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7:03:51
專利名稱: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特別是指一種使汙水經過一第一槽體和一第二 槽體的過濾程序,以達到較佳的清潔效果的新型汙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汙水浮除裝置的結構型態,通常具有一槽室可容置汙水,在所述槽室內 加入氣泡,使水中的汙染物質經氣泡沾附後浮至水面,形成一泡沫浮質層,然後 將其排除;而這樣的汙水處理方式,可使得水資源得以再次被利用,減少用水量 並能節省水資源,因此大量運用在養殖漁業、汙水處理廠以及民生用水的二次使 用的場合。
可了解的是,在一般的浮除裝置中,除了具有上述的槽室與加入氣泡的結構 外,為了更有效清除水中的汙染物質,是設置有攪拌裝置來加強氣泡與汙染物質 的接觸;另外,在所處理的汙水中加入可吸附髒汙的物質材料,憑藉攪拌裝置的 輔助,加強吸附水中的汙染物質,或添加可吸附有毒成份的吸附成份,是可得到 更為乾淨的二次用水。
若能重行設計現有汙水浮除設備的結構,使其具有不同的結構型態,而能具 有較佳的過濾效果,或較簡易的整體結構,將可增加其應用的範疇,以及利於大 量使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水資源缺乏的地區。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汙水浮除槽的改良 結構,其是具有複數個槽體的配合的汙水浮除結構,而可達到增進過濾效果的作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包括 一第一槽體,具有一入 水口將汙水引入第一槽體內,經第一槽體內預設的流動路徑後,從一洩水口排出, 流入一第二槽體,使汙水在所述的第二槽體內進行汙染物質浮除的程序;所述的 第二槽體的上方位設有一使浮置在水面上的汙染物質向外排除的排出部;所述的 第二槽體的下方位設有一將汙染物質被浮除的下方位過濾水液向外導出使用的出 水口。其中還有一調和裝置,具有一攪動件,所述的攪動件是設置在第一槽體 或第二槽體的內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於具有 較佳的過濾除汙效果,而展現了很大的進步。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作動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0-第一槽體;11、 12-入水口; 13-洩水口; 14-連通件;20-第二槽體;21-入水口; 22-排出部;23-出水口; 30-調和裝置;31-攪動件;40-清 除裝置;41-刮片。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l、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包括有 一第一槽體IO, 具有一入水口 11將汙水引入第一槽體10內,並設有另一入水口 12,所述的另一 入水口 12是設在第一槽體10下端區域。所述的另一入水口 12可從外部加入除汙 物質在汙水內,經第一槽體10內預設的流動路徑後,從一設在第一槽體10上端 的洩水口13排出,經一連通件14將汙水引導流入一較下方位的第二槽體20;所 述第二槽體20的徑身設成相對大於第一槽體10的徑身,且具有一入水口21,是 與前述第一槽體IO的洩水口 13形成連通狀態,並將所述的汙水導入第二槽體20 內,使汙水在所述的第二槽體20內進行第二次除汙的程序; 一排出部22,是設 在所述的第二槽體20的槽體側壁上方區域,可使位於第二槽體20內水面上浮出 的汙染物質自行向外溢出排除,或配合一清除裝置40主動將浮出水面的泡沫向外 排除;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清除裝置40設置在第二槽體20接近排出部22處, 其具有一刮片41,可配合裝置的驅動汙水面上的泡沫雜質朝排出部22推擠排出; 以及一出水口23,是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槽體20的側壁下方區域,用以將經過清
除雜質的二次水向外導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槽體10是設置在第二槽體20的上方,具有一徑 身較小而高的狹長型態的輪廓,使汙水可快速作用通過,且具有較長距離的攪拌 作用,而所述的入水口 11是自第一槽體10的下端區域,從外部引入混合有氣體 的汙水,以及從入水口 12加入的除汙物質,是從第一槽體IO下方向上爬升;在 本實施例中,為了使氣泡以及除汙物質能更均勻散布在汙水中,是裝設有一調和 裝置30,所述的調和裝置30具有一攪動件31,所述的攪動件31垂直設置在所述 的第一槽體10內,汙水在流經所述的第一槽體IO狹長的空間所形成的路徑上, 所述的調和裝置30可充分地將氣泡以及除汙物質均勻打散在汙水中,然後再從設 置在槽體上方的洩水口 13排出。
請繼續參考圖3,是顯示了本實用新型淨化汙水的過程以及過濾方式。當帶 有氣體的汙水從入水口 11被外部泵打入所述的第一槽體10的底部時,所述的第 --槽體10內的水位(或原來在裡面的汙水)將向上累積,而在此一向上累積水量 的過程中,所述的一攪動件31不斷地攪動這些汙水,使汙水與氣泡和除汙物質均 勻地調和;並且在這狹長的流動路徑中,使所述的氣泡與除汙物質有充足的時間 吸附水中的汙質;當水位不斷上升至接近所述的第一槽體IO頂端的位置時,汙水 將從所述的洩水口 13向外流出,進入一連通件14 (本例中是導水管),被充分 混合氣泡的汙水,經入水口21進入所述的較為寬廣的第二槽體20;在本實施例 中,所述的入水口 21是設置在第二槽體20接近中段處,並經所述的連通件14 朝上與所述的第一槽體10的洩水口 13形成連通狀態;使所述的充分混合吸附氣 泡的汙染物質,在第二槽體20內逐漸往水面之上浮出聚集,被除去汙染物質的淨 水則往所述的第二槽體20下方下沉,所述吸含有氣泡的汙染物質將逐漸由排出部 22向外溢出,或是經所述的刮片41的輔助向外刮除。而上述往下沉的濾淨水液, 則可從位於第二槽體20下端的出水孔23引出提供使用者利用。
