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式空濾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10:12:1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濾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溼式空濾器。
背景技術:
溼式空濾器在中小功率拖拉機進氣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空濾器密封結構簡單,由上桶組件、下桶組件、密封圈和濾網組件組成,上桶組件中的進氣管和濾網組件以及上下桶體之間均套設有環形密封圈進行密封,該種環形密封圈與上述部件之間簡單套設,不僅密封效果差,而且在使用及保養過程中容易脫落,空氣中的灰塵顆粒通過縫隙進入空濾器,帶有顆粒及灰塵的空氣不經過底部機油的吸附、過濾就進入發動機,容易造成發動機早期磨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溼式空濾器,採用徑向密封與端面密封組合的密封結構形式,提高內部各部件之間的密封效果,提高空濾器的過濾性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溼式空濾器,包括內部中空的上桶體和下桶體,所述上桶體的下端敞口,所述下桶體的上端敞口,所述下桶體的上端套入所述上桶體的下端內並與上桶體的內壁臺階對應,且所述上桶體與所述下桶體之間通過鎖扣鎖緊為一體;
所述上桶體內固定設有進氣管,所述進氣管延伸進入所述下桶體內,位於所述上桶體內的所述進氣管上固定套設有上濾芯組件,位於所述下桶體內的進氣管上固定套設有下濾芯組件,所述進氣管與所述下濾芯組件之間套設有第一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凸緣位於所述上濾芯組件與所述下濾芯組件之間;
所述下桶體上端敞口處的內壁臺階與所述上桶體下端敞口處的所述內壁臺階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下端設有下端凸緣,且所述進氣管的下端插入所述下端凸緣的凹槽內;
所述下濾芯組件的濾芯外桶體的上端凸緣插入對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凹槽內。
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於在溼式空濾器內部的進氣管與下濾芯組件之間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上端凸緣位於上濾芯組件與下濾芯組件之間,因而位於進氣管與下濾芯組件之間的第一密封圈形成該位置的徑向密封,位於上濾芯組件與下濾芯組件之間的上端凸緣形成該位置的端面密封,因而大大提高了進氣管與上下濾芯組件之間的密封性,避免從進氣管下端流出的未過濾空氣直接從進氣管、下濾芯組件以及濾芯組件之間的縫隙流到上部後進入發動機;由於在下桶體上端敞口處的內壁臺階與上桶體下端敞口處的內壁臺階之間套設有第二密封圈,因而分別頂靠在上下桶體內壁臺階處的第二密封圈的兩端形成上下桶體之間的端面密封,位於上下桶體內壁臺階之間的第二密封圈形成上下桶體之間的徑向密封,從而極好地避免了外部空氣直接從上下桶體的扣合連接處進入桶體內部,空氣未經過濾直接進入發動機內部的問題,密封圈整體結構簡單,密封效果大大提高。
由於第一密封圈的下端設有下端凸緣,且進氣管的下端插入下端凸緣的凹槽內;下濾芯組件的濾芯外桶體的上端凸緣插入對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凹槽內。因而在維護溼式空濾器時,將下桶體打開更換內部過濾油液時,由於第一密封圈與進氣管連接,第二密封圈與下濾芯組件的外桶體連接,因而不會因為沒有下桶體的支撐後而掉落,避免了因漏掉密封圈而導致重新安裝的溼式過濾器密封效果差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所示:1-上桶體,10-進氣管,11-上濾芯組件,12-內壁臺階,2-下桶體,20-下濾芯組件,200-濾芯外桶體,21-內壁臺階,3-第一密封圈,30-上端凸緣,31-下端凸緣,310-凹槽,4-第二密封圈,40-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中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溼式空濾器,包括內部中空的上桶體1和下桶體2,上桶體1的下端敞口,下桶體2的上端敞口,下桶體2的上端套入上桶體1的下端內並與上桶體1的內壁臺階12對應,且上桶體1與下桶體2之間通過鎖扣使得上桶體1的內壁臺階12緊緊壓在下桶體2的上端部上,從而實現上桶體1與下桶體2連為一體。
上桶體1內固定設有進氣管10,進氣管10延伸進入下桶體2內,位於上桶體1內的進氣管10上固定套設有上濾芯組件11(圖1中上濾芯組件進行了簡化表達),位於下桶體2內的進氣管10上固定套設有下濾芯組件20(圖1中下濾芯組件進行了簡化表達),進氣管10與下濾芯組件20之間套設有第一密封圈3,且第一密封圈3的上端凸緣30位於上濾芯組件11與下濾芯組件20之間,且上端凸緣30緊緊頂靠在上濾芯組件11和下濾芯組件20之間;第一密封圈3的下端設有下端凸緣31,且進氣管10的下端插入下端凸緣31的凹槽310內。
如圖2中所示,下桶體2上端處的內壁臺階21與上桶體1下端處的內壁臺階12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4在上下桶體利用鎖扣連接時,正好被壓緊在上桶體1的內壁臺階12與下桶體2的內壁臺階21之間。
下濾芯組件20的濾芯外桶體200的上端凸緣插入對應的第二密封圈4的凹槽40內。
工作原理進行簡單說明:外界空氣從進氣管10的上端進入,流到進氣管10的下端進入下桶體2內的機油內部過濾,此時空氣中較大的固體顆粒被過濾掉,然後空氣再進入下濾芯組件20的第二次過濾,繼續上升到達上濾芯組件11內進行第三次過濾,之後從出氣孔(圖中未示出)進入發動機內部,在上述空氣流動的過程中,若是沒有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4的存在,那麼從進氣管10下端流出的空氣會有一部分從進氣管10、下濾芯組件20和上濾芯組件11之間的縫隙中直接進入發動機中,同時外部的空氣也會從上桶體1與下桶體2的端部敞口連接處的縫隙進入溼式過濾器內部,然後再直接進入發動機內,從而造成發動機的早期磨損問題,通過設置的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4,利用端面與徑向組合的密封方式,大大提高了過濾器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