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熱理療袋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5:50:01 1
專利名稱:自熱理療袋的製作方法
自熱理療袋是一種利用化學熱能醫治腰酸、腿痛等多種疾病的特殊袋子。
近幾年國內外利用化學熱能醫治疾病的自發熱袋,一般都一次使用,相應成本和價格比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反覆使用,發熱溫度,使用次數可以控制,成本較低,可用於醫治受風寒,腰酸腿痛、四肢麻木、腎寒疝氣、神經痛、肌肉痛等多種疾病的自熱理療袋。凡是發熱物質一種是固體粉沫,另一種是液體的,也都可以使用本發明的自熱理療袋。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自熱理療袋的結構由袋子和提把兩部分組成,袋子內裝有固體粉沫狀發熱物質,如活性氧化鐵等,提把內裝有對人體和衣物無害的液體發熱物,如弱醋酸溶液等。經特殊設計的提把,能使得不使用時,藥粉和藥液嚴格分開。即使落地,受振動、受擠壓、和在運輸過程中、都不能使提把內的藥液進入袋子裡,因而袋子不會發熱。當治病需要發熱時,用規定的方法按擠提把(如將兩對安全耳立起等),即可將藥液擠入袋子裡,使其與藥粉混合。經化學反應產生熱能,袋子將很快自動發熱,發熱的溫度,延續的時間,使用次數都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通過擠入袋子裡的藥液量來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附圖1是自熱理療袋的正視圖。
附圖2是自熱理療袋的側視圖。
袋子1是一個長方形的密封口袋,柔軟而結實。袋子1的上面是彎折邊2,其餘三條邊3、4、5是通過加熱擠壓粘接的密封邊、發熱藥粉6就裝在袋子裡。
自熱理療袋的上部是提把7,裡面裝有發熱藥液8。袋子1上面彎折邊2的兩側,有兩個小孔9,而提把7的兩側有相應的兩個連接頭10,它分別穿過兩個小孔9,再穿過壓條11後翻邊,使得提把7和袋子1連成為一體。壓條11使得柔軟的袋子1,被提起後平整、受力均勻。
連接頭10上有一個錐形的開孔12,並塞著一個與孔相配合的杆錐13,它將錐形開孔12嚴密的堵死。杆錐13的上部連著一條橫向的壓杆14,而14的兩端被頂在提把7兩側各兩個凸肩15上,使得杆錐13緊壓在錐孔12上。即使由於運輸等原因,提把7的上下面受擠壓,藥液8也不能通過錐孔12,藥液壓在杆錐13上,使得杆錐銷13塞得更緊。
要想讓藥液8進入袋子1內,必須使杆錐13拔出錐孔12,為此,可以在壓杆14的兩頭17處加壓,使得14向上彎曲變形、這樣也就帶動杆錐13一起向上運動,使13拔離錐孔12,這時再擠提把7,即可將藥液8擠進袋子1內,袋子就可以發熱。
為了防止在運輸和不需要時藥液進入袋子,在提把7的左右兩邊、杆錐13的兩側,共有四個安全耳16,它們平時就如圖1以示的平放狀態。安全耳16的存在,提高了17處的局部剛度,也使得不能在壓杆14兩端加壓,杆錐13也就不能拔離錐孔12,起到了保護作用。使用發熱袋時,只要將安全耳16折起90度角,這樣就可以通過擠壓杆14的兩端,使錐孔12暴露,藥液8也就可以進入袋子裡了。
為了使提把7裝液多,提攜方便和外形美觀,在提把中部,有一個向下的鼓包18和向上的拱起19。在提把7的表面,還制有標記20,以便掌握和控制擠入袋子的藥液量。
藥液8擠入袋子1後,再輕輕搓揉袋子1,使其均勻混合,即可逐漸發熱,將其貼到人體有病部位,即可以起到治病效果。藥物6和8對人體和衣物無害,藥物本身還有中醫治病作用,因而,必要時還可以在密封袋子1貼皮膚的一面,中部用針扎一些小孔,療效會更好。
藥液8到處都有、極為廉價。當提把內的藥液用完以後,還可以打開堵蓋21,將提把7擠扁,並把進液咀22伸入到盛有藥液8的碗裡,即可把藥液吸入到提把7內,供再次使用。一般提把每裝一次藥液8可使用4~6次,一個自熱理療袋可使用十幾次到幾十次。
整個自熱理療袋的大小,與一本普通書本差不多,發熱溫度五、六十度上下,發熱延續時間五、六個小時到一、二十個小時。
自熱理療袋基本是密封的,在使用過程可以做到沒有藥味外洩,沒有空氣汙染。
權利要求
1.自熱理療袋是一種醫治疾病的袋子。有一種自發熱袋,由袋子和袋內藥品組成。本實用新型有裝發熱藥粉(6)的袋子(1),其特徵在於袋子(1)上部有一個提把(7),內裝有藥液(8)。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自熱理療袋,其提把(7)的特徵是兩側有連接頭(10),錐孔(12),杆錐(13),凸肩(15),安全耳(16)。杆錐(13)的錐部與錐孔(12)密封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自熱理療袋,其袋子(1)特徵在於上面彎折邊的兩側各有一個插連接頭(10)的開孔(9)。並與提把(7)固定在一起。
專利摘要
自熱理療袋是一種可以自動發熱加溫的特殊袋子。可用於醫治受風寒,腰酸腿痛等多種疾病。自熱袋的大小與一本普通書差不多,可以反覆使用。結構包括袋子,提把,發熱物等。發熱物由固體粉末和液體兩種組成,分別裝在袋子和提把內,能使裝運和不使用時安全可靠,即使受擠壓,兩種發熱物也不接觸,因而不會發熱,只有按規定的方式使用,才能將藥液擠入袋子內。通過擠入量的多少來控制發熱溫度,使用次數,發熱物對人體和衣物無害。
文檔編號A61F7/03GK85202959SQ85202959
公開日1986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1985年7月20日
發明者陳智海 申請人:陳智海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