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23:00:11 1

本發明涉及食油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食用油加工廠剛加工的食用油,一般都暫時存放在圓柱形的食用油貯罐裡,因為剛加工的食用油一般都含有少量的雜質,所以長期用於存放食用油的貯存罐,它的底部常常會存有沉澱物。需要清除,現有的清除方式都是將食用油全部傾倒完後再進行人工清除,無法在裝有物料的情況下進行定期清除。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包括:貯存罐、驅動裝置、傳感器和控制裝置,其中:
貯存罐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罐體、下罐體、位於上罐體和下罐體之間的圓形板件以及位於圓形板件下方的分隔板;所述下罐體的底部設有排廢口和濾油口,排廢口處安裝有第一電磁閥,濾油口處安裝有過濾網和第二電磁閥;所述圓形板件、分隔板均水平布置,圓形板件的板面上設有多個第一通槽,各第一通槽在圓形板件上環形均布,分隔板上設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的數量與第一通槽的數量一致,各第二通槽在分隔板上環形均布;所述圓形板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其處於第一位置時,圓形板件上的各第一通槽與分隔板上各第二通槽按序一一對應彼此連通,以在上罐體、下罐體之間形成多條連通二者通道,當其處於第二位置時,圓形板件上的各第一通槽與分隔板上的各第二通槽交錯布置並在上罐體、下罐體之間形成使二者的內腔相互隔絕的封閉面;
驅動裝置用於驅動圓形板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進行切換;
傳感器安裝在下罐體內部用於對下罐體底部沉澱物的厚度進行檢測;
控制裝置分別與傳感器、驅動裝置和電磁閥連接,控制裝置用於獲取傳感器的檢測數據並根據獲取的數據值控制驅動裝置動作,以使動圓形板件進入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且當圓形板件進入第二位置時,控制裝置控制第二電磁閥開啟並在第二電磁閥開啟後的第t分鐘後控制第一電磁閥開啟。
優選地,圓形板件的輪緣上設有齒。
優選地,驅動裝置包括傳動齒輪、主軸和電機,所述傳動齒輪固定安裝在主軸上並與圓形板件嚙合,電機用於驅動主軸轉動。
優選地,上罐體內設有與其內壁固定的刮板,刮板的下表面與圓形板件的上表面接觸。
優選地,下罐體的內腔為上寬下窄的錐形腔。
優選地,下罐體的最低處設有排渣通道;所述排廢口位於排渣通道遠離下腔室的一端;所述濾油口位於下罐體靠近排渣通道的一側。
優選地,下罐體的外周設有繞其環形布置的環形槽,環形槽的底面位於所述濾油口所在面的下方並與該濾油口所在面之間具有高度差。
優選地,環形槽具有循環口,循環口連接有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具有出口,其出口與上罐體的內腔連通。
優選地,還包括用於對環形槽內部油位進行檢測的液位傳感器,該液位傳感器與控制裝置連接並向控制裝置發送檢測數據,控制裝置根據接收的數據控制回油管路動作,以將環形槽內的油輸送至上罐體內。
優選地,第一通槽為扇形槽。
優選地,第二通槽為扇形槽。
本發明中,通過對貯存罐的結構進行設置,使其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罐體、下罐體、位於上罐體和下罐體之間的圓形板件以及位於圓形板件下方的分隔板,並通過對圓形板件以及分隔板件的結構進行設置,使二者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下可以使上罐體、下罐體的內腔在連通和封閉之間自由切換,以使上罐體、下罐體的內腔在連通狀態下,罐體雜質通過連通二者的通道沉澱到下罐體的底部;使上罐體、下罐體的內腔在封閉狀態下,使沉澱在下罐體內沉澱物與上罐體內的食用油分隔開。通過在下罐內安裝傳感器,並利用該傳感器與控制裝置相互配合對上罐體和下罐體之間的連通或封閉進行自動控制,其具體工作過程是:初始狀態下,圓形板件處於第一位置,使上罐體和下罐體的內腔連通,而傳感器對下罐體底部沉澱物的厚度進行實時檢測,當其厚度達到預定值時,控制裝置便控制驅動裝置動作,使圓形板件進入第二位置,使上罐體和下罐體的內腔彼此封閉,並在此狀態下,控制第二電磁閥開啟,以將下罐體內部的油分排出,然後控制裝置再控制第一電磁閥開啟,以使殘留在下罐體內部的雜質排出。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通過傳感器和控制裝置的相互配合,實現了對貯存罐底部雜質自動清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中所述圓形板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中所述圓形板件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2,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包括:貯存罐、驅動裝置、傳感器和控制裝置,其中:
