,保證了乾粉物料粉碎時的溫度,精度高,操作方便。提高了制粉的效率,延長了制粉裝置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驅動裝置,2、分級葉輪,3、分級腔,4、出料裝置,5、入料裝置,6、粉碎腔,7、高速氣流噴嘴,8、加熱圈,9、保溫層,10、溫度顯示器,11、開始按鈕,12、溫度傳感器,13、溫度設置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發明做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化熱氣流制粉裝置,包括驅動裝置1、分級葉輪2、分級腔3、出料裝置4、入料裝置5、粉碎腔6、高速氣流噴嘴7、加熱圈8、保溫層9、溫度傳感器12、溫度顯示器10、溫度設置按鈕13和開始按鈕11,粉碎腔6上方設有分級腔3,分級腔3內設有分級葉輪2,分級腔3左端設有驅動裝置1,驅動裝置1與分級葉輪2相連接,分級腔3右端設有出料裝置4,粉碎腔6中間設有入料裝置5,入料裝置5上設有溫度顯示器10,溫度顯示器10下方設有溫度設置按鈕13和開始按鈕11,粉碎腔6內壁上設有高速氣流噴嘴7,粉碎腔6外周圍設有加熱圈8,加熱圈8外周圍設有保溫層9,粉碎腔6內設有溫度傳感器12。
在本實施例中,高速氣流噴嘴7在粉碎腔6內壁均勻分布。
在本實施例中,高速氣流噴嘴7有6個。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1、粉碎機接通電源;2、乾粉物料從物料進口進入粉碎腔,加熱圈對粉碎腔進行加熱,粉碎腔中的高速氣流噴嘴噴射高速氣流,乾粉物料在高速氣流中加速,並在粉碎腔中心交匯處反覆衝擊、碰撞,達到粉碎的效果,溫度傳感器對粉碎腔內的溫度進行實時監控,若溫度到達設置溫度則加熱圈停止加熱,若溫度低於設置溫度則加熱圈進行加熱;3、被粉碎的物料隨上升氣流進入分級腔,分級葉輪高速旋轉,顆粒在上升過程中既受到分級葉輪產生的離心力又受到氣流粘性作用產生的向心力,當顆粒受到的離心力大於向心力,即比需要的分級粒徑大的顆粒進不了分級腔則返回粉碎室繼續粉碎,達到分級粒徑的顆粒進入分級腔並隨氣流從出料裝置出來;4、收集粉碎的粉物料;5、結束粉碎,斷開粉碎機電源。
本發明結構合理,通過在粉碎腔內設置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控乾粉物料粉碎時的溫度,自動化技術全程監控,保證了乾粉物料粉碎時的溫度,精度高,操作方便。提高了制粉的效率,延長了制粉裝置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自動化熱氣流制粉裝置,包括驅動裝置、分級葉輪、分級腔、出料裝置、入料裝置、粉碎腔、高速氣流噴嘴、加熱圈、保溫層、溫度傳感器、溫度顯示器、溫度設置按鈕和開始按鈕,粉碎腔上方設有分級腔,分級腔內設有分級葉輪,分級腔左端設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與分級葉輪相連接,分級腔右端設有出料裝置,粉碎腔中間設有入料裝置,入料裝置上設有溫度顯示器,溫度顯示器下方設有溫度設置按鈕和開始按鈕,粉碎腔內壁上設有高速氣流噴嘴,粉碎腔外周圍設有加熱圈,加熱圈外周圍設有保溫層,粉碎腔內設有溫度傳感器。本發明結構合理,通過在粉碎腔內設置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控乾粉物料粉碎時的溫度,自動化技術全程監控,保證了乾粉物料粉碎時的溫度,精度高,操作方便。提高了制粉的效率,延長了制粉裝置的使用壽命。
技術研發人員:沈建林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太倉市璜涇新海農機專業合作社
技術研發日:2017.08.23
技術公布日: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