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爐爐頭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1:44:01 1
專利名稱:煤氣爐爐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氣爐爐頭。
煤氣爐在現代化的生活中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具,而爐頭則是由燃燒環與混合管一體構成,在現有的煤氣爐爐頭結構配置上,是將空氣進氣口設置在混合管末端與煤氣噴嘴之間,此一設計雖在理論上能夠提供適切的空氣混合效果,而有助於煤氣的完全燃燒,但在實際使用上仍然會發現,單由該空氣進氣口來提供與煤氣混合的空氣並無法達到理想的混合效果,雖然傳統式的煤氣爐爐頭已將空氣進氣口設置在煤氣噴嘴的周圍,而由高速噴入混合管的煤氣帶入空氣,同時配合混合管內壁的粗糙面來提高其混合效果,但實際上在混合管中煤氣並無法達到與空氣混合均勻的作用,故而使用者經常會去調整其空氣進氣口的大小,但在調整後的火焰往往是含氧量不足的紅火或是含氧量過多的白火,其均無法發揮煤氣的最佳燃燒效率。
另在傳統的煤氣爐爐頭結構設計上(如圖8所示),均是在其燃燒器90的燃燒環91上表面設有一體鑄造的針扁狀鍋腳92,雖然該鍋腳92的頂端不是非常尖銳,但在長期的使用中極易刮傷鍋底,尤其是在餐廳廚房或是使用頻率較高的狀況下,鍋底的損傷更是嚴重,此亦是傳統煤氣爐爐頭結構所造成的另一項缺點。
又在傳統的煤氣爐爐頭結構配置上,是將焰孔93設置在燃燒器90的燃燒環91上表面上,此一設計使得烹飪時,油、湯汁、菜渣等易垂直滴入焰孔93中,造成阻塞,導致燃燒不完全,甚至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嚴重的影響到使用的安全。
有鑑於上述傳統式煤氣爐爐頭設計上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煤氣爐爐頭,其在混合管處設有第一次及第二次空氣進氣口,而可讓煤氣與空氣的混合更充份、更均勻,且其燃燒環上表面的圓弧頂面的鍋腳能夠有利的支撐鍋底,又在燃燒器的燃燒環周圍內外側環壁上設有焰孔,並在焰孔的上方設有保護簷,而可防阻油、湯汁、菜渣等落入焰孔中,讓煤氣爐爐頭在使用時更為安全與實用。
煤氣的壓力可分為低壓、中壓,而一般小型的煤氣爐頭所使用的是以低壓為準,而專業型或大型的煤氣爐頭則多採用中壓的煤氣,瓦斯的壓力愈大則其流速愈快,所需混合的空量也就愈多,而本實用新型的二次空氣進氣特殊設計,對中壓的條件下,亦可均勻進氣混合瓦斯,使其能夠達到完全燃燒的程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煤氣爐爐頭,該爐頭是由燃燒環構成的燃燒器與混合管構成,在混合管末端組裝有煤氣噴嘴,並在煤氣噴嘴與混合管之間設有第一次空氣進氣口,其特徵在於在混合管中段下方設有第二次空氣進氣口,並在該第二次空氣進氣口處組裝有一導引片。
前述的煤氣爐爐頭,其中的第二次空氣進氣口可設置在具有內、外燃燒環的燃燒器中,且設置在連通外燃燒環的混合管中段下方。
前述的煤氣爐爐頭,其中的第二次空氣進氣口可設置在具有三燃燒環的燃燒器中,且設置在連通至中間及外側燃燒環的混合管中段下方。
前述的煤氣爐爐頭,其中的導引片是斜向燃燒環方向設置。
前述的煤氣爐爐頭,其中在燃燒環上表面設有用以支撐鍋底的圓弧頂面的鍋腳。
前述的煤氣爐爐頭,其中在一鍋腳周圍設置焰孔,而形成一傳遞火焰的母火頭。
前述的煤氣爐爐頭,其中在燃燒器的燃燒環周圍內外側環壁上設有焰孔,並在焰孔的上方設有保護簷。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及目的。
附圖簡要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一較佳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
圖1中較佳實施例的俯視部份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
圖1中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運用在單燃燒環燃燒器的較佳實施例的俯視部份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圖4中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運用在三燃燒環燃燒器的較佳實施例的俯視部份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圖6中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現有煤氣爐爐頭的立體示意圖。
如
圖1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一較佳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其中可以看出該煤氣爐的爐頭是由燃燒器10與混合管20一體鑄造而成,且在此實施例中的燃燒器10具有內、外燃燒環12、11,在燃燒器10內、外燃燒環12、11的內外側分別設有焰孔121、111,並在內、外燃燒環12、11的上表面上設有具圓弧頂面的鍋腳15;在混合管20的末端則可組裝煤氣噴嘴。
