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名將丘福簡介 丘福人物結局
2023-12-07 02:12:56
丘福是明朝靖難之役中的著名將領,朱棣麾下大將,安徽鳳陽人氏,生於公元1343年,去世於公元1409年。
與明朝初期大部分將領,都是依靠父輩的功績入仕不同,丘福出身不高,是在軍隊裡服役的普通士兵。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積累軍功,最終成為將軍的。最開始的時候,他是在北京服役,後來積功調任燕京,為燕山中護衛千戶,在燕王朱棣麾下效力。
朱棣因不滿建文帝削藩政策,毅然決定起兵,發動靖難之役。丘福因此成為燕軍之將,而與中央軍隊分離,日後率領燕軍隨朱棣徵戰南下。
丘福在靖難之役發生的最開始,就立下大功。當時他與朱能、張玉等,一起將中央政府任命的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奪取北平九門,成功將北平全城控制在燕王麾下。
建文元年八月,丘福又率軍與朱棣出徵。在真定與耿炳文率領的中央軍遭遇,丘福協助朱棣大破耿炳文部隊。在白溝河之戰之時,率領軍中精銳,衝入正在重整的中央軍隊的中堅,對中央軍再次造成重創。
丘福作戰勇猛,所以在夾河、滄州、靈璧等戰役中,一直都是燕軍前鋒。像是一把尖刀,直直刺入中央軍的心臟。
建文四年,平燕將軍盛庸率軍扼守淮河,以數千艘戰艦遮蔽整個河岸。盛庸是朱棣最大的對手,在整場戰役中,盛庸多次戰勝朱棣領導的燕軍。甚至還曾經將燕軍大敗,差點將朱棣活捉。要不是有部下拼死為他打開一個缺口,朱棣怕是在劫難逃。
這個時候盛庸雖然已經處於由盛轉衰的階段,在面對燕軍之時,屢有敗績,但是身為老將的毒辣,仍然是燕軍忌憚之處。他率軍遮蔽整個河岸,使得燕軍輕易無法突破。可以說是他用整座大軍,集結了一個防護網,將燕軍攔在長江對面。
盛庸的想法沒有錯,但是也總有缺點。丘福與丘福與朱能率數百人西行二十裡,自上流偷渡,突然發動襲擊。盛庸軍猝不及防之下,難以形成抵擋之勢,最終失敗,使得燕軍順利渡河。不久之後,朱棣直入南京,繼位稱帝。
事後論功行賞,丘福升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後又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獲賜鐵券,子孫世襲。
漢王朱高煦有意太子之位的時候,因為與他交好,丘福因此多次在朱棣面前為朱高煦進言。後來朱棣最終決定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丘福也沒有收到責罰,反而被任命為太子太師。同時與金忠等人,一同輔導皇長孫朱瞻基。
永樂七年,韃靼可汗本雅失裡殺死使臣郭驥,明成祖決定出兵蒙古,丘福被任命為總兵官,佩徵虜大將軍印,與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率十萬精騎北徵韃靼。
明成祖知道丘福的性子,因此在出兵之前多次提醒他,不可輕敵。等到動身之後,又連下詔令,命令他前不可輕舉妄動,不可輕信敵軍容易擊敗的言論。
儘管明成祖明令如此,但是丘福到了之後,仍然未曾記在心裡,多次率輕騎前往奇襲。雖然最開始的時候,獲得了不少戰役的勝利。但是後來卻也因此失敗,丟了性命。
在行軍過程中,丘福率軍俘虜了韃靼尚書一人。後來他不顧眾人勸誡,輕信韃靼尚書所言,由他領路前往追擊。最後調入敵方包圍圈,王聰戰死,丘福與李遠、王忠、火真盡皆被俘遇害,麾下全軍覆沒。
丘福死的時候六十七歲,這一戰將他前生的所有功績抹殺。明成祖為徵伐蒙古,御駕親徵,同時剝奪了丘福的世襲爵位,將其全家流放海南。一直到崇禎時期,才被追贈為舒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