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倍聚光型太陽能蓄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08:45:03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倍聚光型太陽能蓄熱器。
背景技術:
當今,常規能源日益枯竭,能源緊張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因此尋找一種新的替代能源成為解決能源問題的開門鎖。近年來光伏電池憑藉其日益成熟的技術擴大了它在建築領域的發展。然而,太陽能具有間斷的缺點,蓄能技術能很好的彌補這一不足。
常見的太陽能蓄熱器效率一般較低。雖然經過聚焦得到的焦點處的陽光溫度很高,但現在很多太陽能集熱器換熱較慢,大部分太陽能沒有被吸收就被反射回大氣中,從能量利用角度來說,其效率很低,前景不明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基於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高倍聚光型太陽能蓄熱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高倍聚光型太陽能蓄熱器,包括碟式聚光器、微通道換熱器、油管、油泵和蓄熱箱體,蓄熱箱體包括塊狀固體蓄熱材料和包裹在固體蓄熱材料外側的保溫材料,碟式聚光器位於微通道換熱器下方並聚光加熱微通道換熱器中的導熱油,微通道換熱器的輸出端與固體蓄熱材料的輸入端之間、固體蓄熱材料的輸出端與微通道換熱器的輸入端之間均通過油管連通,油管上的油泵將導熱油在微通道換熱器和固體蓄熱材料之間循環輸送,蓄熱箱體兩端分別設有進風管和送風管。
進一步地,碟式聚光器包括太陽光收集器、碟式反光鏡、支架和底座,太陽光收集器貼合於微通道換熱器底面,碟式反光鏡位於太陽光收集器下方並將太陽光收集和發射給太陽光收集器,支架連接於太陽光收集器和碟式反光鏡之間,底座固定支撐於碟式反光鏡底部。
進一步地,微通道換熱器是當量直徑為1000μm的銅製換熱器,相鄰通道均勻布置,間隔1000μm。
進一步地,微通道換熱器的兩端分別裝有集油裝置和分油裝置,微通道換熱器中的導熱油進入集油裝置匯總後,經過油泵的提升進入塊狀固體蓄熱材料提高塊狀固體蓄熱材料的溫度,通過分油裝置回到微通道換熱器,形成循環。
進一步地,若干塊狀固體蓄熱材料成橫向並聯、豎向串聯陣列式連接。
進一步地,碟式聚光器的數量為三個,通過微通道換熱器串聯連接,導熱油的溫度逐級升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該高倍聚光型太陽能蓄熱器使用三級碟式聚光器串聯連接,蓄熱溫度高;(2)使用微通道換熱器,傳熱效率高;(3)具有清潔環保的特點,可廣泛用於供室內採暖、生活用水。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微通道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保溫材料,2.固體蓄熱材料,3.油管,4.油泵,5.集油裝置,6.微通道換熱器,7.支架,8.太陽光收集器,9.分油裝置,10.碟式反光鏡,11.底座,12.進風管,13.送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以下實施例旨在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限定。
如圖1、2所示的一種高倍聚光型太陽能蓄熱器,包括碟式聚光器、微通道換熱器6、油管3、油泵4和蓄熱箱體,蓄熱箱體包括塊狀固體蓄熱材料2和包裹在固體蓄熱材料2外側的保溫材料1,碟式聚光器位於微通道換熱器6下方並聚光加熱微通道換熱器6中的導熱油,微通道換熱器6的輸出端與固體蓄熱材料2的輸入端之間、固體蓄熱材料2的輸出端與微通道換熱器6的輸入端之間均通過油管3連通,油管3上的油泵4將導熱油在微通道換熱器6和固體蓄熱材料2之間循環輸送,蓄熱箱體兩端分別設有進風管12和送風管13。
碟式聚光器包括太陽光收集器8、碟式反光鏡10、支架7和底座11,太陽光收集器8貼合於微通道換熱器6底面,碟式反光鏡10位於太陽光收集器8下方並將太陽光收集和發射給太陽光收集器8,支架7連接於太陽光收集器8和碟式反光鏡10之間,底座11固定支撐於碟式反光鏡10底部。
微通道換熱器6是當量直徑為1000μm的銅製換熱器,相鄰通道均勻布置,間隔1000μm。
微通道換熱器6的兩端分別裝有集油裝置5和分油裝置9,微通道換熱器6中的導熱油進入集油裝置5匯總後,經過油泵4的提升進入塊狀固體蓄熱材料2提高塊狀固體蓄熱材料2的溫度,通過分油裝置9回到微通道換熱器6,形成循環。
若干塊狀固體蓄熱材料2成橫向並聯、豎向串聯陣列式連接。
碟式聚光器的數量為三個,通過微通道換熱器6串聯連接,導熱油的溫度逐級升高。
導熱油在微通道換熱器中被碟式聚光器加熱,利用微通道換熱器,換熱效率能夠提高50%。
使用時,在進風管將空氣送入,利用固體蓄熱材料加熱冷空氣,輸出的熱風可用於室內採暖;同時,使用殼管式換熱器,用熱風使水升溫,供生活用水使用。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