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20:26:07 2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
背景技術:
鑿巖機是用來直接開採石料的工具。它在巖層上鑽鑿出炮眼,以便放入炸藥去炸開巖石,從而完成開採石料或其他工程。此外,鑿巖機也可改做破壞器,用來破碎混凝土之類的堅硬層。鑿巖機是按衝擊破碎原理進行工作的,工作時活塞做高頻往復運動,不斷地衝擊纖尾,在衝擊力的作用下,纖頭將巖石壓碎並鑿入一定的程度,形成一道凹痕。活塞退回後,釺子轉過一定角度,活塞向前運動,再次衝擊纖尾時,又形成一道新的凹痕。兩道凹痕之間的扇形巖塊被由纖頭上產生的水平分力剪碎。活塞不斷地衝擊纖尾,並從釺子的中心孔連續地輸入壓縮空氣或壓力水,將巖渣排出孔外,即形成一定深度的圓形鑽孔。
根據鑿巖機的工作原理可知,現有的鑿巖機在鑿巖過程中,需要在鑿出第一道凹痕後轉動釺子,進行第二道凹痕的開鑿工作,由於鑿凹痕的工作分步進行,從而降低了鑿巖機的工作效率,同時,操作人員在使用鑿巖機工作時,巖石表面容易飛揚起各類灰塵雜質,這些灰塵雜質不僅容易吸附在操作人員的衣物上,還容易被操作人員吸入體內,影響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從而導致鑿巖機的實用性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包括外殼、設置在外殼外周的防塵機構和設置在外殼上方的把手機構;
所述把手機構包括豎向設置的支柱、水平設置的連杆和設置在連杆兩端的把手,所述支柱的底端固定在外殼上,所述支柱的頂端固定在連杆上;
所述防塵機構包括圓環、防塵膜、若干支杆和若干傳動單元,所述傳動單元周向均勻分布在外殼的外周,所述傳動單元的數量與支杆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傳動單元包括第一氣缸、第一活塞、氣泵和導管,所述第一氣缸和氣泵均固定在外殼的外周,所述氣泵通過導管與第一氣缸連通,所述第一活塞的一端設置在第一氣缸內,所述第一活塞的另一端與支杆的中心位置鉸接,所述支杆周向均勻分布在圓環的外周,所述圓環固定在外殼的外周,所述防塵膜設置在各支杆組成的曲面上;
所述外殼內設有鑿巖機構,所述鑿巖機構包括驅動機構和設置在驅動機構兩側的鑿巖單元,所述驅動機構與鑿巖單元傳動連接,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水平設置的矩形框架、驅動電機、驅動軸和驅動輪,所述驅動輪設置在框架的中心,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軸與驅動輪傳動連接,所述驅動輪的外周上設有若干主動齒,各主動齒均勻分布在驅動輪的半圓面上,所述框架的內壁橫向兩側均設有若干從動齒,所述從動齒與驅動輪上的主動齒相匹配;
所述鑿巖單元包括第二活塞、第二氣缸、氣管、第三活塞和纖頭,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第二活塞的另一端設置在第二氣缸內,所述第二氣缸與氣管連通,所述第三活塞設置在氣缸內,所述纖頭固定在第三活塞上;
所述外殼內設有中央處理器,所述中央處理器內設有無線通訊模塊,所述氣泵和驅動電機均與中央處理器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操作者緊握把手,所述把手靠近外殼的一側設有若干凹口。
作為優選,為了固定把手位置防止其產生形變,所述把手機構還包括兩個輔助支柱,所述輔助支柱設置在支柱的兩端,所述輔助支柱的一端固定在外殼上,所述輔助支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把手上。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操作者在使用鑿巖機時固定鑿巖機的位置和角度,所述鑿巖機構還包括豎向設置的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上方固定在框架的下方,所述固定塊的下方設置在外殼的外部。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操作者通過固定塊對鑿巖機進行固定,所述固定塊的形狀為圓錐形。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操作者在鑿巖過程中觀察工作情況,所述防塵膜的顏色為無色。
作為優選,利用鈦合金輕巧堅固的特點,為了防止支柱和輔助支柱發生形變,所述支柱和輔助支柱的材質均為鈦合金。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驅動機構的驅動能力,所述驅動電機為直流伺服電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通過驅動機構使框架來回移動,從而使兩側鑿巖單元中的纖頭分別同時靠近和遠離巖石,通過重複循環的切換使鑿巖所需的兩道凹痕生成工作同時進行,從而提高了鑿巖機的工作效率,不僅如此,通過氣泵增加第一氣缸內的氣壓,使防塵膜張開,從而將鑿巖機工作時產生的灰塵與操作人員隔離,保證操作人員安全地作業。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的防塵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的鑿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的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支柱,3.連杆,4.把手,5.凹口,6.輔助支柱,7.圓環,8.支杆,9.第一氣缸,10.第一活塞,11.防塵膜,12.驅動機構,13.第二活塞,14第二氣缸,15.氣管,16.第三活塞,17.纖頭,18.固定塊,19.驅動電機,20.驅動軸,21.驅動輪,22.主動齒,23.框架,24.從動齒,25.氣泵,26.導管。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4所示,一種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包括外殼1、設置在外殼1外周的防塵機構和設置在外殼1上方的把手機構;
