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安全警示牌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4:08:01 3
專利名稱:道路安全警示牌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警示標誌,具體涉及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
背景技術:
隨著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機動車輛的數量逐年增多,而出現的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加。當車輛發生故障在路旁臨時檢修時,由於沒有應急警示標誌或警示標誌不明顯而引發的交通事故並不少見。現在隨車配備的警示牌一般是在一個三角形框架裡面固定一個驚嘆號,或者是在三角板內畫出一個驚嘆號。當司機疲勞駕駛或注意力不夠集中,或者遇到陰天、雨雪霧天時,這種靜態的警示牌就很容易被司機忽略,警示效果很差,甚至起不到警示作用。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警示效果較好的道路安全警示牌。道路安全警示牌,包括警示主體和支撐該警示主體的支撐機構;所述警示主體包括由左邊框、右邊框、底邊框組成的三角形框架,以及安裝於底邊框的驚嘆號;所述支撐機構與底邊框連接;所述驚嘆號與底邊框之間安裝有使驚嘆號在三角形框架內晃動的彈簧。其中,所述三角形框架至少有一個角為可拆式連接,左邊框、右邊框和底邊框為可摺疊式連接。其中,所述底邊框兩端分別與左邊框一端和右邊框一端鉸接,左邊框另一端和右邊框另一端可拆卸連接。其中,連接所述驚嘆號的彈簧位於底邊框的中心,所述彈簧與底邊框可摺疊連接。其中,所述三角形框架和驚嘆號表面設有包含反光材料的反光層。其中,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與底邊框的底部鉸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支撐腳,第二固定支架兩端分別設有第二支撐腳,所述第一支撐腳和第二支撐腳著地時處於同一水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和底邊框摺疊時呈長條狀。其中,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與底邊框的底部鉸接。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兩端分別設有第三支撐腳,底邊框兩端分別設有第四支撐腳, 所述第三支撐腳和第四支撐腳著地時處於同一水平面;所述底邊框和固定支架摺疊時呈長條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道路安全警示牌,包括警示主體和支撐該警示主體的支撐機構;所述警示主體包括由左邊框、右邊框、底邊框組成的三角形框架,以及安裝於底邊框的驚嘆號;所述支撐機構與底邊框連接;所述驚嘆號與底邊框之間安裝有使驚嘆號在三角形框架內晃動的彈簧。[0015]本實用新型的道路安全警示牌中的驚嘆號採用彈簧連接,可在三角形框架內不斷地晃動,給司機增加視覺感,這種動態的道路安全警示牌警示效果更好,能有效地減少交通事故,實用性較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摺疊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摺疊狀態示意圖。圖5為放置本實用新型的道路安全警示牌的警示牌收納箱。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1 一左邊框;13—底邊框;I5—彈簧;22—第二固定支架;211—第一支撐腳;231—第三支撐腳;30—警示牌收納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參見圖1、圖2和圖5,道路安全警示牌,包括警示主體和支撐該警示主體的支撐機構;所述警示主體包括由左邊框11、右邊框12、底邊框13組成的三角形框架,以及安裝於底邊框13的驚嘆號14 ;所述支撐機構與底邊框13連接;所述驚嘆號14與底邊框13之間安裝有使驚嘆號14在三角形框架內晃動的彈簧15。該道路安全警示牌中的驚嘆號14採用彈簧 15連接,可在三角形框架內不斷地晃動,給司機增加視覺感,這種動態的道路安全警示牌警示效果更好,能有效地減少交通事故,實用性較強。另外,所述的驚嘆號14可以為扇葉狀, 當不同方向的風吹過時都能不斷地搖晃,警示效果更佳。其中,所述三角形框架至少有一個角為可拆式連接,左邊框11、右邊框12和底邊框13為可摺疊式連接。其中,所述底邊框13兩端分別與左邊框11 一端和右邊框12 —端鉸接,左邊框11 另一端和右邊框12另一端可拆卸連接。其中,連接所述驚嘆號14的彈簧15位於底邊框13的中心,所述彈簧15與底邊框 13可摺疊連接。當道路安全警示牌不使用時,將三角形框架中左邊框11和右邊框12的連接處拆開,並將其摺疊,使左邊框11、右邊框12和底邊框13成一長條狀;另外,將彈簧15和驚嘆號14也摺疊成與底邊框13平行的狀態,節省了佔用的空間,方便攜帶。
12—右邊框; 14一驚嘆號; 21—第一固定支架; ^一固定支架; 221—第二支撐腳; 131—第四支撐腳;[0036]其中,所述三角形框架和驚嘆號14表面設有包含反光材料的反光層。警示主體利用反光層反射的光線來提醒過往的司機和行人,從而起到警示的目的。其中,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1和第二固定支架22,所述第一固定支架 21、第二固定支架22與底邊框13的底部鉸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支撐腳211,第二固定支架22兩端分別設有第二支撐腳221,所述第一支撐腳211和第二支撐腳221著地時處於同一水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第二固定支架22和底邊框13摺疊時呈長條狀。為了防止該道路安全警示牌因碰撞或擠壓等原因造成的損壞,不使用時可以將其放置於警示牌收納箱30裡,攜帶也很方便。實施例二參見圖3和圖4,實施例二相對於實施例一的區別點在於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固定支架23,所述固定支架23與底邊框13的底部鉸接。其中,所述固定支架23兩端分別設有第三支撐腳231,底邊框13兩端分別設有第四支撐腳131,所述第三支撐腳231和第四支撐腳131著地時處於同一水平面;所述底邊框 13和固定支架23摺疊時呈長條狀。該實施例中的支撐機構只含有一個固定支架,配合底邊框13使用同樣起到兩個固定支架的支撐作用,節省了材料,結構更加簡單。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1.道路安全警示牌,包括警示主體和支撐該警示主體的支撐機構;所述警示主體包括由左邊框、右邊框、底邊框組成的三角形框架,以及安裝於底邊框的驚嘆號;所述支撐機構與底邊框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驚嘆號與底邊框之間安裝有使驚嘆號在三角形框架內晃動的彈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其特徵在於所述三角形框架至少有一個角為可拆式連接,左邊框、右邊框和底邊框為可摺疊式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邊框兩端分別與左邊框一端和右邊框一端鉸接,左邊框另一端和右邊框另一端可拆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其特徵在於連接所述驚嘆號的彈簧位於底邊框的中心,所述彈簧與底邊框可摺疊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其特徵在於所述三角形框架和驚嘆號表面設有包含反光材料的反光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與底邊框的底部鉸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支撐腳,第二固定支架兩端分別設有第二支撐腳,所述第一支撐腳和第二支撐腳著地時處於同一水平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和底邊框摺疊時呈長條狀。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與底邊框的底部鉸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支架兩端分別設有第三支撐腳,底邊框兩端分別設有第四支撐腳,所述第三支撐腳和第四支撐腳著地時處於同一水平面;所述底邊框和固定支架摺疊時呈長條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道路安全警示牌,屬於交通安全警示標誌,包括警示主體和支撐該警示主體的支撐機構;所述警示主體包括由左邊框、右邊框、底邊框組成的三角形框架,以及安裝於底邊框的驚嘆號;所述支撐機構與底邊框連接;所述驚嘆號與底邊框之間安裝有使驚嘆號在三角形框架內晃動的彈簧。本實用新型的道路安全警示牌中的驚嘆號採用彈簧連接,可在三角形框架內不斷地晃動,給司機增加視覺感,這種動態的道路安全警示牌警示效果更好,能有效地減少交通事故,實用性較強。
文檔編號G09F13/16GK202093772SQ20112020137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5日
發明者李瀧華 申請人:李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