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4:22:06
專利名稱: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農業機械領域,涉及收穫機械,具體涉及一種玉米大 豆聯合收割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小麥聯合收割機,包括機架,駕駛室,動力傳動機構,撥禾器, 割臺,脫粒滾筒,清選機構,儲糧箱,秸稈切碎滾刀。小麥聯合收割機發 展較快,基本上代替了農民用鐮刀收割及捆、運、垛,脫粒、清選等繁重 勞動;但是,秋季主要作物玉米、大豆的聯合收割進展緩慢,近年來投入 市場的玉米收穫機械,只能解決玉米秸稈田間收割,或玉米穀場脫粒,而 小麥聯合收割機不適用於玉米、大豆的聯合收穫作業,小麥聯合收割機閒 置,不僅農民仍需要付出艱辛勞動,而且延誤收穫時機,對糧食安全、騰 茬備播不利。
實用新型內容
設計人在多年從事小麥、玉米、大豆收穫活動中,發現現有的玉米、 大豆收穫機械以及小麥聯合收割機存在著上述缺陷,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玉 米大豆聯合收割機,能夠較好地解決玉米或大豆的聯合收穫難題。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在現有小麥聯 合收割機結構基礎上加以改進,設計一種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其結構包 括機架,駕駛室,動力傳動機構,撥禾器,割臺,脫粒滾筒,清選機構,
儲糧箱。
其中所述撥禾器的撥禾杆採用彈性撥禾杆,即在小麥聯合收割機撥禾
器撥禾杆接近根部設彈簧段;割臺採用增設副割臺,在小麥聯合收割機割 臺板上接設可拆卸臺板;脫粒滾筒的脫粒杆採用"三結合"脫粒杆,在小 麥聯合收割機脫粒滾筒的脫粒杆上依次設置螺紋段,釘齒段、分離板段相 結合的脫粒杆;清選機構的清選篩採用鋸齒狀清選篩,在小麥聯合收割機 清選機構的雙層清選篩的每副篩框內設鋸齒狀篩面,篩孔呈園孔,設在迎 風側坡面上。
本實用新型採取以上技術措施對現有小麥聯合收割機的撥禾器撥禾 杆,割臺,脫粒滾筒,清選篩的結構形狀加以改進,保留其它結構及其相 互位置連接關係,由於將小麥撥禾杆改為彈性撥禾杆並適當加粗,能夠解 決玉米秸稈髙粗,大豆稈蔓低長難以撥理的問題;由於將小麥割臺增加副 割臺,可以加長割臺,能夠適應玉米秸稈、大豆蔓長的特點,使玉米、大 豆禾稈順利切割並餵入;由於將脫粒滾筒的脫粒杆由原有的螺紋加分離板 改為"三結合"脫粒杆,並適當減低滾筒轉速,從而較好地解決玉米禾稈、 大豆稈蔓推進,提髙籽粒脫淨率,降低籽粒破碎率,同時禾稈被絞碎,代 替小麥秸稈切碎滾刀,便於實現秸稈還田;由於將清選篩改為鋸齒狀清選 篩,較好地解決了風選與篩選相配合清選玉米、大豆籽^^大的問題,提高 了清選率,減少了損失率和含雜率;由於本實用新型將小麥聯合收割機上 述部分構件改進後不改變其它結構及其相互關係,所以本實用新型首先制 造簡單,成本降低,容易實施,第二能夠使小麥聯合收割機與本實用新型 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互補,實現一機多用;第三提髙了小麥聯合收割機的
利用程度,夏季收麥,秋季收玉米大豆,減輕了農民負擔,提髙收穫機械
化水平。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表示其中脫粒滾筒結構示意圖; 圖3表示其中清選篩結構形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的具 體結構,其特徵和優點更加清楚。
本實用新型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的實施例1 ,參見圖1 ,其結構包括: 駕駛室l,動力傳動機構(圖中未示),撥禾器2,割臺3,脫粒滾筒5, 清選機構的清選篩6 ,儲糧箱4 。其中撥禾器2的撥禾杆2.1採用彈性撥禾 杆;其中割臺3採用在現有小麥割臺上增設可拆卸臺板3.1,與原臺板拼接 成加長割臺;脫粒滾筒5的脫粒杆,參見圖2,採用由螺紋段5.1,釘齒段 5.2,分離板段S.3相結合的"三結合"脫粒杆;清選篩6的上下層篩的篩 面6.1,參見圖3,採用鋸齒狀篩面,篩孔為圓形孔,篩孔布設在迎風側坡 面上。
本實用新型的這種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其設計方案經在現有小麥聯 合收割機上改制後,樣機經秋季玉米大豆田試運行作業,深受農機,農戶, 機手等部門好評,盼望早日批量投產,推廣應用。本機也適應於其它秋季 豆科作物聯合收割。
權利要求1、一種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包括機架,駕駛室,動力傳動機構,撥禾器,割臺,脫粒滾筒,清選機構,儲糧箱,其特徵是在撥禾器的撥禾杆接近根部設彈簧段,在割臺板上接設可拆卸臺板,在脫粒滾筒的脫粒杆上依次設置螺紋段,釘齒段,分離段,在清選機構的雙層清選篩的每副篩框內設鋸齒狀篩面,篩孔呈圓孔設在迎風側坡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農業收穫機械領域提供了一種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主要特點是在現有小麥聯合收割機結構基礎上,將撥禾杆改為彈性撥禾杆,將割臺改為增加副臺板,脫粒滾筒的脫粒杆改為三結合式脫粒杆,清選篩改為鋸齒狀清選篩,具有製造簡單,成本低,一機多用,夏秋互補,減輕農民負擔,提高秋季作物收穫效率等優點,各項指標經考核均符合標準。
文檔編號A01F12/44GK201182082SQ200720092340
公開日2009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15日
發明者剛 郭 申請人:剛 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