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壓輪組合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3:32:16 2
專利名稱:下壓輪組合裝置的製作方法
下壓輪組合裝置
本發明創造涉及壓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有關旋轉式壓機 的下壓輪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有的應用在冶金粉末的壓機主要由機座上設有立柱和 主機結構及加料部件組成,由於立柱和主機結構中的下壓輪的內孔與偏 心輪之間需加潤滑油,偏心輪的內孔與下壓輪軸之間也需要加潤滑油, 原加油孔的位置及油路設置在壓輪的頸部,由於下壓輪是轉動的,所以 壓機在工作時,加油不安全,設計不合理,存在著安全隱患。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將加油孔的位 置移到下壓輪軸的端頭,潤滑油的油路通過下壓輪軸的中心孔,經過偏 心輪,達到下壓輪內孔,由於壓輪軸是靜止的,不轉動的,所以壓機在工 作時,加油安全,使用方便。
實現上述目的的方案是 一種用於旋轉式壓機的下壓輪組合裝置, 其特徵在於下壓輪軸(21)的左側中間設有潤滑油的油路與加油口,
加油口設有油杯(8),油杯(8)的下面設有帶孔螺栓(9)和壓蓋 (7),下壓輪的輪體左部設有手柄(14)、偏心輪(3)及蝸杆裝 置,在輪體的中間裝有彈簧(2)、墊塊(18)和壓輪(1),在輪體 的右側設有下輪軸(21),下壓輪軸(21)支撐起偏心輪(3)與壓輪 (1)轉動蝸輪蝸杆裝置中的手輪 (17),過膛銷(13)帶動接杆
(15),通過過膛銷帶動兩個下蝸杆座(23)中間的下蝸杆(22), 下蝸杆(22)與偏心輪(3)的外圈牙齒嚙合,使得偏心輪轉動,由於 偏心輪(3)的轉動,使壓輪(1)發生位移;
下壓輪軸(21)支撐起偏心輪(3)與壓輪(1)由壓輪(1)左側 一端設有墊塊(18),墊塊(18)左面設有彈簧(2),彈簧(2)的 左面下設有偏心輪(3)構成,所述的下壓輪軸(21)由壓蓋(7)和 帶孔螺栓(9)將其固定;
兩個下蝸杆座(23)支撐接杆(15),接杆(15)上套有下蝸杆 (22),下蝸杆(22)帶動偏心輪(3)轉動,過膛銷(13)連接下蝸 杆(22)與接杆(15),傳遞扭矩;
蝸輪蝸杆裝置由手輪(17)右面一端連接接杆(15) —端,接杆 (15)另一端連接下蝸杆(22) —端,根據偏心輪的直徑距離設有兩 個下蝸杆座(23),在兩個下蝸杆座(23)距離之間的接杆(15)上 套有下蝸杆(22),下蝸杆(22)的下方設有偏心輪(3),偏心輪
(3)的外部套有壓輪(1),偏心輪(3)的轉動,壓輪(1)發生位 移,達到調節壓輪(1)位置目的;
潤滑油的油路由加油口油杯(8)進入帶孔螺栓(9)、下壓輪軸 (21)的空腔和偏心輪(3)的油孔,直到壓輪(1)的內孔進行潤 滑;
下壓輪(1)將壓力作用於下壓棒上,下壓棒受力後向上運動,下 導軌決定了上壓棒的運動軌跡; 下壓輪(1)直徑為180毫米;
偏心輪(3)的偏心距為12毫米,託住壓輪,調節壓輪的位置。
本發明創造同現有的技術相比結構合理,加油口的位置由原來的 壓輪頸部改為下壓輪軸端部,因為壓輪是轉動的,而壓輪軸是靜止 的,結構改變後,消除了安全隱患,加油安全方便,壓輪直徑由原來
的138毫米改為180毫米,擴大了下壓輪直徑,減少了對下壓頭的磨損 與變形,偏心輪的偏心距由原來固定調節7毫米改為12毫米,可以任意 調節下凸模在凹模型腔中的工作位置,使凹模型腔中的塊狀粉體產品 成型後更均勻。 [
]
圖1是本發明下壓輪組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本發明下壓輪組合裝置的結構側視圖。 圖3是圖1本發明下壓輪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本發明偏心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下壓輪組合裝置在旋轉式壓機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本發明下壓輪組合裝置在旋轉式壓機的實施例結構側 視圖。
