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發生器乾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7:22:06 1
專利名稱:臭氧發生器乾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源乾燥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臭氧發生器的乾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臭氧發生器的氣源乾燥上,大多採用專用的吸附塔,或將乾燥劑裝在簡單的裝置內,乾燥設備體積大、乾燥劑填加不方便、安裝也不方便、耐壓性差、且乾燥效果不明顯,因此產生的臭氧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僅能有效的乾燥氣體,而且結構緊湊合理,安裝使用方便,耐壓性高,能最大程度地乾燥氣體的臭氧發生器乾燥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該乾燥裝置包括兩個以上結構相同的乾燥單元(I和II);每個乾燥單元包括上法蘭(3)、氣缸(1)、下法蘭(8),上法蘭(3)和下法蘭(8)分別安裝在氣缸(1)的兩端,上法蘭(3)上有一通氣口(4)和一壓力表接口(6);下法蘭(8)上有一通氣口(5);兩乾燥單元(I和II)之間的上法蘭(3和21)上的通氣口(4和17)通過梭閥(9)連接在一起,下法蘭(8和18)上的通氣口(5和19)通過另一梭閥(10)連接在一起。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單缸結構形式之一。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單缸結構形式之二。
圖中1.氣缸,2.支柱,3.上法蘭,4.上通氣口,5.下通氣口,6.壓力表接口,7.濾網,8.下法蘭,9梭閥,10.梭閥,11.進氣口,12.出氣口,13.電磁閥,14.節流閥,15.乾燥劑,16.消聲器,17.乾燥單元(II)的氣缸,18.乾燥單元(II)的下法蘭,19乾燥單元(II)的下通氣口,20.乾燥單元(II)的氣缸,21.乾燥單元(II)的上法蘭,22.乾燥單元(II)的乾燥劑,23.電磁閥,24.電磁閥。
(五)實施例氣缸1、20內部裝有一定體積的乾燥劑15和22,上法蘭3、21上端的壓力表各顯示氣缸1、20內壓力。乾燥開始時,乾燥單元(I)吸附,乾燥單元(II)再生,電磁閥13、23關閉,24打開,乾燥單元(II)與大氣相通,溼空氣從進氣口11經梭閥10、下法蘭8通氣口5進入氣缸1,乾燥後的氣體從上法蘭3通氣口4經上梭閥9、出氣口12出來,進入臭氧發生單元,部分乾燥後的氣體從節流閥14進入乾燥單元(II),將其內部乾燥劑中所含的水分帶走,使乾燥劑再生,然後流經電磁閥24由消聲器16放空。經過一定時間間隔,電磁閥23及24關閉,13開啟,大部分氣體景電磁閥13進入氣缸20,使氣缸20內壓力變大,即乾燥單元(I)繼續吸附、乾燥單元(II)充壓。氣缸20內壓力達到一定值後,電磁閥13、24關閉,23打開,開始由於乾燥單元(I)壓力急速下降,致使梭閥9、10變換工作狀態,乾燥單元(I)再生、乾燥單元(II)吸附,溼空氣從進氣口11經梭閥10、下法蘭通氣口19進入氣缸20,乾燥後的氣體從上法蘭通氣口17經上梭閥9、出氣口12出來,進入臭氧發生單元,部分幹在後。最後,電磁閥23、24關閉,13開啟,即乾燥單元(II)吸附、乾燥單元(I)充壓,完成一個周期。
該臭氧發生器乾燥裝置可以包括多個結構相通的乾燥單元I,多個乾燥單元可以輪流工作,延長其使用壽命。
濾網7可過濾氣體中的雜質。
氣缸可以呈空心圓柱形,也可以外部呈矩形,內部呈圓柱形。
權利要求1.臭氧發生器乾燥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兩個以上結構相同的乾燥單元;每個乾燥單元包括一氣缸、一上法蘭、一下法蘭,上法蘭和下法蘭分別安裝在氣缸的兩端,上法蘭上有一通氣口和一壓力表接口;下法蘭上有一通氣口;兩乾燥單元之間的上法蘭上的通氣口通過梭閥連接在一起,下法蘭上的通氣口通過另一梭閥連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發生器乾燥裝置,其特徵在於氣缸兩端分別裝有過濾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發生器乾燥裝置,其特徵在於氣缸呈空心圓柱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發生器乾燥裝置,其特徵在於氣缸外部呈矩形,內部呈空心圓柱形。
專利摘要臭氧發生器乾燥裝置,包括兩個結構相同的乾燥單元;每個乾燥單元包括一氣缸、一上法蘭、一下法蘭,上法蘭和下法蘭分別安裝在氣缸的兩端,上法蘭上有一通氣口和一壓力表接口;下法蘭上有一通氣口;兩乾燥單元之間的上法蘭通氣口與上法蘭通氣口通過梭閥連接在一起,下法蘭通氣口與下法蘭通氣口通過另一梭閥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緊湊,乾燥效果明顯,耐壓高,使用壽命長、安裝方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B01D53/26GK2640582SQ03253438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17日
發明者王希信, 王永生 申請人:王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