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茶葉挑梗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9:37:26 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精加工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多功能茶葉挑梗機。
背景技術:
烏龍的生產工藝多包括初制和精製,精製主要是指對毛茶進行的篩分、乾燥、風選、揀剔、拼配、勻堆等。現有的茶葉挑梗機在對茶葉進行加工時,進入進料鬥的茶葉或從出料口直接落入葉梗分離機構進行處理,或經過推料螺杆的推送而均勻出茶後進入葉梗分離機構進行處理。這樣的茶葉挑梗機的葉梗分離工作僅依靠葉梗分離機構來實現,其工作負荷比較大;另外,由於茶梗有大有小,葉梗分離機構既要挑揀規格較大的茶梗,也要挑揀規格較小的茶梗,這對葉梗分離機構中各個部件的位置關係要求非常的高,設備的生產和維修存在較大的難度,其葉梗分離效果和分離效率也並非很理想,且分離過程產生的茶末量大,茶葉損失比例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茶葉挑梗機,以克服現有的茶葉挑梗機存在的葉梗分離機構的工作負荷大、設備要求高、葉梗分離效果和分離效率不盡理想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多功能茶葉挑梗機,包括主殼體以及裝配於該主殼體的進茶鬥、挑梗機構,該挑梗機構設於該進茶鬥出茶口的下方,該挑梗機構包括挑梗輪、梗葉分離毛刷輥、分離板、出茶滑道以及出梗滑道。該分離板內表面等間距鄰近該挑梗輪圓周面,該分離板內表面與該挑梗輪圓周面的間距小於帶梗茶葉的粒徑且大於去梗茶葉的粒徑,該挑梗輪由該分離板下沿轉動至上沿地定軸旋轉。該梗葉分離毛刷輥設於該挑梗輪頂部,該梗葉分離毛刷輥與該挑梗輪同向旋轉且二者的圓周面貼合連接,分離板設於梗葉分離毛刷輥沿該挑梗輪旋轉方向的上一工位。該出茶滑道的進茶端設於該分離板出茶端的下方;該出梗滑道的進梗端設於該挑梗輪圓周面下方。
更進一步地:
上述挑梗機構還包括梗葉二次分離毛刷輥,該梗葉二次分離毛刷輥設於上述梗葉分離毛刷輥沿上述挑梗輪旋轉方向的下一工位,該梗葉二次分離毛刷輥與該挑梗輪同向旋轉且二者的圓周面貼合連接。
上述挑梗機構還包括茶梗主推送毛刷輥,該茶梗主推送毛刷輥設於上述出梗滑道的正上方,該茶梗主推送毛刷輥的旋轉方向與上述挑梗輪相反。
上述進茶鬥底部設有橫向設置的螺旋推送機構。
上述主殼體還設有篩末機構,該篩末機構設有進茶滑槽,該進茶滑槽設於上述分離板出茶端的下方,上述出茶滑道的進茶端與該篩末機構的出茶端連接。
上述篩末機構包括同步轉動的篩末架和篩末輪,該篩末輪裝配於該篩末架上,該篩末架裝配於上述主殼體上,該篩末架由上述進茶滑道向上述出茶滑道方向旋轉;該篩末輪由至少兩個篩片疊加形成,相鄰的兩個篩片之間的間隔形成篩孔,該篩孔的寬度小於去梗茶葉的粒徑。上述進茶滑槽的底沿設有第一凸齒,該第一凸齒延伸至上述篩孔內;上述出茶滑道的上沿設有第二凸齒,該第二凸齒延伸至上述篩孔內。
上述主殼體還設有出末機構,該出末機構包括呈V字形排布的左滑槽和右滑槽,上述篩末機構篩出的茶末落料於左滑槽和右滑槽所成的接末通道上。
上述挑梗輪的圓周面沿周向以及橫向上設有均勻排布的複數個鉤梗齒。
分離板上沿連接有導茶板,上述進茶鬥出茶口設於該導茶板與上述梗葉分離毛刷輥之間的上方。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茶葉挑梗機能夠快速而有效地對茶葉進行分離處理,分離效率高且分離效果優良,分離過程產生的茶末數量少,提高了茶葉的保有率,且所產生的茶末能夠自動對其進行分離,從而有效降低分離得到的茶葉中的茶末數量,提高茶葉品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茶葉挑梗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篩末機構的篩末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多功能茶葉挑梗機,包括主殼體1以及裝配於該主殼體1的進茶鬥11、挑梗機構12,該進茶鬥11底部設有橫向設置的螺旋推送機構111。