指定圖l為摘要附圖。
參見圖1和圖2: 1為壓輪,對壓棒產生壓力,2為彈簧,3為偏 心輪,託住壓輪,調節壓輪的位置,7為壓蓋,8為油杯,也稱加油 口, 9為帶孔螺栓,將壓輪座與壓輪軸連接和通油,13a為過膛銷,連 接手柄與連接杆,13b過膛銷連接蝸杆與接杆,14為緊定手柄,不讓 接杆轉動,15為接杆傳遞扭矩,17為手輪,18為墊塊,21為下輪軸, 支撐起偏心輪與壓輪,22為下蝸杆,帶動偏心輪轉動,23為下蝸杆座,支撐下蝸杆。
參見圖3: 001為蓋,002為料鬥,003為料鬥架,004為粉料開 關,005為塑料管,006為進料架,007為開槽盤,008為連接板,009 為下料板,010為柱子,011為託板,012為蝸輪,013為蝸輪罩,014 為接油盤,015為支架,016為長圓柱銷,017為軸承間隙調節環,018 為長螺釘,019為軸承,020為鍵,021為支持座,022為機座,023為 主電控箱,024為電動機,025為搖板,026為固定板,027為小環, 028為螺杆,029為固定滑塊,030為移動滑塊,031為下壓頭,032為 下壓柱,033為視鏡,034為接油槽,035為下導向法蘭,036為彈 簧,037為上導向法蘭,038為下螺帽,039為下凸模,040為凹模, 041為螺釘,042為凹模螺母,043為襯套,044為工作盤,045為面 板,046為螺釘,047為三角架,048為羊毛氈,049為潤滑裝置,050 為立軸,051為大螺母,052為墊片,053為螺釘,054為上壓頭,055 為上壓柱,056為開槽套,057為鍵,058為上轉盤,059為上模襯 圈,060為上螺母,061為上凸模,062為滑鍵,063為墊圈,064為螺 釘,065為滑輪,066為騎馬螺釘,067為上導軌,068為大墊圈,069 為鍵,070為小皮帶盤,071為螺釘,072為彈簧墊圈,073為壓蓋, 074為壓環,075為內環,076為外環,077為軸承,078為大皮帶輪, 079為三角皮帶,080為電磁離合器,081為壓蓋,082為蝸杆,083為 向心球軸承,084為襯環,085為單列圓錐滾子軸承,086為軸承蓋, 087為密封圈,088為電磁製動器,089為次電控箱,090為緊定螺 釘,091為鎖緊螺母,092為罩殼,093為鍵,094為制動法蘭,095為 雙頭螺釘,096為起吊柱,097為螺母,098為彈簧墊圈,099為門,
100為油泵,101為輸油管,102為閥門,103為油池,104為立柱,
105為下導軌,106為工具機調整墊。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種製造技術和裝 配技術對本專業的人員來說是非常清楚的。
參見圖1和圖2,在下壓輪軸(21)左側中間位置設有空腔,空腔 口上裝有壓蓋(7)、帶孔螺栓(9)、加油口 (8),下壓輪軸(21) 中間部位,軸體的第一個凸起位置上裝有偏心輪(3)、手柄(14)和 下蝸杆裝置,在偏心輪(3)的右側、下壓輪軸(21)的上面裝有彈簧
(2)、墊塊(18)、壓輪(1),下蝸杆裝置由手輪(17) —端連接 接杆(15) —端,接杆(15) —端連接下蝸杆座(23) —端,根據偏 心輪的直徑大小距離設有左右兩個下蝸杆座(23),在兩個下蝸杆座
(23)距離之間的接杆(15)上套有下蝸杆(22),下蝸杆的下方裝 有偏心輪(3),偏心輪(3)的外部套有壓輪。
所述的下壓輪組合裝置應用在旋轉式壓機上,參見圖3,旋轉式壓 機由機座、主機、立柱、加料裝置連接組成,所述的下壓輪組合裝置 設在立柱(104)和主軸(050)下部的相應支持座(021)上,由手輪
(17)連接接杆(15)與蝸杆(22),帶動偏心輪(3)轉動,使下壓 輪對下壓棒產生壓力,下壓棒受力後向上運動,下導軌決定了下壓棒 的運動軌跡。圖3的工作原理電動機(024)上的小皮帶盤(070)帶動 三角皮帶(079)和大皮帶輪(078)轉動,電磁離合器(080)帶動蝸 杆(082)轉動,蝸杆(082)與蝸輪(012)嚙合,由蝸輪(012)、 工作盤(044)、上轉盤(058)組成的三位一體一起轉動,安裝在三
位一體中的上壓棒組合與下壓棒組合,按照他們各自的運動軌跡工 作,安裝在上壓棒上面的上凸模(061),與安裝在下壓棒上面的下凸
