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4:43:36 2
專利名稱: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開放式氣胸急救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
背景技術:
開放式氣胸通常是因為外部穿透性傷害在胸壁上產生直徑大於氣管直徑2/3空洞所引起的,外部空氣由於阻力下降而快速進入人體胸腔,使得胸腔內的負壓與大氣壓力快速達到平衡,以至形成氣胸。對於這類氣胸現有的解決方式是儘快的堵住穿透性傷口,同時對已經進入人體的空氣進行引流,但是現有的技術在實施這些方法時必須將傷者送到醫院,這就造成了急救的延後,對傷者的處理存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能夠提早對傷者進行急救處理,並且使野外急救開放式氣胸成為可能。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包括彈性固定板、消毒殺菌墊和單向引流閥,所述彈性固定板中央圓形區域向一側呈漏鬥狀突起、另一側塗有粘性膠接觸皮膚,所述粘性膠內含有廣譜抗生素,所述漏鬥狀突起的頂端形成細管,所述細管末端接單向引流閥,所述單向引流閥進口向所述彈性固定板塗有粘性膠的一面、出口向另 一側。所述彈性固定板塗有粘性膠的一面用薄板覆蓋保護。所述彈性固定板由娃膠製成,厚度約2.5mm,長寬均不小於20cm。所述細管直徑約I釐米。所述單向引流閥用醫用塑料製成。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優點在於,利用單向閥進行液體和/或氣體的引流。該裝置可在15-30秒內迅速完成開放性氣胸的封閉和引流,特別適用於開放性氣胸的現場急救或大批傷員後送前或後送途中的簡易救治,操作簡便,效果可靠。
圖1為本發明粘性膠面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單向引流閥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單向引流閥部分的局部剖面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如圖1至3所示,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包括彈性固定板1、消毒殺菌墊2和單向引流閥3,所述彈性固定板I中央圓形區域向一側呈漏鬥狀突起、另一側塗有粘性膠2接觸皮膚,所述粘性膠2內含有廣譜抗生素,所述漏鬥狀突起的頂端形成細管,所述細管末端接單向引流閥3,所述單向引流閥3進口向所述彈性固定板I塗有粘性膠2的一面、出口向另一側。所述彈性固定板I塗有粘性膠2的一面用薄板覆蓋保護。所述彈性固定板I由娃膠製成,厚度約2.5mm,長寬均不小於20cm。所述細管直徑約I釐米。所述單向引流閥3用醫用塑料製成。使用時只需揭去薄板,平整貼於傷口處,並使固定板中央漏鬥區域對準胸壁開放性傷口處。利用單向閥進行液體和/或氣體的引流。該裝置可在15-30秒內迅速完成開放性氣胸的封閉和引流,特別適用於開放性氣胸的現場急救或大批傷員後送前或後送途中的簡易救治,操作簡便,效果 可靠。
權利要求
1.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包括彈性固定板(I)和單向引流閥(3),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固定板(I)中央圓形區域向一側呈漏鬥狀突起、另一側塗有粘性膠(2)接觸皮膚,所述粘性膠(2)內含有廣譜抗生素,所述漏鬥狀突起的頂端形成細管,所述細管末端接單向引流閥(3),所述單向引流閥(3)進口向所述彈性固定板(I)塗有粘性膠(2)的一面、出口向另一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固定板(I)塗有粘性膠(2)的一面用薄板覆蓋保護。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固定板(I)由娃膠製成,厚度約2. 5mm,長寬均不小於20c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細管直徑約I釐米。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單向引流閥(3)用醫用塑料製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開放性氣胸現場急救裝置,包括彈性固定板(1)、消毒殺菌墊(2)和單向引流閥(3),所述彈性固定板(1)中央圓形區域向一側呈漏鬥狀突起、另一側塗有粘性膠(2)接觸皮膚,所述粘性膠(2)內含有廣譜抗生素,所述漏鬥狀突起的頂端形成細管,所述細管末端接單向引流閥(3),所述單向引流閥(3)進口向所述彈性固定板(1)塗有粘性膠(2)的一面、出口向另一側。本發明利用單向閥進行液體和/或氣體的引流,迅速完成開放性氣胸的封閉和引流,用於開放性氣胸的現場急救或大批傷員後送前或後送途中的簡易救治,操作簡便,效果牢靠。
文檔編號A61M1/04GK103251991SQ20131018652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17日
發明者韓慶奇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