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灃是誰?他有什麼親人?
2023-11-30 17:27:51
都知道,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愛新覺羅·溥儀,但是,誰知道溥儀雖然貴為皇帝,但卻並無實權呢?到底,在清王朝的最後三年,清王朝背後真正的掌權人是誰?為何他有這個能耐凌駕於皇帝溥儀之上呢?
這個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清朝末代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老爸愛新覺羅·載灃。載灃出生於光緒年間,為1883年,他是清朝王室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第五個兒子,他的爺爺是道光帝,他和光緒帝還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呢。從載灃的這一系列的至親來看,我們可以想像到,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下,載灃的身份地位是如何的尊貴。
1901年,18歲的載灃被慈禧派到德國「賠禮道歉」,原因是德國公使克林德在義和團運動中被殺,為了表示清廷的誠意,所以要派一位頂頂尊貴的人去謝罪。正是這次出使德國,載灃堅持大義不跪拜德皇的表現讓大家眼前一亮,除了慈禧,各大朝臣也紛紛把振興國家的希望寄托在了載灃的身上。
既然是國家的希望,那麼載灃的婚姻當然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事。本來,載灃早就定下了一門婚事,但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進佔北京之後,很多貴族害怕遭到聯軍的侮辱全家自盡,載灃的未婚妻就是殉難於此。後來,家裡又給載灃定下一門婚事,所有的事都談妥了,只差舉行婚禮這一步,偏偏半路殺出來一個慈禧太后,為了籠絡兩個顯要家庭,慈禧堅持讓載灃悔婚,改和瓜爾佳氏舉行婚禮。
1903年,載灃就已經當上了隨扈大臣;1906年,載灃又任正紅旗滿族都統。此時的載灃,不僅官居一品,更有著超越品級的親王爵位。看來慈禧的確有讓他執掌朝政的意向,她把載灃送進軍機處學習鍛鍊,又給予載灃各種特別待遇,臨終時,終於說出了她的目的,想要載灃輔政,讓載灃年僅3歲的兒子溥儀來當皇帝。從此,載灃開始了三年的艱難輔政。
載灃輔政最大的敵人就是袁世凱,袁世凱掌管著北洋新軍,位高權重,再加上袁曾背叛過光緒帝,所以載灃對其十分忌憚,執政之初就撤了袁世凱的職務。沒有了袁世凱的威脅,朝政完全落在了載灃的手裡,作為宣統帝溥儀的父親,他當然不會傷害自己的兒子,還特別關心溥儀的學習情況。
不管怎樣,清皇室氣數已盡,就算載灃再努力,最後也還是滅亡了。很多人都把清朝滅亡的罪算在了載灃的身上,也有很多人評價載灃的時候說他是個無能的人,但是載灃卻得到了孫中山的稱讚。辛亥革命之際,載灃毅然辭去了執政大臣的職務,退居一線,回歸平靜的生活。孫中山在清王朝滅亡以後拜會了載灃的醇王府,大大誇贊了載灃,最後還和載灃相約下一次接受載灃的拜訪。可惜沒等到載灃登門造訪,孫中山就辭世了。
載灃是一個品性忠厚,以誠待人的人,也許他在執政的三年當中表現不算最佳,但是他看清時勢,急流勇退的做法卻得到很多人的認同。當溥儀當起了偽滿洲皇帝以後,溥儀多次寫信邀請載灃搬過去和他一起住,但是載灃沒有答應。溥儀埋怨過自己這位父親,認為他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孩子,是個懦弱的人,載灃也只是微笑應對,並不過多的解釋,表示兒子你開心就好。
載灃只是一個做了自己的分內事的晚晴政治家而已,個人認為不能把清朝的滅亡算到他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