配合圖2及圖3所示,可以見到在本實用新型的此一實施例中,混合管20的末端組裝有煤氣噴嘴30,該煤氣噴嘴30上方設有一控制開關31,並在煤氣噴嘴30伸向混合管20中的部份螺合組裝有一調整片32,該調整片32即可用以調整混合管20末端第一次空氣進氣口35的大小(此一煤氣噴嘴30部份的結構為傳統的結構,故不多加贅述);另在通往外燃燒環11的混合管20中段底面上設有一第二次空氣進氣口33,並在該第二次空氣進氣口33處組裝有一導引片34,該導引片34系斜向燃燒環10方向設置,而可避免煤氣噴嘴30噴入的煤氣由該第二次空氣進氣口33處外洩,當煤氣在混合管20中高速流向燃燒器10時,即會由第二次空氣進氣口33處帶入空氣,又由於空氣由下方導入混合管20中,又對煤氣形成了另一份擾流,而可促進煤氣與空氣的均勻混合;由於內燃燒環12處所點燃的火焰一般是較小的火焰,因此其供應的煤氣量亦較少,故而無需設置第二次空氣進氣口33。
在此一實施例中可以見到在本實用新型的燃燒器10燃燒環11、12的上表面上設置有數個圓弧頂面的鍋腳15,以利支撐鍋底,該鍋腳15可以與燃燒器10一體鑄造成型,亦可另以銅材料或適當材料製成,並以組裝的方式安置於燃燒器10上表面上,惟在本實用新型的鍋腳15中至少必須有一個是以另外的材料製作,並在該鍋腳15的周圍設置焰孔151,以形成一母火頭來傳遞火焰。
另在圖3的剖面圖中可以見到本實用新型燃燒器上的焰孔111、121是設置在燃燒環11、12周圍內外側的環壁上,並在焰孔111、121的上方設有保護簷112、122,其可防阻油、湯汁、菜渣等落入焰孔111、121中。
在圖4、圖5中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運用在單燃燒環11』燃燒器10』的爐頭上,由於單燃燒環11』燃燒器10』在運用時,其必須同時能夠提供大火及小火的功能,因此在其混合管20』的中段底面亦設置有第二次空氣進氣口33』,在該第二次空氣進氣口33』處亦組裝有如前述實施例中結構相同的導引片34』,至於鍋腳15』及燃燒環焰孔111』上方的保護簷112』的結構亦與前述實施例中的結構相同,故不多加論述。
圖6、圖7中所示的實施例,則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煤氣爐爐頭運用在三燃燒環11」、12」、13」燃燒器10」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可以見到在連通至中間及外側燃燒環11」、13」的混合管20」中段底面分別設有第二次空氣進氣口33」,而在連通至最內側燃燒環12」的混合管20底面則沒有設置,其亦是因為最內側的燃燒環12」一般只提供較小的火焰,故而無需設置該第二次空氣進氣口33」;另在此實施例中亦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設置有鍋腳15」,並在各燃燒環11」、12」、13」內外側壁面上所設置的焰孔111」、121」、131」上緣分別設置有保護簷112」、122」、132」。
權利要求1.一種煤氣爐爐頭,該爐頭是由燃燒環構成的燃燒器與混合管構成,在混合管末端組裝有煤氣噴嘴,並在煤氣噴嘴與混合管之間設有第一次空氣進氣口,其特徵在於在混合管中段下方設有第二次空氣進氣口,並在該第二次空氣進氣口處組裝有一導引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氣爐爐頭,其特徵在於第二次空氣進氣口可設置在具有內、外燃燒環的燃燒器中,且設置在連通外燃燒環的混合管中段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氣爐爐頭,其特徵在於第二次空氣進氣口可設置在具有三燃燒環的燃燒器中,且設置在連通至中間及外側燃燒環的混合管中段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煤氣爐爐頭,其特徵在於導引片是斜向燃燒環方向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煤氣爐爐頭,其特徵在於在燃燒環上表面設有用以支撐鍋底的圓弧頂面的鍋腳。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煤氣爐爐頭,其特徵在於在一鍋腳周圍設置焰孔,而形成一傳遞火焰的母火頭。
7.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煤氣爐爐頭,其特徵在於在燃燒器的燃燒環周圍內外側環壁上設有焰孔,並在焰孔的上方設有保護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氣爐爐頭,其主要是在煤氣噴嘴與混合管間設有第一次空氣進氣口,並在混合管的下方設有第二次空氣進氣口;另在燃燒環上表面設有圓弧頂面的鍋腳,以利支撐鍋底,且可在一鍋腳周圍設置焰孔,而形成一母火頭以傳遞火焰;又在燃燒器的燃燒環周圍內外側環壁上設有焰孔,並在焰孔的上方設有保護簷,而可防阻油、湯汁、菜渣等落入焰孔中。
文檔編號F24C3/08GK2237791SQ9522419
公開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請日期1995年10月5日 優先權日1995年10月5日
發明者吳振東 申請人:吳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