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抖輪拆卸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11-09 01:41:5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裝,尤其涉及一種陀螺抖輪拆卸工裝。
背景技術:
裝上陀螺腔體的抖輪不是件件都能滿足要求,因此需要拆掉抖輪重新裝配,考慮到熱脹效應,因此不能直接將抖輪按裝配時的逆工序拆下。故需要將抖輪主體切割成獨立散塊,再將粘接在陀螺腔體上的散塊拆下,考慮到陀螺腔體玻璃件受力等情況,一般採用線切割工藝進行拆卸。目前,大多採用壓板固定裝夾,這種裝夾方式並沒有完全固定在一個位置,且陀螺腔體各腔之間的輻條貼有不導電的陶瓷片,故需要多次進行多次切割、多次對刀,操作麻煩、效率低,且在切割的過程中存在切削液汙染陀螺上各種導線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裝夾可靠、操作簡單,拆卸效率高,能防止切削液汙染導線的陀螺抖輪拆卸工裝。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陀螺抖輪拆卸工裝用於拆卸一端安裝於陀螺腔體的抖輪,包括設於陀螺腔體頂部的蓋板、設於陀螺腔體底部的支撐板和用於固定抖輪的底板,所述蓋板和支撐板中部均設有與所述陀螺腔體相匹配的卡槽,其中所述蓋板中部還設有用於拆卸加工的通孔,所述支撐板中部設有與所述抖輪的法蘭相匹配的定位孔。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陀螺抖輪拆卸工裝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抖輪的法蘭通過螺釘固定於所述底板的一端,且所述底板端部的延伸距離不大於抖輪的中心軸。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陀螺抖輪拆卸工裝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蓋板和所述支撐板均為迴轉體結構。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陀螺抖輪拆卸工裝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蓋板的直徑大於所述支撐板的直徑。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陀螺抖輪拆卸工裝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卡槽與陀螺腔體採用過渡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陀螺抖輪拆卸工裝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孔與所述抖輪的法蘭採用過渡配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陀螺抖輪拆卸工裝的有益效果是:
一、採用所述蓋板和支撐板對陀螺抖輪進行防護,有效地防止了切削液對陀螺上各種導線的汙染;
二、所述支撐板形成對抖輪的定位夾持,保證了抖輪與陀螺腔體的相對位置,降低了拆卸難度;
三、將抖輪通過螺釘固定於所述底板,使其穩定在固定的位置,便於優化線切割工藝,通過從抖輪中心穿線,採用T型迴路加工路徑,做到一次切割完成,提高了切割效率,降低了拆卸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陀螺抖輪拆卸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陀螺抖輪的裝配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所述陀螺抖輪拆卸工裝1用於拆卸一端安裝於陀螺腔體10的抖輪20,包括設於陀螺腔體10頂部的蓋板11、設於陀螺腔體10底部的支撐板12和用於固定抖輪20的底板13,所述蓋板11和支撐板12中部均設有與所述陀螺腔體10相匹配的卡槽14,所述卡槽14與陀螺腔體10採用過渡配合,其中所述蓋板11中部還設有用於拆卸加工的通孔112,所述支撐板12中部設有與所述抖輪20的法蘭相匹配的定位孔122,所述定位孔122與所述抖輪20的法蘭採用過渡配合。
優選地,所述抖輪20的法蘭通過螺釘15固定於所述底板13的一端,且所述底板13端部的延伸距離不大於抖輪20的中心軸,便於穿線切割。
優選地,所述蓋板11和所述支撐板12均為迴轉體結構,且所述蓋板11的直徑大於所述支撐板12的直徑,有效地隔離了切削液。
請一併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陀螺抖輪拆卸工裝1的有益效果是:
一、採用所述蓋板11和支撐板12對陀螺抖輪進行防護,有效地防止了切削液對陀螺上各種導線的汙染;
二、所述支撐板12形成對抖輪的定位夾持,保證了抖輪20與陀螺腔體10的相對位置,降低了拆卸難度;
三、將抖輪20通過螺釘15固定於所述底板13,使其穩定在固定的位置,便於優化線切割工藝,通過從抖輪20中心穿線,採用T型迴路加工路徑,做到一次切割完成,提高了切割效率,降低了拆卸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