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3:11:56
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其包括至少一個承帶區。承帶區內設有環繞在多楔帶輪的外周上的多個軸向間隔開的帶槽和形成在各帶槽的兩邊的帶槽壁。其中,各個帶槽壁的徑向高度構造成從軸向的兩端到中間依次遞減。本實用新型的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可以有效地保證安裝在該多楔帶輪的多楔帶不會出現兩邊翹起、翻邊等情況,從而可以避免多楔帶在多楔帶輪上出現打滑或脫落等情況。
【專利說明】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
【背景技術】
[0002]在發動機【技術領域】中,多楔帶傳動憑藉自身聚集了平帶傳動的柔韌性和V帶傳動的大功率傳動的特點,已經完全取代了平帶傳動和V帶傳動。在多楔帶傳動的結構中,由於現有的多楔帶輪的帶槽的槽頂的軸向截面的連線趨近於直線,使得因工作時間較長而疲勞的多楔帶會發生兩邊翹起、翻邊等情況,從而導致翻邊處的多楔帶無法與多楔帶輪緊密貼合,嚴重時會致使多楔帶在多楔帶輪上出現打滑或脫落等狀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可以有效地保證安裝在該多楔帶輪的多楔帶不會出現兩邊翹起、翻邊等情況,從而可以避免多楔帶在多楔帶輪上出現打滑或脫落等情況。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其包括至少一個承帶區。承帶區內設有環繞在多楔帶輪的外周上的多個軸向間隔開的帶槽和形成在各帶槽的兩邊的帶槽壁。其中,各個帶槽壁的徑向高度構造成從軸向的兩端到中間依次遞減。
[0005]在一個實施例中,各個帶槽壁的頂端的軸向截面的連線為弧形線。
[0006]在一個實施例中,各個帶槽壁的頂端的軸向截面的連線為兩條以有一定角度相交的線。
[0007]在一個實施例中,各個帶槽的深度均相等。
[0008]在一個實施例中,在相鄰兩個承帶區之間設有間隔部。
[0009]在一個實施例中,間隔部在徑向上高於所有帶槽壁的頂端。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可以有效地保證多楔帶的兩邊與多楔帶輪緊密貼合,從而確保安裝在該多楔帶輪的多楔帶不會出現兩邊翅起、翻邊等情況,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多楔帶在多楔帶輪上出現打滑或脫落等情況。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與傳統多楔帶輪的結構基本相同,使得它們加工工藝基本相同,從而確保加工成本的變動較小,由此便於繼續實施推廣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在下文中將基於實施例並參考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
[0012]圖1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示意性顯示了圖1所示多楔帶輪的帶槽壁和帶槽所在之處的軸向截面圖。
[0014]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附圖並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
【具體實施方式】[0015]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6]圖1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100。該多楔帶輪100包括至少一個環繞在多楔帶輪100的外周上的承帶區5。多個承帶區5沿軸向隔開地分布在該多楔帶輪100的外周上,其數量取決於多楔帶輪100需要帶動的裝置或機構。承帶區5內設有環繞在該多楔帶輪100的外周上的多個軸向間隔開的帶槽和形成在各個帶槽I的兩邊的帶槽壁2。容易理解,帶槽壁2的總數量需要比帶槽I多一個。
[0017]如圖2所示,在兩個相鄰的承帶區5之間設有間隔部4。間隔部4在徑向上高於所有帶槽壁2的頂端。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因疲勞失效而發生跳動的多楔帶幹擾相鄰的承帶區5上的多楔帶正常使用。
[0018]為了有效解決多楔帶因疲勞而出現兩邊翹起、翻邊等情況,可將各個帶槽壁2的徑向高度構造成從軸向的兩端到中間依次遞減。這樣結構可優先選擇兩種實施方式,一種是各個帶槽壁2的頂端的軸向截面的連線、即圖2所示線3為弧形線,而另一種各個帶槽壁2的頂端的軸向截面的連線為兩條以有一定角度相交的線。這兩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不僅可以預防多楔帶的出現兩邊翹起、翻邊等情況,而且還利於平衡傳動時的多楔帶的內部受力,從而延長多楔帶的使用壽命。
[0019]容易理解,當各個帶槽I的深度均相等的時候,才能有效地保證每個帶槽I與多楔帶上的相應配合處的配合效果相等,以便利於平衡傳動時多楔帶的內部受力,延長多楔帶的使用壽命。
[002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100,可以有效地保證安裝在該多楔帶輪100的多楔帶不會出現兩邊翹起、翻邊等情況,從而可以避免多楔帶在多楔帶輪100上出現打滑或脫落等情況。
[0021]雖然已經參考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改進並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換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結構衝突,各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項技術特徵均可以任意方式組合起來。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文中公開的特定實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權利要求的範圍內的所有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發動機的多楔帶輪,包括至少一個承帶區,所述承帶區內設有環繞在所述多楔帶輪的外周上的多個軸向間隔開的帶槽和形成在各所述帶槽的兩邊的帶槽壁,其特徵在於,各個所述帶槽壁的徑向高度構造成從軸向的兩端到中間依次遞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帶輪,其特徵在於,各個所述帶槽壁的頂端的軸向截面的連線為弧形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帶輪,其特徵在於,各個所述帶槽壁的頂端的軸向截面的連線為兩條以有一定角度相交的線。
4.根據權利要求1到3中任一項所述的多楔帶輪,其特徵在於,各個所述帶槽的深度均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1到3中任一項所述的多楔帶輪,其特徵在於,在相鄰兩個所述承帶區之間設有間隔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楔帶輪,其特徵在於,所述間隔部在徑向上高於所有所述帶槽壁的頂端。
【文檔編號】F16H55/38GK203743372SQ201320860067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4日
【發明者】諶曉華, 邱鵬, 陳昌平 申請人:一汽海馬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