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調式光澤度儀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0:00:11 1
專利名稱:角度可調式光澤度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量光澤度的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測量油漆塗料、塑料、陶 瓷以及金屬表面光澤程度的角度可調式光澤度儀。
背景技術:
現有的多角度光澤度儀中,一般構造為三個測量角度部件按照標準組裝在一個機 械裝置上,每個角度都需要分別獨立的光源,和光電感應器。在測量的時候三個角度都會工 作。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只需要測量某一特定的材料的光澤程度。而對於不同的材料, 國家標準對其測量角度也是不同的。顯然單一角度的光澤度儀只限於對於一種材料的標準 化測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光澤度儀的缺陷,提供一種多種測量角度的角度可調式光 澤度儀。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角度可調式光澤度儀,包括外殼,外殼底部設有測 試窗口,其特徵在於,外殼內沿測試窗口的垂直中心線左右對稱設置有發射旋轉板和接收 旋轉板,發射旋轉板上設有發射通道,發射通道中依次設有光源、毛玻璃、光闌、準直透鏡; 接收旋轉板上設有接收通道,接收通道中依次設有接收透鏡、光澤度傳感器。外殼內沿測試窗口的垂直中心線左右對稱設有若干反射鏡,其中發射旋轉板一側 的反射鏡的設置滿足旋轉板旋轉後光源的入射光線經反射鏡反射後照射在待測樣品同一 點上,接收旋轉板一側的反射鏡的設置滿足接收旋轉板旋轉後光源的入射光線經待測樣品 反射後照射到光澤度傳感器。本實用新型可通過旋轉發射旋轉板改變光源的入射角,並通過反光鏡照射到測試 窗口處的待測樣品,經待測樣品反射後通過反射鏡照射到光澤度傳感器。上述的角度可調式光澤度儀,可設置三個旋轉調節檔位,分別為85度,60度,20度。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技術相比,由於入射角可調,所以可以用於各種材料的光澤 度測量。只採用了一個發射通道與接收通道,降低了成本,結構合理緊湊,使用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1-光源,2-外殼,3-毛玻璃,4-光闌,5-準直透鏡,6-測試窗口,7_反射鏡, 8-發射旋轉板,9-接收旋轉板,10-待測樣品,11-接收透鏡,12-光澤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例一種角度可調式光澤度儀,包括外殼2,外殼2底部設有測試窗口 6,其特徵在於,外殼2內沿測試窗口 6的垂直中心線左右對稱設置有發射旋轉板8和接收旋轉板9,發射旋 轉板8上設有發射通道,發射通道中依次設有光源1、毛玻璃3、光闌4、準直透鏡5 ;接收旋 轉板9上設有接收通道,接收通道中依次設有接收透鏡11、光澤度傳感器12。外殼2內沿測試窗口 6的垂直中心線左右對稱設有若干反射鏡7,其中發射旋轉板 8一側的反射鏡7的設置滿足發射旋轉板8旋轉後光源1的入射光線經反射鏡7反射後照 射在待測樣品10同一點上,接收旋轉板9 一側的反射鏡7的設置滿足接收旋轉板9旋轉後 光源1的入射光線經待測樣品10反射後照射到光澤度傳感器12。發射旋轉板8內發射通道中的光源1是藍色、紫色雙晶片加YAG螢光粉構成的LED 光源,光線經過毛玻璃3、光闌4後得到具有一定光斑大小的均勻光束。該光束經過準直透 鏡5變成平行光。60°時此平行光直接照射到測試窗口 6。20°和85°時平行光束經過反 光鏡7反射到測試窗口 6,與發射通道相對應的是接收通道。接收通道放置在接收旋轉板9 中。反應待測樣品10表面信號的反射光經過反射鏡7送到接收透鏡11、光澤度傳感器12, 把接受到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最後經過電路放大、A/D轉換後送入到嵌入式處理器中進 行軟體計算處理。最後,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子,顯然,本實 用新型不限於以上實施例子,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 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 一種角度可調式光澤度儀,包括外殼,外殼底部設有測試窗口,其特徵在於,外殼內 沿測試窗口的垂直中心線左右對稱設置有發射旋轉板和接收旋轉板,發射旋轉板上設有發 射通道,發射通道中依次設有光源、毛玻璃、光闌、準直透鏡;接收旋轉板上設有接收通道, 接收通道中依次設有接收透鏡、光澤度傳感器;外殼內沿測試窗口的垂直中心線左右對稱 設有若干反射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種測量角度的角度可調式光澤度儀,包括外殼,外殼底部設有測試窗口,其特徵在於,外殼內沿測試窗口的垂直中心線左右對稱設置有發射旋轉板和接收旋轉板,發射旋轉板上設有發射通道,發射通道中依次設有光源、毛玻璃、光闌、準直透鏡;接收旋轉板上設有接收通道,接收通道中依次設有接收透鏡、光澤度傳感器;外殼內沿測試窗口的垂直中心線左右對稱設有若干反射鏡,其中發射旋轉板一側的反射鏡的設置滿足旋轉板旋轉後光源的入射光線經反射鏡反射後照射在待測樣品同一點上,接收旋轉板一側的反射鏡的設置滿足接收旋轉板旋轉後光源的入射光線經待測樣品反射後照射到光澤度傳感器。
文檔編號G01B11/30GK201819882SQ20102055277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8日
發明者張偉偉, 李鵬生, 王聰, 袁琨, 金尚忠 申請人:上海漢譜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