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重組裝飾材生產廢水的處理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1:00:26
專利名稱:一種重組裝飾材生產廢水的處理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水處理工藝,具體是一種重組裝飾材生產廢水的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重組裝飾材是以速生人工林木材為原料,經旋切或刨切成單板,再經過仿生加工 成具有珍貴本材紋理與色澤的新型家具及建築裝飾材料。重組裝飾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 水主要來自單板漂白、清洗和染色工段,廢水成分與印染廢水相近,但COD、色度等指標是印 染廢水的10 20倍,還含有大量難生物降解的木製素和木酸。印染廢水處理方法有物化法、生化法、電化學法等。印染廢水處理多採用以生化為 主、物化為輔的「物化預處理_生化處理_再物化處理」組合工藝,代表性的方案有以下幾 種1、混凝沉澱-水解酸化_接觸氧化_氣浮2、水解酸化_接觸氧化_混凝沉澱_生物碳3、水解酸化-UASB-SBR-氣浮目前這些處理工藝主要存在運行費用高、運行效果不穩定等缺點,而其都是針對 印染廢水提供的工藝。在重組裝飾木生產廢水處理過程中,無論採用以上哪一種方法,均無 法達到排放標準,目前還未見有真正適合重組裝飾木生產廢水的水處理工藝方法及設備。
發明內容
重組裝飾材生產企業一般規模較小、廠址分散,無實力運行佔地面積大、一次性投 入大、處理費用高的傳統染色水處理工藝設施,目前,我國大部分重組裝飾材生產企業的染 色廢水都未進行嚴格的環保處理,汙染較大。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重組裝飾木生產廢水提供一種處理費用低、脫色 效果好、佔地面積小、一次性投入少、運行穩定的廢水處理工藝。本發明已經成功應用於江 蘇某重組裝飾材生產企業,並通過了當地的環保驗收。針對重組裝飾材生產工藝中不同生產工序的廢水特點,本發明採用了以下技術方 案1、根據清濁分流原則,對漂白水和染色水先進行預處理,經過鐵碳塔,再混凝沉澱 後和洗板水混合;2、經過混合後的廢水通過提升泵進入水解酸化池,進行厭氧處理;3、水解酸化池出水再進入二級接觸氧化好氧處理;4、好氧池出水進入二沉池沉澱,濃縮汙泥回流至水解酸化;回流比50 100%,二 沉池出水部分回流水解酸化池,回流比50 100% ;5、二沉池出水進入氣浮池進一步脫色處理,然後達標排放。在弱酸的條件下,以染色水為電解質,在鐵碳塔中發生微電解反應和絮凝作用。在 陽極產生的新生態Fe2+,在陰極產生的活性[H],均能與廢水中的許多汙染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許多難降解的大分子分解為可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明顯降低廢水的色度和提高廢 水的可生化性,並去除50%以上的C0D,有利於後續的生化處理。經過預處理的染色水和洗板水混合後進入水解酸化池,在厭氧菌、缺氧菌的作用 下,進一步去除COD、色度,並提供廢水的可生化性。停留時間控制在20h。將二沉池的濃縮 汙泥部分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效果,同時有利於汙泥的充分消化,從而實 現汙泥的減量化。二沉池的出水也部分回流水解酸化池,對廢水進行稀釋,降低汙泥負荷。水解酸化池出水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池是生化反應的核心,用羅 茨風機作為供氧手段,曝氣方式採用微孔曝氣器。接觸氧化通過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提高 了好氧處理系統中生物的滯留量,比活性汙泥法能更好的承受衝擊負荷,不會發生汙泥膨 脹。接觸氧化出水進入二沉池沉澱,廢水中絕大部分的有機物和色度得到去除,為了 保證出水穩定達標,在二沉池後面接氣浮裝置,在氣浮裝置中投加脫色劑及助凝劑,保證出 水COD、色度達標。氣浮裝置採用加壓溶氣氣浮,停留時間一般為30min。本發明作為重組裝飾木生產廢水的一種新型處理工藝,其創新點在於1、把高濃度的染色水先進行預處理,降低處理成本;2、用鐵碳塔作為預處理工藝,具有除COD、色度及降低可生化性等優點,比其他預 處理工藝有更低的處理費用,約為常規工藝的30% ;3、生化工藝採用水解酸化和生物接觸氧化,具有抗衝擊負荷、運行穩定、操作簡 單、處理效果好和產泥量少的特點;4、在生化後接氣浮裝置,保證出水色度及COD穩定達標。由於氣浮接在生化處理 後,因此,並不會導致運行成本過高。5、運行費用低,約為常規工藝的50 60%。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2為本發明的鐵碳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已經應用於某重組裝飾材生產企業的水處理工程。圖1為具體實施的廢水 處理工藝1、將高COD、高色度的染色廢水A經提升泵進入鐵碳塔1,廢水在鐵碳塔內發生微 電解反應。在弱酸性條件下,利用Fe和C之間存在的電極電位差,進行電化學反應。使得 染料的發色基團被破壞而去除色度,並使部分難降解的有機物分解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機 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通過控制廢水的停留時間、適量的曝氣達到最佳去除效果;通過 適當的反衝洗、加酸活化保證鐵碳塔的連續穩定運行。鐵碳塔1出水通過投加合適的混凝 劑在一沉池2沉澱,上清液進入調節池3與濃度低的洗板水B混合。