模(039),進入凹模(040),並且將凹模(040)中的粉狀物體壓制 成塊狀物,上凸模(061)退出,下凸模(039)將塊狀物成品頂出凹 模(040),成品通過下料板(009)滑出。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於旋轉式壓機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下壓輪軸(21)的左側中間設有潤滑油的油路與加油口,加油口設有油杯(8),油杯(8)的下面設有帶孔螺栓(9)和壓蓋(7),下壓輪的輪體左部設有手柄(14)、偏心輪(3)及蝸杆裝置,在輪體的中間裝有彈簧(2)、墊塊(18)和壓輪(1),在輪體的右側設有下輪軸(21),下壓輪軸(21)支撐起偏心輪(3)與壓輪(1)轉動蝸輪蝸杆裝置中的手輪(17),過膛銷(13)帶動接杆(15),通過過膛銷帶動兩個下蝸杆座(23)中間的下蝸杆(22),下蝸杆(22)與偏心輪(3)的外圈牙齒嚙合,使得偏心輪轉動,由於偏心輪(3)的轉動,使壓輪(1)發生位移。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下壓輪軸(21) 支撐起偏心輪(3)與壓輪(1)由壓輪(1)左側一端設有墊塊 (18),墊塊(18)左面設有彈簧(2),彈簧(2)的左面下設有偏心輪(3)構成,所述的下壓輪軸(21)由壓蓋(7)和帶孔螺栓(9) 將其固定。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兩個下蝸杆座 (23)支撐接杆(15),接杆(15)上套有下蝸杆(22),下蝸杆(22) 帶動偏心輪(3)轉動,過膛銷(13)連接下蝸杆(22)與接杆 (15),傳遞扭矩。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蝸輪蝸杆裝置 由手輪(17)右面一端連接接杆(15) —端,接杆(15)另一端連接 下蝸杆(22) —端,根據偏心輪的直徑距離設有兩個下蝸杆座(23),在兩個下蝸杆座(23)距離之間的接杆(15)上套有下蝸杆 (22),下蝸杆(22)的下方設有偏心輪(3),偏心輪(3)的外部套有壓輪(1),偏心輪(3)的轉動,壓輪(1)發生位移,達到調節壓輪(1)位置目的。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潤滑油的油路 由加油口油杯(8)進入帶孔螺栓(9)、下壓輪軸(21)的空腔和偏 心輪(3)的油孔,直到壓輪(1)的內孔進行潤滑。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下壓輪(1) 將壓力作用於下壓棒上,下壓棒受力後向上運動,下導軌決定了上壓 棒的運動軌跡。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下壓輪(1) 直徑為180毫米。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偏心輪(3) 的偏心距為12毫米,託住壓輪,調節壓輪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創造涉及壓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有關旋轉式壓機的下壓輪組合裝置。其特徵在於下壓輪軸的左側中間設有潤滑油的油路與加油口,加油口設有油杯,油杯的下面設有帶孔螺栓和壓蓋,下壓輪的輪體左部設有手柄、偏心輪及蝸杆裝置,在輪體的中間裝有彈簧、墊塊和壓輪,在輪體的右側設有下輪軸,下壓輪軸支撐起偏心輪與壓輪轉動蝸輪蝸杆裝置中的手輪,過膛銷帶動接杆,通過過膛銷帶動兩個下蝸杆座中間的下蝸杆,下蝸杆與偏心輪的外圈牙齒嚙合,使得偏心輪轉動,由於偏心輪的轉動,使壓輪發生位移。本發明創造消除了安全隱患,加油安全方便。
文檔編號B22F3/03GK101386072SQ200810201378
公開日2009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7日
發明者金寶鈿 申請人:金寶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