貯存罐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罐體1、下罐體2、位於上罐體1和下罐體2之間的圓形板件以及位於圓形板件3下方的分隔板4;所述下罐體2的底部設有排廢口和濾油口,排廢口處安裝有第一電磁閥5,濾油口處安裝有過濾網和第二電磁閥6;所述圓形板件3、分隔板4均水平布置,圓形板件3的輪緣上設有齒,圓形板件3的板面上設有多個第一通槽,各第一通槽在圓形板件3上環形均布,分隔板4上設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的數量與第一通槽的數量一致,各第二通槽在分隔板4上環形均布,且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均為扇形槽;所述圓形板件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其處於第一位置時,圓形板件3上的各第一通槽與分隔板4上各第二通槽按序一一對應彼此連通,以在上罐體1、下罐體2之間形成多條連通二者通道,當其處於第二位置時,圓形板件3上的各第一通槽與分隔板4上的各第二通槽交錯布置並在上罐體1、下罐體2之間形成使二者的內腔相互隔絕的封閉面。
驅動裝置包括傳動齒輪7、主軸8和電機,所述傳動齒輪7固定安裝在主軸8上並與圓形板件3嚙合,電機用於驅動主軸8轉動,從而帶動圓形板件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自由切換;傳感器安裝在下罐體2內部用於對下罐體2底部沉澱物的厚度進行檢測;控制裝置分別與傳感器、驅動裝置和電磁閥連接,控制裝置用於獲取傳感器的檢測數據並根據獲取的數據值控制驅動裝置動作,以使動圓形板件3進入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且當圓形板件3進入第二位置時,控制裝置控制第二電磁閥6開啟並在第二電磁閥6開啟後的第t分鐘後控制第一電磁閥5開啟。
本發明通過對貯存罐的結構進行設置,使其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罐體1、下罐體2、位於上罐體1和下罐體2之間的圓形板件3以及位於圓形板件3下方的分隔板4,並通過對圓形板件3以及分隔板4件的結構進行設置,使二者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下可以使上罐體1、下罐體2的內腔在連通和封閉之間自由切換,以使上罐體1、下罐體2的內腔在連通狀態下,罐體雜質通過連通二者的通道沉澱到下罐體2的底部;使上罐體1、下罐體2的內腔在封閉狀態下,使沉澱在下罐體2內沉澱物與上罐體1內的食用油分隔開。通過在下罐內安裝傳感器,並利用該傳感器與控制裝置相互配合對上罐體1和下罐體2之間的連通或封閉進行自動控制,其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初始狀態下,圓形板件3處於第一位置,使上罐體1和下罐體2的內腔連通,而傳感器對下罐體2底部沉澱物的厚度進行實時檢測,當其厚度達到預定值時,控制裝置便控制驅動裝置動作,使圓形板件3進入第二位置,使上罐體1和下罐體2的內腔彼此封閉,並在此狀態下,控制第二電磁閥6開啟,以將下罐體2內部的油分排出,然後控制裝置再控制第一電磁閥5開啟,以使殘留在下罐體2內部的雜質排出。
此外,本實施例中,上罐體1內設有與其內壁固定的刮板9,刮板9的下表面與圓形板件3的上表面接觸,以使圓形板件3在轉動過程中可以將沉澱在其上板面上的沉澱物刮趕至第一通槽處,使其掉落至下罐體2的底部。
此外,本實施例中,下罐體2的內腔為上寬下窄的錐形腔,下罐體2的最低處設有排渣通道10;所述排廢口位於排渣通道10遠離下腔室的一端;所述濾油口位於下罐體2靠近排渣通道10的一側,以方便下罐體2內油分與雜質的分離和雜質的順利排出。下罐體2的外周設有繞其環形布置的環形槽11,環形槽11的底面位於所述濾油口所在面的下方並與該濾油口所在面之間具有高度差,環形槽11的設置可以對下罐體2過濾後油分進行收集。且本實施例中,環形槽11具有循環口,循環口連接有回油管路12,所述回油管路12具有出口,其出口與上罐體1的內腔連通,從而可以將環形槽11收集的油分重新輸送至上罐體1內。
此外,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用於對環形槽11內部油位進行檢測的液位傳感器,該液位傳感器與控制裝置連接並向控制裝置發送檢測數據,控制裝置根據接收的數據控制回油管路12動作,以將環形槽11內的油輸送至上罐體1內。從而實現對回油管路12動作的自動化控制。
由上可知,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貯存裝置自動排渣控制系統,通過傳感器和控制裝置的相互配合,實現了對貯存罐底部雜質自動清除。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