所述把手機構包括豎向設置的支柱2、水平設置的連杆3和設置在連杆3兩端的把手4,所述支柱2的底端固定在外殼1上,所述支柱2的頂端固定在連杆3上;
所述防塵機構包括圓環7、防塵膜11、若干支杆8和若干傳動單元,所述傳動單元周向均勻分布在外殼1的外周,所述傳動單元的數量與支杆8的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所述傳動單元包括第一氣缸9、第一活塞10、氣泵25和導管26,所述第一氣缸9和氣泵25均固定在外殼1的外周,所述氣泵25通過導管26與第一氣缸9連通,所述第一活塞10的一端設置在第一氣缸9內,所述第一活塞10的另一端與支杆8的中心位置鉸接,所述支杆8周向均勻分布在圓環7的外周,所述圓環7固定在外殼1的外周,所述防塵膜11設置在各支杆8組成的曲面上;
所述外殼1內設有鑿巖機構,所述鑿巖機構包括驅動機構12和設置在驅動機構12兩側的鑿巖單元,所述驅動機構12與鑿巖單元傳動連接,所述驅動機構12包括水平設置的矩形框架23、驅動電機19、驅動軸20和驅動輪21,所述驅動輪21設置在框架23的中心,所述驅動電機19通過驅動軸20與驅動輪21傳動連接,所述驅動輪21的外周上設有若干主動齒22,各主動齒22均勻分布在驅動輪21的半圓面上,所述框架23的內壁橫向兩側均設有若干從動齒24,所述從動齒24與驅動輪21上的主動齒22相匹配;
所述鑿巖單元包括第二活塞13、第二氣缸14、氣管15、第三活塞16和纖頭17,所述第二活塞13的一端固定在框架23上,所述第二活塞13的另一端設置在第二氣缸14內,所述第二氣缸14與氣管15連通,所述第三活塞16設置在氣缸15內,所述纖頭17固定在第三活塞16上;
所述外殼1內設有中央處理器,所述中央處理器內設有無線通訊模塊,所述氣泵25和驅動電機19均與中央處理器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操作者緊握把手4,所述把手4靠近外殼1的一側設有若干凹口5。
作為優選,為了固定把手4位置防止其產生形變,所述把手機構還包括兩個輔助支柱5,所述輔助支柱6設置在支柱2的兩端,所述輔助支柱6的一端固定在外殼1上,所述輔助支柱6的另一端固定在把手4上。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操作者在使用鑿巖機時固定鑿巖機的位置和角度,所述鑿巖機構還包括豎向設置的固定塊18,所述固定塊18的上方固定在框架23的下方,所述固定塊18的下方設置在外殼1的外部。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操作者通過固定塊18對鑿巖機進行固定,所述固定塊18的形狀為圓錐形。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操作者在鑿巖過程中觀察工作情況,所述防塵膜11的顏色為無色。
作為優選,利用鈦合金輕巧堅固的特點,為了防止支柱2和輔助支柱5發生形變,所述支柱2和輔助支柱5的材質均為鈦合金。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驅動機構12的驅動能力,所述驅動電機19為直流伺服電機。
該鑿巖機在使用過程中,為了防止操作人員吸入現場工作產生的各類巖石粉塵等雜質,通過外殼1外周的防塵機構將產生的粉塵雜質與操作人員進行有效地隔離。在防塵機構中,氣泵25通過導管26給第一氣缸9內輸入氣體,從而使第一氣缸9中的氣壓增加,帶動第一活塞10往外部移動,由於第一活塞10鉸接在支杆8的中心位置,從而使支杆8以與圓管7鉸接處為圓心進行轉動,從而使防塵膜11張開,從而將鑿巖機工作時產生的灰塵與操作人員隔離。該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通過氣泵25增加第一氣缸9內的氣壓,使防塵膜11張開,從而將鑿巖機工作時產生的灰塵與操作人員隔離,保證操作人員安全地作業。
為了提高鑿巖機的工作效率,在外殼1內部的鑿巖機構中,通過驅動機構12對兩側的鑿巖單元進行傳動連接,使兩側鑿巖單元中的纖頭17同時在巖石上鑿出凹痕,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在驅動機構12中,驅動電機19旋轉,通過驅動軸20使驅動輪21沿驅動軸20的中心軸線旋轉,在驅動輪21旋轉過程中,由於驅動輪21上的主動齒22與框架23內壁上的從動齒24相匹配,從而使框架23來回移動。在框架23移動過程中,根據框架23的移動方向,框架23一側的鑿巖單元中第二氣缸14氣壓增加,從而帶動第三活塞16往纖頭17方向移動,使纖頭17進行鑿巖工作,而另一側的鑿巖單元中,第二氣缸14的氣壓減少,從而帶動第三活塞16往第二氣缸14移動,使纖頭17遠離巖石,當框架23往另一側方向移動使,兩側的鑿巖單元工作進行切換,通過重複循環的切換使鑿巖所需的兩道凹痕生成工作同時進行。該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通過驅動機構12使框架23來回移動,從而使兩側鑿巖單元中的纖頭17分別同時靠近和遠離巖石,通過重複循環的切換使鑿巖所需的兩道凹痕生成工作同時進行,從而提高了鑿巖機的工作效率。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基於物聯網的高效手持式鑿巖機通過驅動機構12使框架23來回移動,從而使兩側鑿巖單元中的纖頭17分別同時靠近和遠離巖石,通過重複循環的切換使鑿巖所需的兩道凹痕生成工作同時進行,從而提高了鑿巖機的工作效率,不僅如此,通過氣泵25增加第一氣缸9內的氣壓,使防塵膜11張開,從而將鑿巖機工作時產生的灰塵與操作人員隔離,保證操作人員安全地作業。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