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數據機櫃調風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5:11:1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數據機櫃散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機櫃調風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下機房內的數據機櫃在進行冷風輸送過程中,由於冷風大多從數據機櫃的一側的入風腔的底部流入數據機櫃,然後再直接對上下架設於入風腔一側的電子部件進行冷卻降溫,最後將熱空氣從數據機櫃頂部的排風口中排出,在此過程中,由於冷風從下向上流動,很容易造成上下架設於入風腔一側的數據機器上下部冷熱不均,提高了數據機櫃的冷卻迴風溫度,進而影響整個數據機房散熱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提升數據機櫃散熱效率的數據機櫃調風機構。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數據機櫃調風機構,包括沿數據機櫃入風腔長度方向上下貫通或分段架設的第一風板、與所述第一風板的一側面相配合的第二風板、以及用於驅動所述第二風板與所述第一風板相對滑動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風板和所述第二風板均對應設置有風孔,所述驅動裝置與對應設置於數據機櫃內的溫度傳感器電連接。
其中,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直線推桿電機、與所述第二風板一側相連接的固定塊、以及用於所述第二風板沿數據機櫃寬度方向往返滑動的滑軌,所述固定塊與所述直線推桿電機的動力輸出端緊固。
其中,所述直線推桿電機通過設置於所述數據機櫃內的電控裝置與所述溫度傳感器電連接。
其中,所述第二風板的上側及下側均設置有所述滑軌。
其中,所述第二風板的左側或右側與所述數據機櫃入風腔的腔體壁之間設置有便於所述第二風板與所述第一風板相對滑動間隙。
其中,所述第二風板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一風板的寬度。
其中,所述第一風板和所述第二風板均採用不鏽鋼板材衝壓而成。
其中,所述第一風板的一側面與所述第二風板的一側面滑動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包括沿數據機櫃入風腔長度方向上下貫通或分段架設的第一風板、與所述第一風板的一側面相配合的第二風板、以及用於驅動所述第二風板與所述第一風板相對滑動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風板和所述第二風板均對應設置有風孔,所述驅動裝置與對應設置於數據機櫃內的溫度傳感器電連接。以此結構設計的數據機櫃調風機構,能夠在溫度傳感器的作用下,通過驅動裝置驅動第二風板與第一風板產生相對滑動,進而使得相對設置的兩風孔之間產生相對位移,從而有效控制數據機櫃中各段數據機器的入風量,進而使得機櫃整體熱交換更加均勻,數據機櫃迴風溫度進一步提高,到達提高整個數據機房冷卻系統的散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數據機櫃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數據機櫃調風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一種數據機櫃調風機構,包括沿數據機櫃入風腔9長度方向上下貫通或分段架設的第一風板1、與所述第一風板1的一側面相配合的第二風板2、以及用於驅動所述第二風板2與所述第一風板1相對滑動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風板1和所述第二風板2均對應設置有風孔21,所述驅動裝置與對應設置於數據機櫃內的溫度傳感器電連接。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直線推桿電機31、與所述第二風板2一側相連接的固定塊32、以及用於所述第二風板2沿數據機櫃寬度方向往返滑動的滑軌4,所述固定塊32與所述直線推桿電機31的動力輸出端緊固,所述直線推桿電機31通過設置於所述數據機櫃內的電控裝置與所述溫度傳感器電連接,所述第二風板2的上側及下側均設置有所述滑軌4,所述第二風板2的左側或右側與所述數據機櫃入風腔的腔體壁之間設置有便於所述第二風板與所述第一風板相對滑動間隙,所述第二風板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一風板的寬度,所述第一風板和所述第二風板均採用不鏽鋼板材衝壓而成,所述第一風板的一側面與所述第二風板的一側面滑動配合。
採用上述結構設計的第一風板1和所述第二風板2均前後對應設置有兩個風孔21,當溫度傳感器檢測到位於第一風板後方的數據機器溫度較低時,將檢測到的信號傳輸給對應的直線推桿電機31,此時,第二風板2在直線推桿電機31作用下沿滑軌4長度方向與第一風板1產生相對運動時,位於第二風板2後方的第一風板1上的風孔被第二風板2部分遮擋,進而使得第一風板1上的風孔21縮小,從而使得透過該風孔流入後方數據機器6中的冷氣量減少,多餘的冷風會流入散熱量較大的單元內,以此能夠根據實際的散熱需求,有效平衡數據機櫃中各段數據機器6的溫度。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還可以配合設置於數據機櫃入風腔9下方入風口處的調風裝置,控制進入數據機櫃入風腔9內的入風量,對數據機櫃的整體散熱效果進行有效調節。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基於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