2、混合後的廢水經提升泵進入水解酸化池4,在厭氧菌、兼氧菌的作用下,進一步 將難降解的有機物如長鏈、環狀結構水解成短鏈、直鏈烴,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 池中掛組合填料、合適的布水、增加攪拌、適當的停留時間等方式,提高水解酸化池對COD的去除效果,為後續的好氧工藝減負。3、經水解酸化處理的廢水進入二級接觸氧化池5、6進行好氧處理,氧化池中掛組 合填料,通過羅茨風機進行鼓風曝氣,曝氣的目的1、為好氧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氧 氣;2、對廢水進行攪拌使得水質均勻。在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大部分COD被去除。4、接觸氧化池出水進入二沉池7沉澱,底部沉澱汙泥部分回流水解酸化池,汙泥 回流比為50 100%,部分汙泥進入汙泥濃縮池9,並經壓濾機10壓成濾餅外運。處理出 水部分(進水流量的50 100% )回流到水解酸化池。5、二沉池出水接氣浮池8,在氣浮池中投機混凝劑、脫色劑去除殘留的難降解有機 物及色度。保證出水達標排放。通過上述工藝處理的重組裝飾本生產廢水,COD、SS、色度等指標均可達到《紡織染 整工業水汙染排放標準》(GB4287-92)所規定的一級標準,運行穩定,處理費用低。並通過 了當地的環保驗收。圖2是根據上述處理工藝設計的鐵碳塔;本鐵碳塔為圓形的鋼製罐體構成,罐體頂部密封,並在頂部設投料口 8和排氣口 9,罐體內部做防腐處理,在罐體底部做支撐濾板,並在濾板上設長柄濾頭,為了保證均勻布 水布氣。防止廢水在罐體內發生溝流、短流等現象,濾板開孔從中心到邊緣設置的由密到 疏。在罐體內投加鐵屑及其他催化劑5,鐵碳填料的比例是根據試驗得到的最佳配比,保證 高的除COD、脫色效果。在罐體偏下部分開人孔4,保證鐵屑及其催化劑的更換方便。廢水 從進水口 2進入罐體,廢水在進入罐體前可以通過管道混合器和定量的硫酸混合,保證罐 體中廢水在弱酸的環境。在充分反應後從出水口 7排出。排出廢水經過pH值投加助凝劑 在圖1工藝路線中的一沉池2沉澱分離。在進水的同時,從進氣口 3進行曝氣增氧。曝氣 增氧主要有兩個目的1、在有氧的情況下鐵碳塔對COD的去除效果明顯好與無氧條件;2、 適當的曝氣可以起到對鐵碳填料適當攪拌的作用,防止鐵碳結板。在罐體的上部設回流水 出口 6,控制廢水的回流比,設計回流管是為了提高廢水在鐵碳填料中的過流速度防止鐵碳 填料結板,提高出水水質。在罐體的底部設放空閥1,可以用於底部排泥及放空檢修。
權利要求
一種重組裝飾木生產廢水處理工藝,該工藝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根據清濁分流原則,對漂白水和染色水先進行預處理,經過鐵碳塔,再混凝沉澱後和洗板水混合;2)經過混合後的廢水通過汙水泵進入水解酸化池,進行厭氧處理;3)水解酸化池出水在進入二級接觸氧化好氧處理;4)好氧池出水進入二沉池沉澱,濃縮汙泥回流至水解酸化,回流比50~100%,出水部分回流水解酸化池,回流比50~100%;5)二沉池出水進入氣浮池進一步脫色處理,然後達標排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廢水處理工藝設計的鐵碳塔。本鐵碳處理裝置為圓形的鋼製罐 體構成,罐體頂部密封,頂部設投料口 8和排氣口 9。罐體內部做防腐處理,罐體底部做支撐 濾板,罐體內投加鐵屑及其他催化劑5。罐體偏下部分開人孔4,廢水從進水口 2進入罐體, 充分反應後從出水口 7排出,進水的同時,進氣口 3進行曝氣增氧。罐體的上部設回流水出 口 6,罐體的底部設放空閥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裝飾木生產廢水處理工藝在步驟1中對染色水經過鐵塔 處理裝置後,在與洗板水混合。
4.根據權利要求1用水解酸化_接觸氧化作為重組裝飾木生產廢水的主體處理工藝, 二沉池的汙泥、出水部分回流水解酸化池。
5.根據權利要求1在二沉池後面接氣浮池,在氣浮池中投加脫色劑和混凝劑。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碳塔,其特徵在於使用長柄濾頭和中密外疏的排布方式, 保證均勻布水布氣。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碳塔,其特徵在於在罐體上部設回流口6,提供廢水的在 填料中的過流速度。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碳塔,其特徵在於罐體頂部密封,並在頂部設投料口8和 排氣口 9。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碳塔,其特徵在於進水管路上設管道混合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重組裝飾材生產廢水的處理工藝,包括以下順序步驟對漂白水和染色水先進行預處理,經過鐵碳塔,再混凝沉澱後和洗板水混合;混合後的廢水通過提升泵進入水解酸化池,進行厭氧處理;水解酸化池出水再進入二級接觸氧化好氧處理;好氧池出水進入二沉池沉澱,濃縮汙泥、出水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二沉池出水進入氣浮池進一步脫色處理,然後達標排放。本發明還包含了根據工藝需要設計的鐵碳塔,該鐵碳塔為圓形的鋼製罐體構成,罐體頂部密封,頂部設投料口和排氣口,廢水從進水口進入罐體,充分反應後從出水口排出。本發明具有處理費用低、脫色效果好、佔地面積小、一次性投入少、運行穩定等優點。本發明已經成功應用於江蘇某重組裝飾材生產企業,並通過了當地的環保驗收。
文檔編號C02F9/14GK101885561SQ20101021273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8日
發明者張瑞京, 楊林清 申請人:嘉漢林業(廣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