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增生膠囊的製備方法
2023-11-09 04:39:22 2
專利名稱:抗骨增生膠囊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該發明涉及中成藥膠囊劑的製作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抗骨增生膠囊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膠囊劑是一種常用的藥品劑型,根據我國有關藥品法規,改變劑型作為一種新藥研究,抗骨增生膠囊的原有劑型是抗骨增生片劑,由七味中藥組成,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七冊中。原劑型的工藝技術特點是雞血藤(處方量的1/2)粉碎成細粉,剩餘的雞血藤與其餘熟地黃等六味藥加水煎煮,濃縮成稠膏,與上述細粉,混勻,乾燥,粉碎,加輔料制粒,壓片,包糖衣而成。片劑服用、攜帶方便,但片劑尤其是糖衣片的崩解需用較長的時間影響療效,且包糖衣較煩瑣,同時存在質量控制標準低的缺點。本品中有七味藥,但鑑別中只有一項顯微鑑別,且尚未建立定量指標。基於原劑型存在影響質量的缺點,我們應用現代製藥技術對該產品工藝必要的改進,形成新的製劑,同時提高和完善質量標準,來保證產品的監控質量,提高療效,造福百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骨增生膠囊的製備方法,來提高產品質量和療效,更好地滿足醫療需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抗骨增生膠囊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一、抗骨增生膠囊的配方組成熟地黃135-280g 鹿銜草90-180g 骨碎補(燙)90-180g雞血藤90-180g肉蓯蓉90-180g 淫羊藿90-180g萊菔子(炒)55-155g輔料適量,共製成1000顆。
其最佳配方是熟地黃204g鹿銜草136g 骨碎補(燙)136g雞血藤136g肉蓯蓉136g 淫羊藿136g萊菔子(炒)86g輔料適量,共製成1000顆。
二、抗骨增生膠囊製備工藝工藝一 將七味藥分別淨選,除去雜質,檢驗合格備用。雞血藤(處方量的1/2)粉碎成細粉,剩餘的雞血藤與其餘熟地黃等六味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0-1.40(60℃),最佳相對密度為1.20(60℃)稠膏,與上述細粉混勻,制粒,乾燥,裝膠囊,質檢,包裝即得。
工藝二 將七味藥分別淨選,除去雜質,檢驗合格備用。雞血藤(處方量的1/2)粉碎成細粉,剩餘的雞血藤與其餘熟地黃等六味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20(60℃),最佳相對密度為1.08(60℃)的濃縮液,噴霧乾燥,收集幹膏粉/濃縮乾燥得幹膏,粉碎成細粉;與上述雞血藤細粉及適量輔料混勻,裝膠囊,質檢,包裝,即得。
工藝三 將七味藥分別淨選,除去雜質,檢驗合格備用。取雞血藤等七味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20(60℃),最佳相對密度為1.08(60℃)的濃縮液,噴霧乾燥,收集幹膏粉/濃縮成稠膏,乾燥,所得幹膏,粉碎成細粉;加適量輔料,混勻,裝膠囊,質檢,包裝,即得。
三、通過工藝一、二、三製得為膠囊。
工藝中雞血藤(處方量的1/2)與熟地黃等六味/全部藥材粉碎成過5-30目的粗粉或切飲片,最好粉碎成過10目的粗粉。
工藝中雞血藤(處方量的1/2)及幹膏粉碎成過80-160目的細粉,最佳超微粉碎成過200-300目的細粉。
工藝加水煎煮條件為加水量第一次為藥量的6-12倍量,第二次為藥量的4-10倍量;煎煮2-3次,每次1-4小時;最佳加水量第一次為藥量的10倍量,第二次為藥量的8倍量,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
工藝中濃縮液的相對密度為1.05-1.20(60℃),噴霧乾燥進風溫度為100-200℃,出風溫度50-150℃;最佳相對密度為1.08(60℃),進風溫度為150℃,出風溫度為100℃。
工藝中所加輔料可以是微粉矽膠、澱粉、糊精等中的任何一種或多種混合使用。
本品質量標準得到全面提高,在鑑別上,原劑型只有一個顯微鑑別,現增加了熟地黃、淫羊藿的薄層鑑別;檢查上增加了重金屬限量不得過百萬分之十,砷鹽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含量測定對淫羊藿進行了定量。
該發明與現有技術比較其優越性在於生產工藝更趨完善合理,質量標準大大提高,使產品的質量和療效有了保障。
具體實施例方式
該發明的最佳實施方案是將七味藥分別淨選,除去雜質,檢驗合格備用。取雞血藤等七味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20(60℃),最佳相對密度為1.08(60℃)的濃縮液,噴霧乾燥,收集幹膏粉/濃縮成稠膏,乾燥,所得幹膏,粉碎成細粉;加適量輔料,混勻,裝膠囊,質檢,包裝,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抗骨增生膠囊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以下步驟(1)工藝中處方量二分之一的雞血藤與熟地黃等六味/全部藥材粉碎成過5-30目的粗粉/切飲片,最佳粉碎成過10目的粗粉。(2)工藝中處方量二分之一的雞血藤/幹膏粉碎成過80-160目的細粉,最佳超微粉碎成過200-300目的細粉。(3)工藝加水煎煮條件為加水量第一次為藥量的6-12倍量,第二次為藥量的4-10倍量;煎煮2-3次,每次1-4小時;最佳加水量第一次為藥量的10倍量,第二次為藥量的8倍量,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4)工藝中稠膏的相對密度為1.10-1.40(60℃),最佳相對密度為1.20(60℃)。(5)工藝中濃縮液的相對密度為1.05-1.20(60℃),噴霧乾燥進風溫度為100-200℃,出風溫度50-150℃;最佳相對密度為1.08(60℃),進風溫度為150℃,出風溫度為100℃。(6)工藝中所加輔料可以是微粉矽膠、澱粉、糊精等中的任何一種/多種混合使用。(7)將(1)、(2)、(3)、(4)、(5)、(6)的備用成份按國家標準處方用量標準進行投料混合、裝膠囊,質檢,製成抗骨增生膠囊。
全文摘要
一種抗骨增生膠囊的製作方法,其特徵是雞血藤(處方量的1/2)與熟地黃等六味加水煎煮,煎液濃縮成稠膏或濃縮乾燥製成幹膏粉備用;上述稠膏與雞血藤(處方量的1/2)細粉混勻,制粒,裝膠囊而完成整套製作。該藥是在現有片劑基礎上的劑型工藝改革,質量標準大大提高,生產、攜帶、使用方便,是臨床受歡迎和安全、穩定、有效的藥品。該藥具有補腎,活血,止痛的功能。用於肥大性脊椎炎,頸椎病,跟骨刺,增生性關節炎,大骨節病。廣泛適用於現代中藥企業。
文檔編號A61P19/00GK1456241SQ0311863
公開日2003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18日
發明者毛友昌, 毛曉敏 申請人:毛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