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冬至之夜作文【精選】
2023-12-02 23:01:01 3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16快樂的冬至之夜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快樂的冬至之夜
傾聽著2016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快樂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來到了外婆家,想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溫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樂呵呵的迎接我們呢!
該吃晚飯了,外婆端來兩碗赤豆糯米飯,笑著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我聽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長大!弟弟也想早點長大,一邊誇飯香,一邊埋頭「苦幹」哩。
吃完飯,我開始聽外公講有關冬至的傳說,「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還有,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百鬼夜行,午夜12點鬼門開,晚上記得早點回家睡覺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嚇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騙你的啦!」外婆笑著說。「不過,也應該早點睡,添歲嘛!」在全家的笑聲之中,我想起了杜甫的《小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第二天醒來,是冬至節,太陽開始回來了,春天也越來越近……
篇二:快樂的冬至之夜
今天是冬至,冬至的晚上是我們的湯圓之夜,每家每戶都要吃湯圓,一想到晚上的湯圓,我覺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提著籃子,到超市去買湯圓的粉,準備晚上做湯圓吃。
到了晚上,爸爸拿起媽媽早上買的湯圓粉開始做湯圓了。爸爸先把儒米粉放在少量的水裡浸泡一會兒,還用手和一和,讓儒米糰更軟一些。弄好後,爸爸將儒米糰放到一個容器裡。開始搓湯圓,我拿一些儒米糰,搓成一個小湯圓。我又照樣做了幾個。做完以後,水正好開了,爸爸把湯圓放到鍋裡。接下來就是等了。
過了5分鐘多,湯圓的皮變軟了,我想:真想嘗一嘗自己的手藝,一定好吃。於是爸爸給我撈了一碗給我嘗。我也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好吃,太好吃了。」爸爸邊吃邊說。「啊,真是舌甜滑潤,肥而不膩,儒米不沾。」媽媽也邊吃邊說。於是我快快的吃想再吃一碗。
過一會兒,湯圓全吃完了。但是媽媽還要吃。沒辦法,「將軍」之命不的不聽,我們只好拿剩下的儒米粉再做。
這個冬至之夜我們吃湯圓吃的很開心,湯圓好好吃,真希望以後還可以經常吃!
篇三:快樂的冬至之夜
今夜是冬至夜。三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我家裡卻溫暖如春,洋溢著節日的快樂氣氛。
「吃了湯圓大一歲」。今晚要吃湯圓了,這是冬至的傳統習俗,而且媽媽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湯圓。我們高興得在大廳裡歡呼雀躍。
只見媽媽先打來幾勺白花花的湯圓粉,接著加了些溫水與湯圓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湯圓和成了一團。我用手一捏,覺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軟滑有彈性。我們照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揪些小麵團,先把小麵團搓成一長條,接著把長條分成寸長的一段段,然後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兩手輕輕揉搓,一個小圓子的湯圓就誕生了。
水開了,我們把一個個潔白的小圓子放進鍋裡,一個個湯圓像愛睡的小娃娃靜靜地躺在鍋底。不一會兒,水又開了,湯圓像一個個打著哈欠、調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來。媽媽連忙把火力關小,個個湯圓在鍋裡不斷地翻滾著。又過了一會兒,湯圓皮軟了,熟了。
一碗碗熱騰騰的湯圓出鍋了,上面還撒著用白糖、芝h和花生磨成的糖料,頓時,我的眼睛亮了,嗅覺也靈了,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圓圓胖胖的湯圓往嘴邊送,太燙了,又連忙擱回碗裡,可是實在又饞得很,只好翻來覆去地把那個湯圓左吹右吹,待它稍稍涼了,又忍不住地往嘴裡送,一口咬下去。那湯圓色滑潔白,滋潤香甜,爽滑軟糯,不粘筷,不粘牙,味道太美了!表妹和表弟也在一旁皺著眉頭,閉著眼,大張著口,唏噓唏噓地狼吞虎咽,真是太甜蜜了!
吃湯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可惜爸爸卻獨自一人在外地出差,今晚我更想念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