該挑梗機構12設於該進茶鬥11出茶口的下方。該挑梗機構12包括挑梗輪121、梗葉分離毛刷輥122、梗葉二次分離毛刷輥123、分離板124、出茶滑道125以及出梗滑道126。該分離板124內表面等間距鄰近該挑梗輪121圓周面,該分離板124內表面與該挑梗輪121圓周面的間距小於帶梗茶葉的粒徑且大於已去梗茶葉的粒徑,該挑梗輪121由該分離板124下沿轉動至上沿地繞軸線作定軸旋轉運動,該挑梗輪121的圓周面沿周向以及橫向上設有均勻排布的複數個鉤梗齒。該梗葉分離毛刷輥122設於該挑梗輪121頂部,該梗葉分離毛刷輥122與該挑梗輪121同向旋轉且二者的圓周面貼合連接,分離板124設於梗葉分離毛刷輥122沿該挑梗輪121旋轉方向的上一工位。該梗葉二次分離毛刷輥123設於上述梗葉分離毛刷輥122沿上述挑梗輪121旋轉方向的下一工位,該梗葉二次分離毛刷輥123與該挑梗輪121同向旋轉且二者的圓周面貼合連接。該分離板124上沿連接有導茶板127,上述進茶鬥11出茶口設於該導茶板127與上述梗葉分離毛刷輥122之間的上方。該出茶滑道125的進茶端設於該分離板124出茶端的下方;該出梗滑道126的進梗端設於該挑梗輪121圓周面下方。上述挑梗機構12還包括茶梗主推送毛刷輥128,該茶梗主推送毛刷輥128設於上述出梗滑道126的正上方,該茶梗主推送毛刷輥128的旋轉方向與上述挑梗輪121相反。
另外,參照圖1、圖2,上述主殼體1還設有篩末機構13,該篩末機構13設有進茶滑槽131,該進茶滑槽131設於上述分離板124出茶端的下方,上述出茶滑道的進茶端與該篩末機構13的出茶端連接。該篩末機構13包括同步轉動的篩末架132和篩末輪133,該篩末輪133裝配於該篩末架132上,該篩末架132裝配於上述主殼體1上,該篩末架132由上述進茶滑道向上述出茶滑道125方向旋轉;該篩末輪133由至少兩個篩片134疊加形成,相鄰的兩個篩片134之間的間隔形成篩孔130,該篩孔130的寬度小於去梗茶葉的粒徑,篩末輪133的結構組成方式使其具備靈活的自適應篩孔130寬度調節,方便茶葉顆粒被下述的第二凸齒136挖出,能夠有效防止茶葉顆粒卡在篩孔130內和茶葉顆粒被挖碎掉落的情況發生。上述進茶滑槽131的底沿設有第一凸齒135,該第一凸齒135延伸至上述篩孔130內;上述出茶滑道125的上沿設有第二凸齒136,該第二凸齒136延伸至上述篩孔130內。上述主殼體1還設有出末機構14,該出末機構14包括呈V字形排布的左滑槽141和右滑槽142,篩末機構13篩出的茶末落料於左滑槽141和右滑槽142所成的接末通道上。
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茶葉挑梗機的工作方式為:參照圖1、圖2,帶梗茶葉由進茶鬥11進入挑梗機,然後自進茶鬥11的出茶口落料於挑梗輪121、梗葉分離毛刷輥122和分離板124共同圍成的接料區,挑梗輪121旋轉並帶動茶葉朝梗葉分離毛刷輥122方向移動,在梗葉分離毛刷輥122的回掃和挑梗輪121的鉤梗齒的作用下,茶葉的梗棒被鉤梗齒勾走,而剩餘的茶葉顆粒被梗葉分離毛刷輥122往回掃,由於其顆粒較帶梗茶葉小,能夠從挑梗輪121與分離板124之間的間隙穿過,雖然穿過方向與挑梗輪121選擇方向相反,但是挑梗輪121的鉤梗齒不會勾住茶葉顆粒,在這個過程中,在茶葉顆粒自重及鉤梗齒的不斷撥動下,茶葉顆粒能夠自行穿過該間隙而進入進茶滑槽131;同理,梗葉二次分離毛刷輥123與挑梗輪121能夠二次進行梗葉分離,並且梗葉二次分離毛刷輥123回掃的茶葉顆粒會在梗葉分離毛刷輥122的作用下繼續逆向行進並進而從挑梗輪121與分離板124之間的間隙穿過。而被挑梗輪121的鉤梗齒勾住的梗棒會被帶動持續前行直至被茶梗主推送毛刷輥128掃動而落入出梗滑道126進而排出。本實用新型的茶葉挑梗機能夠快速而有效地對茶葉進行分離處理,分離效率高且分離效果優良,分離過程產生的茶末數量少,提高了茶葉的保有率,且所產生的茶末能夠自動對其進行分離,從而有效降低分離得到的茶葉中的茶末數量,提高茶葉品相。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並不局限於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於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