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芯模腔攔阻後澆帶施工方法與流程
2023-12-04 12:28:11

本發明涉及一種充氣芯模腔攔阻後澆帶施工方法,屬於建築行業領域。
背景技術:
後澆帶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現有後澆帶縫內鋼筋採用搭接或直通加彎做法支撐模,鋼筋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木方子,高層建築和裙房沉降、新澆混凝土在硬結過程中溫度收縮完成後,需要將木方子契下來,容易契斷,處理起來很困難,無形中加大了施工人們的勞動強度,延長了施工周期,操作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施工方法簡便,可以降低勞動強度,節約成本,及縮短施工周期的充氣芯模腔攔阻後澆帶施工方法。
本發明所述的充氣芯模腔攔阻後澆帶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採取以下步驟:
1)綁紮鋼筋,在後澆帶兩側綁紮附加拉結筋,每個縱橫鋼筋節點處均放置拉結筋,形成充氣芯模腔;
2)在充氣芯模腔內放置芯模,在放置芯模前必須塗刷隔離劑,隔離劑不得汙染鋼筋;
3)在充氣芯模腔外側設置通長鋼筋保護層控制筋;
4)向芯模內充氣,保證芯模能夠脹起,能夠貼靠鋼筋即可,調整芯模位置,使其均勻散布在充氣芯模腔內;不要充氣過多擠壓鋼筋變形,調整芯模位置,使其均勻散布在「充氣芯模腔」內;
5)支設模板體系,在充氣芯模腔兩側各增設置一道附加對拉螺栓,其他部位按要求設置對拉螺栓和內撐構造,保證結構截面尺寸正確;
6)繼續向芯模內充氣;
7)澆築兩側混凝土;
8)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定強度,且拆模不損傷混凝土結構時,將芯模放氣,從空腔內抽出;
9)在達到後澆帶設計澆築要求時,進行空腔內混凝土澆築,拆除支撐體系及模板。
所述的步驟3)中鋼筋保護層控制筋的直徑等於保護層厚度。可以在芯模充氣時,防止鋼筋變形,避免影響保護層厚度。
所述的步驟6)中向芯模內充氣,芯模內壓強達到0.08mpa。
所述的步驟8)中設定強度設置為1.2mpa。
所述的充氣芯模腔的橫截面為矩形。
所述的步驟3)中在充氣芯模腔外側各設置一根通長鋼筋保護層控制筋。
所述的步驟1)中附加拉結筋(4)的直徑為10mm,附加拉結筋(4)兩端由水平方向向內側折彎13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施工步驟簡單,節約成本,降低勞動強度,縮短施工周期,操作方便,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可以提高後澆帶部位的施工質量,及避免普通鋼絲網封堵方法導致的混凝土浮漿清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充氣芯模腔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芯模;2、通長鋼筋保護層控制筋;3、對拉螺栓;4、附加拉結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充氣芯模腔攔阻後澆帶施工方法,採取以下步驟:
1)按設計圖紙綁紮鋼筋,在後澆帶兩側綁紮附加拉結筋4,每個縱橫鋼筋節點處均放置拉結筋,形成充氣芯模腔;
2)在充氣芯模腔內放置芯模1,在放置芯模1前必須塗刷隔離劑,隔離劑不得汙染鋼筋;
3)在充氣芯模腔外側設置通長鋼筋保護層控制筋2;
4)向芯模1內充氣,保證芯模1能夠脹起,能夠貼靠鋼筋即可,調整芯模1位置,使其均勻散布在充氣芯模腔內;
5)支設模板體系,在充氣芯模腔兩側各增設置一道附加對拉螺栓3,其他部位按要求設置對拉螺栓3和內撐構造,保證結構截面尺寸正確;
6)繼續向芯模1內充氣;
7)澆築兩側混凝土;
8)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定強度,且拆模不損傷混凝土結構時,將芯模1放氣,從空腔內抽出;
9)在達到後澆帶設計澆築要求時,進行空腔內混凝土澆築,拆除支撐體系及模板。
步驟3)中鋼筋保護層控制筋的直徑等於保護層厚度。
步驟6)中向芯模1內充氣,芯模1內壓強達到0.08mpa。
步驟8)中設定強度設置為1.2mpa。
充氣芯模腔的橫截面為矩形。
步驟3)中在充氣芯模腔外側各設置一根通長鋼筋保護層控制筋2。
步驟1)中附加拉結筋(4)的直徑為10mm,附加拉結筋(4)兩端由水平方向向內側折彎135°。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屬於建築行業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充氣芯模腔攔阻後澆帶施工方法,步驟為:1)綁紮鋼筋,形成充氣芯模腔;2)在充氣芯模腔內放置芯模;3)在充氣芯模腔外側設置通長鋼筋保護層控制筋;4)向芯模內充氣;5)支設模板體系;6)繼續向芯模內充氣;7)澆築兩側混凝土;8)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定強度,且拆模不損傷混凝土結構時,將芯模放氣,從空腔內抽出;9)在達到後澆帶設計澆築要求時,進行空腔內混凝土澆築,拆除支撐體系及模板。本發明施工步驟簡單,節約成本,降低勞動強度,縮短施工周期,操作方便,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可以提高後澆帶部位的施工質量,及避免普通鋼絲網封堵方法導致的混凝土浮漿清理。
技術研發人員:劉金鑫;唐長偉;肖華僑;張東健;孫化明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山東金城建設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6.08
技術公布日: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