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五侯王振簡介 王振是怎麼死的?
2023-12-07 08:59:56 3
王振是明朝時期著名奸宦,是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的直接推手。在明英宗一朝極受寵信,位高權重,成為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位列「宦官五侯」之中。
王振是河北蔚縣人氏,早些年研讀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算是一個知識分子。但是他學識並不豐富,文採也並不出色,走正經的科舉之路是行不通的。他也是有決斷的人,最後乾脆自己閹割了自己,進入皇宮當太監去了。
王振本人十分機靈狡黠,善於揣摩上意,曲意逢迎,所以進宮之後,迅速出頭,受到明宣宗的寵愛。不過在明宣宗寵愛的一幹太監中,他又不是最受寵的,於是後來明宣宗就將他派給太子,讓他隨身服侍後來的明英宗。明宣宗這個決斷,直接奠定了王振日後飛黃騰達的基礎。他絕對想不到,自己這麼一番調度,給明朝塑造了一個大奸宦,以致於誤國誤民。
明宣宗去世之後,明英宗繼承皇位。當時明英宗年僅九歲,於是由太后垂簾。太后也是一位賢惠的婦女,知道婦人執政於國無益,於是乾脆把國家一切政務交給內閣大臣「三楊」處理。在三位清正大臣的治理下,明朝的政治一度有所好轉。
王振這個時候,還在老老實實的服侍明英宗。他對明英宗無微不至的照料,最終換來了回報。明英宗手中掌權之後,自然會提拔親信,而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振。於是王振便越過原司禮太監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權力最大的司禮太監。
「司禮監」是明朝宦官一個重要的職位,掌握「批紅」大權,可以說是明朝皇帝的代言人。王振被任為司禮太監,直接為他日後的專權擅政開闢了道路。不過這個時候,王振並不出頭,完全沒有表現出一點獨攬大權的意思。畢竟當時,還有太后和「三楊」壓制。
隨著時間的發展,王振野心逐漸膨脹。他開始實行兩面派做法,一邊在太后和「三楊」面前刷存在感,塑造自己忠正的形象,一邊在暗地裡大肆攬權。
最開始的時候,太后和「三楊」都沒有看出王振的本來面目,甚至因為他諫言明英宗不要沉迷於球類遊戲,而因專注學習帝王之道,而受到太后和「三楊」的讚揚,說他是太監中少見的忠直之輩。不過隨著王振的胃口越來越大,才逐漸露出馬腳,被太后看到了他大肆攬權的事情。
太后是一個十分有魄力,同時也識大體的婦人。在知道這一情況之後,聯想到祖宗規矩和前朝宦官誤國之事,準備將王振處死。當時刀的架在王振脖子上了,要不是明英宗一直向太后求情,恐怕已經人頭落地。
皇帝苦苦哀求,太后自然不能不給面子,最終使勁兒敲打了王振一頓,還是把他給放了。王振經過此事,的確老實了一段時間,但是後來還是忍不住自己的野心。只不過從明面轉到暗地裡,廣泛結交文武大臣,暗中提拔自己的親信,使得自己對朝政的影響力逐步增加。
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張氏病逝,同時三楊中楊榮在正統五年病死,楊士奇因為兒子殺人而引咎辭職,只有楊溥在朝,而楊溥也老了,心計又沒有楊榮多,而楊榮引入內閣的大學士馬愉、曹鼐資歷太淺,威望不夠。這種情況,等於能夠壓制王振的條件都全部消失了。王振這個時候,直接出手,輕而易舉的掌握大權,成為明朝第一位專權擅政的太監。
受到明英宗 寵信,同時手中還掌握大權,王振在朝野上下可以說是呼風喚雨。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朝政的控制力,他一邊討好明英宗,一邊打壓異己。在當時凡是討好他的人都得到了升遷,凡是彈劾他的人都或被貶責問罪,或被處死流放,總之下場都不是很好。就這樣,王振慢慢的在朝堂上下說一不二,直接掌握朝政。
明英宗第一次統治後期,瓦剌軍隊來犯,王振鼓動明英宗親徵,最終使得土木堡之變發生,明英宗被瓦剌俘虜。而王振本人在明英宗被包圍之時,被英宗的護衛將軍樊忠以鐵錘砸死。而在英宗被俘,景帝繼位之後,王振的黨羽和親人全部被殺,財產充公。
值得一提的是,明英宗再次繼位之後,居然在北京城祿米倉胡同的智化寺為王振立了一個彩色泥像,還樹了一塊碑為他立了傳。明英宗對王振的寵信,也是沒有底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