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溫灸盒倒灰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02 19:32:32
專利名稱:改進的溫灸盒倒灰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溫灸盒的倒灰機構。
背景技術:
溫灸盒作為灸條燃燒時的支架,能聚集灸條燃燒時的煙氣和熱量以加強溫 灸效果。由於灸條燃燒所不斷產生的灸條灰堆積於防灰網上,會阻隔煙氣和熱 量的直接傳遞,影響溫灸效果,因而,在溫灸過程中需經常從通風口倒出溫灸 盒中的灸條灰,以保持正常的溫灸效果;但出於安全考慮,在正常溫灸時又要 保證不能讓灸條灰輕易滑落出通風口,為此,通風口的下沿一般要高出防灰網 水平面,以形成擋灰坎,而由於擋灰坎的存在往往又不便於倒出灸條灰。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改進的溫灸盒倒灰機構,其目的是克服現有溫灸盒倒灰不 便的弊端,這種新型倒灰機構,還可以調節通風口的大小,以此來調節灸條的 燃燒速度,以達到預期的溫灸溫度和溫灸效果。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在盒體的側壁左端(或右端)開一個 特殊的四邊形通風口,使其左邊沿(或右邊沿)與相鄰側壁平齊,下邊沿與防灰網 平齊,以形成無擋灰坎的通風口,這樣,就可方便地倒淨盒中灸條灰。同時, 為保證其安全性,又在該側壁上安裝一對上下抽槽,在上下抽槽中插入一塊覆 蓋抽板,在覆蓋抽板的適當位置開一調節孔,調節孔的下邊沿高出防灰網3mm 以上,在正常溫灸時覆蓋抽板上的調節孔將遮蓋四邊形通風口而成為有擋灰坎 的通風口,以使灸條灰不會輕易地從四邊形通風口中滑落出來。本發明的有益 效果是,在溫灸過程中,可通過抽插調節通風口上的覆蓋抽板來控制灸條的燃 燒速度,從而獲得各種預期的溫灸溫度和溫灸效果;同時,也可延長灸條的燃 燒時間,提高灸條的利用率,減少環境空間的煙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溫灸盒能夠比較方便地倒淨盒內的灸條灰,而在正 常溫灸過程中利用覆蓋抽板上調節孔的遮蓋,使灸條灰不會輕易地從通風口滑
3落出來。這種新型倒灰機構,還可以調節通風口的大小,以此來調節灸條的燃 燒速度,以獲得預期的溫灸溫度和溫灸效果。
圖1本發明的結構圖
圖2倒灰示意圖
圖3調節孔的擋灰示意圖
圖4覆蓋抽板部分覆蓋示意圖
圖5覆蓋抽板全部覆蓋示意圖
圖l中l.覆蓋抽板2.防灰網3.上下抽槽4.盒體
5.調節孔6.四邊形通風口 7.中部通風口 8.灸條9.灸條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中,在盒體(4)的側壁左端(或右端)開一個特殊的四邊形通風口(6),使 其左邊沿(或右邊沿)與相鄰側壁平齊,下邊沿與防灰網(2)平齊,以形成無擋灰坎 的通風口,這樣,可以方便地倒淨盒中灸條灰。同時,為保證其安全性,又在 該側壁上安裝一對上下抽槽(3),使覆蓋抽板(1)能夠在上下抽槽(3)中抽插移動, 在覆蓋抽板(1)的適當位置開一調節孔(5),調節孔(5)的下邊沿高出防灰網(2)3mm 以上,在正常溫灸時覆蓋抽板(1)上的調節孔(5)將遮蓋四邊形通風口(6)而成為有 擋灰坎的通風口,如圖3所示,以使灸條灰不會輕易地從四邊形通風口(6)中滑
落出來。
當需要倒灰時,只要將覆蓋抽板(l)抽掉或移向另一端,完全露出四邊形通 風口(6),然後將盒體(4)逆時針旋轉45度,輕抖盒體(4),使灸條灰全部聚集到 相鄰側壁與防灰網(2)的夾角處,然後前傾盒體(4)就可倒淨盒中灸條灰,如圖2 所示。
覆蓋抽板(1)的長度以及調節孔(5)在覆蓋抽板(1)上的相對位置的確定,應保 證抽插移動覆蓋抽板(l)時,既可全部地,也可部分地同步覆蓋該側壁上的兩個 通風口,以達到同步調節兩個通風口大小的目的,如圖4、圖5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的溫灸盒倒灰機構,它由盒體、防灰網、覆蓋抽板、調節孔、上下抽槽和四邊形通風口等組成,其特徵為在盒體的側壁左端(或右端)開有一個特殊的四邊形通風口,又在該側壁上安裝一對上下抽槽。
2. 權利要求書1中所述的覆蓋抽板,其特徵為覆蓋抽板可以在上下抽槽中抽 插移動。
3. 權利要求書1中所述的覆蓋抽板,其另一特徵為在覆蓋抽板的適當位置開一調節孔,當覆蓋抽板插入上下抽槽中時,調節孔的下邊沿高出防灰網3mm以上。
4. 權利要求書1中所述的覆蓋抽板,其另一特徵為覆蓋抽板的長度以及調節孔在覆蓋抽板上的相對位置,應保證抽插移動覆蓋抽板時,既可全部地、也 可部分地同步覆蓋該側壁上的兩個通風口,以達到同步調節兩個通風口大小 的目的。
全文摘要
一種改進的溫灸盒倒灰機構,它由盒體、防灰網、覆蓋抽板、調節孔、上下抽槽和一個特殊設計的梯形通風口等組成。通過該特殊設計的梯形通風口可以方便地將灸條灰倒出,而在正常溫灸時,灸條灰也不會輕易滑落出該通風口;同時,在溫灸過程中抽插調節覆蓋抽板位置還可改變通風口大小、控制灸條的燃燒速度,從而控制溫灸溫度和溫灸效果。
文檔編號A61H39/00GK101612093SQ20081003961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26日
發明者沈建民 申請人:上海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