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
2023-12-04 22:59:51 2
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其包括播種時間選擇、品種選擇、土地準備、栽植、肥水管理和採收等步驟,該種植方法全程使用生物肥剛好可以解決茶園中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嚴重偏低,土壤板結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茶農收入,且在馬鈴薯種植期間全程使用生物肥,成本低、方便管理。
【專利說明】 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的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茶樹(學名:Camellia sinensis),屬山茶科山茶屬,為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一般為灌木,在熱帶地區也有喬木型茶樹高達15 — 30米,基部樹圍1.5米以上。栽培茶樹往往通過修剪來抑制縱向生長,所以樹高多在0.8-1.2米間。茶樹的葉子呈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葉間開五瓣白花,果實扁圓,呈三角形,果實開列後露出種子。春、秋季時可採茶樹的嫩葉制茶,種子可以榨油,茶樹材質細密,其木可用於雕刻。茶樹性喜溫暖溼潤氣候,平均氣溫10°C以上時芽開始萌動,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C;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陰,適於在漫射光下生育。長期以來,茶農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導致茶園中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嚴重偏低,土壤板結。
[0003]馬鈴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稱地蛋、洋芋、土豆等。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馬鈴薯生長期限短3月份播種,平均大概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一般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為原則。因為有機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有利於培肥、疏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更有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和根系生長。
[0004]發明目的
[0005]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其剛好可以解決茶園中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嚴重偏低,土壤板結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茶農收入。
[0006]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0008]I)播種時間:三月份開始播種馬鈴薯;
[0009]2)品種選擇:馬鈴薯品種以產量高、適應性強的「合作88」和「抗青9 -1」為主;
[0010]3) 土地準備:深翻整地,施基肥,每畝施生物肥400 - 500公斤;
[0011]4)栽植:選擇在茶園空地進行栽種,每畝栽種馬鈴薯2500 - 3000株;
[0012]5)肥水管理:當馬鈴薯植株生長到15cm時進行追肥,每畝生物肥100 - 150公斤,施肥後注意進行培土、封草等管理工作;
[0013]6)採收:馬鈴薯採收後,將馬鈴薯藤枝翻埋至土壤中。
[0014]進一步地:馬鈴薯採用塊狀帶芽播種,切塊在播種前1-2天進行,切塊重30 -50g,切塊後用甲霜靈錳鋅或甲基託布津兌水噴霧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堆積悶種2小時後,切口朝上散放,攤開晾乾,使切口癒合;
[0015]進一步地,所述的生物肥由動物糞便、蔗葉、玉米秸杆、酒渣、豆渣自然發酵製成;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採用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栽種全程使用生物肥剛好可以解決茶園中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嚴重偏低,土壤板結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茶農收入;
[0018]2、在馬鈴薯種植期間全程使用生物肥,成本低、方便管理。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0]實施例1
[0021]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0022]I)播種時間:三月十日開始播種馬鈴薯;
[0023]2)品種選擇:馬鈴薯品種選擇產量高、適應性強的「合作88」 ;
[0024]3) 土地準備:深翻整地,施基肥,每畝施生物肥400公斤;
[0025]4)栽植:選擇在茶園空地進行栽種,每畝栽種馬鈴薯2500株;
[0026]5)肥水管理:當馬鈴薯植株生長到15cm時進行追肥,每畝生物肥100公斤,施肥後注意進行培土、封草等管理工作;
[0027]6)採收:馬鈴薯採收後,將馬鈴薯藤枝翻埋至土壤中。
[0028]進一步地:馬鈴薯採用塊狀帶芽播種,切塊在播種前I天進行,切塊重30g,切塊後用甲霜靈錳鋅或甲基託布津兌水噴霧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堆積悶種2小時後,切口朝上散放,攤開晾乾,使切口癒合;
[0029]進一步地,所述的生物肥由動物糞便、蔗葉、玉米秸杆、酒渣、豆渣自然發酵製成;
[0030]實施例2
[0031]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0032]I)播種時間:三月二十日開始播種馬鈴薯;
[0033]2)品種選擇:馬鈴薯品種選擇產量高、適應性強的「抗青9 -1」;
[0034]3) 土地準備:深翻整地,施基肥,每畝施生物肥500公斤;
[0035]4)栽植:選擇在茶園空地進行栽種,每畝栽種馬鈴薯3000株;
[0036]5)肥水管理:當馬鈴薯植株生長到15cm時進行追肥,每畝生物肥150公斤,施肥後注意進行培土、封草等管理工作;
[0037]6)採收:馬鈴薯採收後,將馬鈴薯藤枝翻埋至土壤中。
[0038]進一步地:馬鈴薯採用塊狀帶芽播種,切塊在播種前2天進行,切塊重50g,切塊後用甲霜靈錳鋅或甲基託布津兌水噴霧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堆積悶種2小時後,切口朝上散放,攤開晾乾,使切口癒合;
[0039]進一步地,所述的生物肥由動物糞便、蔗葉、玉米秸杆、酒渣、豆渣自然發酵製成;
[004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1)播種時間:三月份開始播種馬鈴薯; 2)品種選擇:馬鈴薯品種以產量高、適應性強的「合作88」和「抗青9-1」為主; 3)土地準備:深翻整地,施基肥,每畝施生物肥400 - 500公斤; 4)栽植:選擇在茶園空地進行栽種,每畝栽種馬鈴薯2500- 3000株; 5)肥水管理:當馬鈴薯植株生長到15cm時進行追肥,每畝生物肥100- 150公斤,施肥後注意進行培土、封草等管理工作; 6)採收:馬鈴薯採收後,將馬鈴薯藤枝翻埋至土壤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馬鈴薯採用塊狀帶芽播種,切塊在播種前1- 2天進行,切塊重30 - 50g,切塊後用甲霜靈錳鋅或甲基託布津兌水噴霧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堆積悶種2小時後,切口朝上散放,攤開晾乾,使切口癒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樹地套種馬鈴薯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生物肥由動物糞便、蔗葉、玉米秸杆、酒渣、豆渣自然發酵製成。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380974SQ201410627649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0日
【發明者】羅宇 申請人: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