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圓形井內混凝土澆築的模板加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9:37:36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混凝土模板加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圓形井內混凝土澆築的模板加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施工圓形井過程中多採用沉井法,沉井法施工適用於地下水位較高的情況,沉井法雖然能夠適應更複雜的環境,然而沉井施工周期長,造價高。
在地下水位較低或地下水可降下去的情況下,採用沉井法施工不合適,此時可採用開挖後回填的施工方法。圓形井開挖後採用普通工藝內、外模支護,安裝內、外模後澆築混凝土,施工後進行水泥土或混凝土回填,此施工方法比沉井的技術難度低,施工成本低。在安裝井內模模板後,需要對模板進行固定和加固,防止模板晃動,保證施工質量,因此需要提供一種牢固且安裝方便的模板加固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圓形井內混凝土澆築的模板加固裝置,該模板加固裝置結構簡單,拆裝方便,連接可靠牢固,有效地對模板起到加固的作用,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於圓形井內混凝土澆築的模板加固裝置,包括鋼支架、支撐鋼管,所述的鋼支架包括縱筋、橫筋、環形筋,所述的縱筋的下端焊接於井內底板的錨固鋼筋上,所述的縱筋呈環形排列,所述的環形筋自下而上等間距地焊接於縱筋,所述的縱筋和每一層的環形筋通過橫筋連接;
所述的支撐鋼管的一端焊接於鋼支架外部,所述的支撐鋼管的另一端設置有調整頂力和長度的頂絲,所述的頂絲的外部設置有環形加固筋,所述的支撐鋼管在水平方向呈放射狀布置,所述的支撐鋼管在豎直方向分層設置,所述的支撐鋼管上下對應設置,所述的支撐鋼管在上層和下層之間設置兩根豎向鋼管,所述的豎向鋼管之間設置用於加固的水平鋼管。
所述的縱筋包括一個中心縱筋,所述的橫筋都由中心縱筋引出。
所述的環形加固筋的外部設置豎向撐木,所述的撐木的內側設置為和環形加固筋相匹配的曲面形狀。
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鋼支架由焊接於井底錨固筋的縱筋和焊接於縱筋的環形筋組成,並且在縱筋和環形筋之間焊接橫筋,此法架設的鋼支架牢固耐用、不會發生晃動、安全係數高。
2、本實用新型在鋼支架的外側焊接支撐鋼管,支撐鋼管的端部設置頂絲,頂絲能夠調節長度,從而增大或縮短支撐鋼管的長度,起到調節頂力的作用。
3、本實用新型在外側每隔一定間距設置豎直方向的撐木,撐木受到頂絲頂力的作用對模板有效地起到加固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鋼支架平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鋼支架立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單個撐木處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鋼支架 2、支撐鋼管 3、縱筋 4、橫筋 5、環形筋 6、頂絲 7、環形加固筋 8、豎向鋼管 9、水平鋼管 10、中心縱筋 11、撐木 12、模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如附圖1-4所示,一種用於圓形井內混凝土澆築的模板加固裝置,包括鋼支架1、支撐鋼管2,所述的鋼支架1包括縱筋3、橫筋4、環形筋5,所述的縱筋3的下端焊接於井內底板的錨固鋼筋上,所述的縱筋3呈環形排列,所述的環形筋5自下而上等間距地焊接於縱筋3,所述的縱筋3和每一層的環形筋5通過橫筋4連接;
所述的支撐鋼管2的一端焊接於鋼支架1外部,所述的支撐鋼管2的另一端設置有調整頂力和長度的頂絲6,所述的頂絲6的外部設置有環形加固筋7,所述的支撐鋼管2在水平方向呈放射狀布置,所述的支撐鋼管2在豎直方向分層設置,所述的支撐鋼管2上下對應設置,所述的支撐鋼管2在上層和下層之間設置兩根豎向鋼管8,所述的豎向鋼管8之間設置用於加固的水平鋼管9。
所述的縱筋3包括一個中心縱筋10,所述的橫筋4都由中心縱筋10引出。
所述的環形加固筋7的外部設置豎向撐木11,所述的撐木11的內側設置為和環形加固筋7相匹配的曲面形狀。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首先,製作鋼支架,鋼支架選用直徑符合設計要求的鋼筋,高度根據井的高度或澆築的高度確定,鋼筋之間全為焊接。將縱筋焊接到圓形井底板的錨固筋上,然後在縱筋上從底部開始焊接環形筋,環形筋焊接完畢後,在縱筋和環形筋之間焊接橫筋用來連接加固。然後,進行鋼支架外支撐的製作,在鋼支架的外部先分層焊接支撐鋼管,支撐鋼管上下對應設置,在上層支撐鋼管和下層支撐鋼管之間設置兩根豎向鋼管,在豎向鋼管之間設置用於加固的水平鋼管,保證外部支撐鋼管的穩定牢固。
在模板的內側每隔一定間距釘上豎向的撐木,撐木的內側靠環形加固筋支撐,支撐鋼管的頂絲頂住環形加固筋,根據施工現場的情況來調節頂絲的長度,進而調節頂絲的頂力。
總體上,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拆裝方便、對模板加固效果好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