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元末起義領袖方國珍?方國珍本人的歷史意義
2023-12-07 02:00:31 3
方國珍是元末明初,活躍在浙東一代的起義領袖。初次之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第一個站出來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領袖。
說起元末明初的起義,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朱元璋。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郭子興、劉福通徐壽輝等人的起義。對於方國珍此人,則並不是很了解,或者說很多連方國珍這個人的名字都沒有聽過。但是實際上,打響元末人民起義第一槍的,就是方國珍。方國珍起義,比劉福通、徐壽輝早三年,比郭子興起義早四年。當然在方國珍叱吒風雲的時候,朱元璋還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雖然方國珍在後世並不為人所熟知,但實際上他本人在元末明初這段朝代更迭的歷史中,卻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方國珍是當時第一個站出來,帶領群眾反抗元朝的人。他就像是一個導火索一樣,點燃了起義的煙火,此後各路起義軍相繼綻放。
方國珍還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促使了起義力量的壯大。而比較喜劇的是,他的這個催化力量不是在他還是起義軍領袖的時候,而是他率眾接受了元朝的招降之後。
方國珍不止一次接受元朝的招降,可以說是數次。基本是這樣,接受招降,反叛,反叛之後又接受招降,然後再反叛,再招降。如此循環數次,而每一次元朝對他這種蛇鼠兩端的做法,都選擇了原諒。而且因為當時方國珍的隊伍,對元朝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元朝不僅沒有處置他,反而他給予他高官厚祿,賞賜頗豐。儘管當時元朝有一些有先見的大臣,提出要對方國珍進行處置,元朝卻不予理會。
有方國珍這樣的前例在,許多人都會認為起義並不是謀反殺頭的大罪,反而還是升官發財的捷徑。據說在方國珍起義之前,朝廷發出空名宣詔數十道,招募人們去進攻,許以高官厚祿。但是當這些壯士拿命去攻打方國珍之後,卻根本得不到應有的獎賞和官職。當地有一戶人家,甚至為此死了好幾個人,卻得不到官職。這種情況,與本應是賊子的方國珍高官厚祿的對比,便促使著越來越多的百姓選擇跟隨方國珍這樣的起義領袖。所以在方國珍之後,各地起義力量猶如雨後春筍,紛紛崛起。
方國珍雖然出身普通百姓家裡,但是打仗的能力應該還是不弱的。元朝在對上方國珍最開始的時候,選擇的是出兵徵討。在無法將方國珍打敗的情況下,才選擇了招降的政策。後來方國珍與張士誠的勢力對上,七戰七捷,也是對他能力的最大認可。
方國珍是一個十分機靈,慣於觀測時局,選擇站位的人。正是因為有這份機靈,有這份狡猾的心思,方國珍才能在元朝享受高官厚祿。元朝破滅之後,面對朱元璋的強勢軍隊,還能得以善終。
在元朝還無法用武力推翻的情況下,方國珍選擇接受招撫。但是他的此舉動,只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誠心投靠。所以在投降元朝之後,才會有他多次反叛,再接受招降的事情。
方國珍曾經兩次與朱元璋對上,最開始的時候對朱元璋並不誠心投靠,反而有試探的意味。在朱元璋識破他的陰謀之後,便不再繼續。但是等到朱元璋執掌大舉,天下已定之後,方國珍就非常乾脆的投降了,沒有其他的花心思,所以最後壽終正寢。
無論是在哪本史書中的評價,方國珍反覆無信的性格特點,都被擺在第一位。《明史》:「國珍首亂,反覆無信,然竟獲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