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樁用板鉤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0:40:16 3
專利名稱:一種管樁用板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吊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管樁用板鉤。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混凝土管樁的製作和搬運過程中需要航車,航車與管樁之間需要吊索和板鉤,起吊時,多採用兩種方式,其一、用鋼絲繩纏繞管樁後,用板鉤反掛鋼絲繩進行兩點式捆綁起吊,在費工費時的同時,鋼絲繩綁紮易產生滑移現象,存在著安全隱患;其二、工人用手拉動板鉤,將其固定在管樁的樁孔位置,由於板鉤由金屬製成,易滑手,不易操作且板鉤設計較簡單,也存在著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全可靠、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的管樁用板鉤,包括吊耳,其特徵在於吊耳由上吊耳與下吊耳構成,所述上吊耳的底部與下吊耳的頂部中間通過固定鎖連接,所述上吊耳的一端設置有一手持孔,上吊耳的頂部設置有一吊孔。所述的手持孔為長條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在板鉤上設置有手持孔,使得操作人員更加容易的操作板鉤,使其不易滑落,造成人員傷害,上吊耳的頂部設置有一吊孔,使其鋼絲繩可直接與吊孔連接,吊耳由上吊耳與下吊耳構成,所述上吊耳的底部與下吊耳的頂部中間設置有固定鎖將其固定,使其上、下吊耳可上下移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使用安全可靠,起吊搬運時更加易於操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上吊耳,2-下吊耳,3-固定鎖,4_手持孔,5-吊孔,6-管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上吊耳I的一端設有一形狀為長條形的手持孔4,上吊耳I的頂部開設有一吊孔5,上吊耳I的底部與下吊耳2的頂部中間通過固定鎖3將其固定,所述下吊耳2的突起部分與管樁6的樁孔連接。使用時,操作人員將兩個鋼絲繩套同時掛在板鉤頂端的吊孔5內,操作人員將手放置在上吊耳I 一端的長條形手持孔4內,便可輕鬆安全地將板鉤安放在管樁6兩端的樁孔內,當起重機起鉤收緊鋼絲繩時,使左右板鉤鉤緊管樁6內壁,在起吊工作完成後,起重機吊鉤松繩,左右板鉤在自重作用下會自動脫出。
權利要求1.一種管樁用板鉤,包括吊耳,其特徵在於吊耳由上吊耳(I)與下吊耳(2)構成,所述上吊耳(I)的底部與下吊耳(2)的頂部中間通過固定鎖(3)連接,所述上吊耳(I)的一端設置有一手持孔(4),上吊耳(I)的頂部設置有一吊孔(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樁用板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手持孔(4)為長條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全可靠、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的管樁用板鉤,包括吊耳,其特徵在於吊耳由上吊耳與下吊耳構成,所述上吊耳的底部與下吊耳的頂部中間通過固定鎖連接,所述上吊耳的一端設置有一手持孔,上吊耳的頂部設置有一吊孔。所述的手持孔為長條形。在板鉤上設置有手持孔,使得操作人員更加容易的操作板鉤,使其不易滑落,造成人員傷害,上吊耳的頂部設置有一吊孔,使其鋼絲繩可直接與吊孔連接,吊耳由上吊耳與下吊耳構成,所述上吊耳的底部與下吊耳的頂部中間設置有固定鎖將其固定,使其上、下吊耳可上下移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使用安全可靠,起吊搬運時更加易於操作。
文檔編號B66C1/34GK202864681SQ2012204676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
發明者吳秀敏 申請人:天津永生鑫和管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