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球加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8:38:36 2
專利名稱:一種鋼球加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球加工工藝,特別適用於生產磨礦用鋼球。
邯鄲鋼鐵總廠申請的「球磨鋼球軋後餘熱處理工藝及設備」專利(專利號CN85104240)存在以下不足1.淬火後鋼球溫度為180~300℃,再進行保溫自回火,由於含碳、錳範圍大,鋼球硬度、韌性波動大,且保溫自回火其溫度不易控制和掌握。
2.鋼球硬度提高到45~62HRC,未說明是表面硬度或是平均體積硬度,採用淬火後鋼球溫度為180~300℃,再進行保溫自回火,是達不到62HRC的。
攀枝花礦山公司和原西昌市鐵工廠申請的「鋼球熱處理工藝」專利申請(申請號92108118.9)也存在以下不足1.該工藝只適應於攀枝花生產的U71Mn材質,不適合其它高碳鋼。鋼坯含矽範圍小,只限於0.40%以下,對於含矽大於0.40%的鋼坯,此工藝不適用。
2.該工藝生產的鋼球,硬度在回火3小時後,要下降5~8HRC,且在有酸性腐蝕的有色金屬選礦中使用,不抗酸,不耐磨。
3.回火溫度偏低,時間短。對鋼坯含碳0.78%以上,矽在0.40~0.85%範圍,該工藝不適用,生產出的鋼球破碎率很高,正園率低,影響磨礦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高碳鋼坯,生產高硬度、抗酸、耐磨、質量穩定的鋼球加工工藝。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利用高碳鋼坯,採用選擇鋼坯、下料、加熱、模鍛、預冷、回火、空冷加工工藝。其特徵在於鋼坯含碳為0,78~0.90%,含矽為0.75~0.85%,利用鍛後餘熱,使其預冷到800℃左右開始進入淬火池淬火,淬火介質為清水,水溫不超過30℃,回火溫度為240~250℃,時間為6小時。
本發明與其它工藝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鋼坯含碳、矽高,含碳0.78~0.90%,含矽0.75~0.85%2.淬火時間長,冷卻溫度低,淬火冷卻後鋼球出水溫度易於控制和掌握。
3.回火溫度穩定,生產的鋼球質量穩定,抗酸、耐磨。
4.用該加工工藝生產的鋼球硬度高,其表面硬度為62HRC,心部硬度為56.5HRC,平均體積硬度(AVH)值為60HRC,衝擊韌性值為13j/cm2,5.用該加工工藝生產的鋼球用於選礦廠,其磨礦單耗大大降低,經選礦工業試驗,金堆成鉬業公司卅畝地選廠磨礦單耗由原來的1.0kg/t原礦降低到0.468kg/t原礦,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胡家峪銅礦選礦廠磨礦單耗由原來的0.849kg/t原礦降低到0.51kg/t原礦。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鋼球加工工藝流程是選擇鋼坯→下料→加熱→模鍛→預冷→淬火→回火→空冷→入庫。
各段工藝具體要求如下1.鋼坯選擇鋼坯含碳為0.78~0.90%;含矽0.75~0.85%;錳0.85~0.95%;磷≤0.05%,硫≤0.04%。若有混合坯必須經過嚴格選擇。
2.下料採用熱切,不允許冷切。
3.加熱先將爐體預熱,再投入球坯。既要防止加熱過快,時間過短。又要防止加熱過慢,時間過長。爐體預熱到650℃投坯,再加熱到1050~1150℃後保溫30分鐘再摸鍛。
4.模鍛為了使鋼球具有很好的緻密度和園度,空氣錘重錘不少於30次,輕錘20次以上並隨時清除鍛模內的氧化鐵皮,在空氣錘旁安放小型鼓風機,讓其在模鍛過程中將氧化鐵皮吹淨,避免鋼球出現凹凸現象,讓鋼球保持良好的光結度。
5.預冷鋼球始鍛溫度為1100±30℃,終鍛溫度必須高於880℃以上,鍛後餘熱從880℃左右預冷到800℃左右,鋼球由黃色變為紅色再變為微紅色開始入水液淬火,淬火溫度過低過高都會影響鋼球的體積硬度。
6.淬火淬火池應有足夠的容積,水要長流,嚴防水溫超過30℃,以免影響淬火效果。淬火介質為清水,並不準有肥皂水、油脂等雜質混入,避免水質惡化。隨時清除池內堆積的氧化鐵皮。
7.回火為及時消除淬火應力,防止炸裂應及時回火。回火溫度以任意速度從180℃提高到240~250℃,回火時間從溫度到240℃計時,恆溫6小時,回火介質為50~100號機械油,H2回火油為最佳,回火後空冷至常溫。
權利要求
一種鋼球加工工藝,採用鋼坯選擇、下料、加熱、模鍛、預冷、回火、空冷加工工藝。其特徵在於鋼坯含碳為0,78~0.90%,含矽為0.75~0.85%,利用鍛後餘熱,使其預冷到800℃左右開始進入淬火池淬火,淬火介質為清水,水溫不超過30℃,回火溫度為240~250℃,時間為6小時。
全文摘要
一種鋼球加工工藝,特別適用於生產磨礦用鋼球,其特徵是鋼坯含碳、矽高,利用餘熱淬火,淬火溫度為800±20℃,淬火介質為清水,淬火池水溫不超過30℃,回火溫度為240~250℃,時間為6小時,回火介質為50~100號機械油,回火後空冷至常溫。該工藝易於掌握和控制,鋼球表面硬度為62HRC,中心硬度為56.5HRC,平均體積硬度為60HRC,衝擊韌性為13j/cm
文檔編號C21D9/36GK1160770SQ9610278
公開日1997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1996年3月28日
發明者劉機 申請人: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