可知的是,所述的第一槽體IO可將汙水與那些用以去除水中雜質的物質完全 調和,而後再將其導入所述的第二槽體20進行靜置,使水液與汙質在經過沉澱後 分離;實際上,這種將混合除汙物質的過程設定在過濾作業的前段進行,使過濾 作業後段汙質與水液分離的效果在所述的靜置沉澱的過程中,是能夠更加充全。 較過去使用單一槽體同時進行調和除汙物質、靜置沉澱與排除汙質的結構,具有 較佳的去汙效果。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 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 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可限定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包括一第一槽體,具有一入水口將汙水引入第一槽體內,經第一槽體內預設的流動路徑後,從一洩水口排出,流入一第二槽體,使汙水在所述的第二槽體內進行汙染物質浮除的程序;所述的第二槽體的上方位設有一使浮置在水面上的汙染物質向外排除的排出部;所述的第二槽體的下方位設有一將汙染物質被浮除的下方位過濾水液向外導出使用的出水口。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在該浮除槽 上另設有一調和裝置,且所述的調和裝置具有一攪動件,所述的攪動件是設置在 第一槽體與第二槽體的至少一槽體內部。
3. 根據權利要求l或2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第一槽體比第二槽體狹長。
4. 根據權利要求l或2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入水口是設在第一槽體接近下端區域。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入水 口是設在第一槽體接近下端區域。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第一槽體設有另一入水口。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 槽體設有另一入水口。
8.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 槽體設有另一入水口。
9.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 槽體設有另一入水口。
10.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 入水口是設在第一槽體下端區域。
11.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 入水口是設在第一槽體下端區域。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 入水口是設在第一槽體下端區域。
13.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 入水口是設在第一槽體下端區域。
1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槽體設在第一槽體的較下方位置,且具有一入水口,並經一連通件朝上與所述 的第一槽體的洩水口形成連通狀態。
1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槽 體設在第一槽體的較下方位置,且具有一入水口,並經一連通件朝上與所述的第 一槽體的洩水口形成連通狀態。
1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槽 體設在第一槽體的較下方位置,且具有一入水口,並經一連通件朝上與所述的第 一槽體的洩水口形成連通狀態。
1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槽 體設在第一槽體的較下方位置,且具有一入水口,並經一連通件朝上與所述的第 一槽體的洩水口形成連通狀態。
18.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另一入水口是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槽體的中段位置。
19.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 入水口是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槽體的中段位置。
20.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一 入水口是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槽體的中段位置。
21. 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另 一入水口是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槽體的中段位置。
22.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在第二槽體接近排出部處,設置有一用以排除槽體內的汙質的清除裝置;所述清除裝置具有至少一刮片。
23.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在第二槽體 接近排出部處,設置有一用以排除槽體內的汙質的清除裝置;所述清除裝置具有至少一刮片。
24.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在第二槽體 接近排出部處,設置有一用以排除槽體內的汙質的清除裝置;所述清除裝置具有 至少一刮片。
25.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在第二槽體 接近排出部處,設置有一用以排除槽體內的汙質的清除裝置;所述清除裝置具有至少一刮片。
26. 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在第二槽 體接近排出部處,設置有一用以排除槽體內的汙質的清除裝置;所述清除裝置具 有至少一刮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汙水浮除槽的改良結構,是包括一第一槽體,具有一入水口,用以將汙水引入槽體內,並在所述的第一槽體內規劃一流動路徑,使汙水可從設置在所述的第一槽體上的一洩水口排出;一第二槽體,設有一入水口是與前述第一槽體的洩水口形成連通狀態,用以將所述的汙水導入槽體內;一排出部,是設在所述的第二槽體上的外圍,可使位於水面上浮出的汙染物質可向外排除;以及一設置在第二槽體上的出水口,是將經過濾的水液向外導出,以達到較現有者更佳的清潔效果。
文檔編號C02F1/24GK201012907SQ20072000492
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3日
發明者沈呈華 申請人:樂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