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制氧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00:19:21 3
專利名稱:醫用制氧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制氧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醫用制氧機。
背景技術:
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是根據PSA變壓吸跗原理,利用沸石分子篩獨特的性能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空氣中的氧分子和氮分子在沸石分子篩微孔中的擴散速度和吸附能力是不同的。通過適當控制,在遠離平衡條件的時間內,使氮分子吸附在沸石分子篩的固相中,而氧分子則在氣相中得到富集。目前,醫用制氧設備採用多個電磁閥作為氣體分配閥門,功耗大,效率低,而且設備龐大,造價高,,從而提高了維護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何題就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出氧濃度高、故障率低、便於維護的醫用制氧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釆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的隔膜壓縮塔和供給所述的隔膜壓縮塔的管道及氣體分配閥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體分配閥門包括底座、與該底座固定的下固定閥以及與該下固定閥周軸的上轉動閥,所述的下周定閥與所述的上轉動閥通過固定軸連接,所述的上轉動閥通過轉動控制機構控制其沿所述的固定軸轉動;在所述的下固定閥的上表面沿周向均勻設置有四個與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一導氣孔連通的第二進氣口 ,該第一導氣孔與所述的第一進氣口連通,在所述的下固定閥的上表面沿周向均勻設置有四個與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二導氣孔連通的第二出氣口,該第二導氣孔與所述的第一出氣口連通,在所述的下固定閥的內部設置有依次穿過第二進氣口外側和第二出氣口內側的第一導氣槽,在所述的第一導氣槽下端設置有與氧氣收集機構連接的出氧口,在所述的第一導氣槽上表面設置有帶有第三導氣孔的蓋板;在所述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三進氣孔連通的充氣 口 ,在關於其圓心對稱的一側設置有兩個與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三出氣口連通 排氮孔,在所述的上轉動閥內部設置有相互獨立的第二導氣槽、第三導氣槽、 第四導氣槽,所述的第二導氣槽、第三導氣槽上分別設置有六個第四導氣孔 和四個第四導氣孔,所述的第四導氣槽的兩端關於圓心對稱,在其兩端設置 有第五導氣孔。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醫用制氧機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於包 括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的隔膜壓縮塔和供給所述的隔膜壓縮塔的管道 及氣體分配閥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體分配閥門包括底座、與該底座固 定的下固定閥以及與該下固定閥周軸的上轉動閥,所述的下周定閥與所述的 上轉動闠通過固定軸連接,所述的上轉動閥通過轉動控制機構控制其沿所述 的周定軸轉動;在所述的下固定閥的上表面沿周向均勻設置有西個與設置在 其側壁的第一導氣孔連通的第二進氣口 ,每個第一導氣孔與所述的第一進氣 口連通,在所述的下固定閥的上表面沿周向均勻設置有四個與設置在其側壁 的第二導氣孔連通的第二出氣口 ,該第二導氣孔與所述的第一出氣口連通, 在所述的下固定閥的內部設置有依次穿過第二進氣口外側和第二出氣口內 側的第一導氣槽,在所述的第一導氣槽下端設置有與氧氣收集機構連接的出 氧口,在所述的第一導氣槽上表面設置有帶有第三導氣孔的蓋板;在所述的 上轉動閥的下表面設置有三個與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三進氣孔連通的充氣口, 在關於其畫心對稱的一側設置有兩個與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三出氣口連通排 氮孔,在所述的上轉動閥內部設置有相互獨立的第二導氣槽、第三導氣槽、 第四導氣槽,所述的第二導氣槽、第三導氣槽上分別設置有六個第四導氣孔 和四個第四導氣孔,所述的第四導氣槽的兩端關於圓心對稱,在其兩端設置 有第五導氣孔。轉動控制機構控制上轉動閥每次轉動30° ,此時,位於上轉 動閥上的充氣口正好與位於所述的下固定閥上的第二進氣口相對,管道內的 空氣經第三進氣孔和充氣口、下固定閥上的第二進氣口和第一導氣孔以及第 一進氣口向隔膜壓縮塔內充氣;隔膜壓縮塔內的氧氣依次通過第一出進氣 口、第三導氣孔進入第一導氣槽, 一部分氧氣通過出氧口排出至氧氣收集罐
4200920103404.8 中,另一部分氧氣與相鄰的隔膜壓縮塔均壓;周時與該隔膜壓縮塔相對的隔膜壓縮塔上的第一出氣口經經第一導氣孔、第二進氣口、第三出氣口和排氮孔連通,氮氣經排氮孔排出。這樣,生產出來的氧氣純度高、設備造價低、維護成本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醫用制氧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下周定閥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上轉動閥的俯視圖;圖4為上轉動閥靠近上端部的水平剖視圖;圖5為上轉動閥靠近下端部的水平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醫用制氧機的結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該醫用制氧機包括第一進氣口 21和第一出氣口 22的隔膜壓縮塔2、供給隔膜壓縮塔2的管道23及氣體分配閥門3。氣體分配閥門3包括底座31、與該底座31固定的下固定胸4以及與該下固定閥周軸的上轉動閥5,下固定閥4和上轉動閥5為圓形,下畫定閥4與上轉動閥5通過固定軸32連接。上轉動閥5通過轉動控制機構51控制其沿固定軸32轉動沿單個方向轉動。在下屆定閥4的上表面沿周向均勻設置有四個第二進氣口 41,在下固定閥4的側壁與第二進氣口 41對應位置設置有四個第一導氣孔42,每個第二進氣口 41與對應的第一導氣孔42連通,第一導氣孔42與對應隔膜壓縮塔2上的第一進氣口 21連通,在下畫定閥4的上表面沿周向還均勻設置有四個第二出氣口 43,在下周定閥4的側壁與第二出氣口 43對應位置設置有四個第二導氣孔44,每個第二出氣口 43與對應的第二導氣孔44導通,每個第二導氣孔44與對應隔膜壓縮塔2上的第一出氣口 22連通。在下周定閥4的內部設置有依次穿過第二進氣口 41外側和第二出氣口43內側的第一導氣槽45,在第一導氣槽45的下端設置有與氧氣收集機構連接的出氧口 46,在第一導氣槽45上表面設置有帶有第三導氣孔47的蓋板48。
如圖3、圖4和圖5所示,在上轉動閥5的下表面設置有三個充氣口 51, 在上轉動閥5的側壁上與每個充氣口 51對應,設置有與該充氣口 51連通 的第三進氣孔52,在關於其圓心對稱的一側設置有兩個排氮孔53,在上轉 動閥5的側壁上與每個排氮孔53對應位置設置有與該排氮孔53連通的第三 出氣口 54,在上轉動閥內部設置有祖互獨立的第二導氣槽55、第三導氣槽 56、第四導氣槽57,上轉動閥5的下表面設置有六個與第二導氣槽55連通 的第四導氣孔58,上轉動閥5的下表面設置有四個與第三導氣槽56連通的 第四導氣孔58,第四導氣槽57的兩端關於圓心對稱,在第四導氣槽57的兩 端設置有第五導氣孔59。
在使用時,轉動控制機構控制上轉動閥每次轉動30° ,此時,位於上轉 動閥5上的充氣口 51正好與位於所述的下固定閥4上的某個第二進氣口 41 相對,管道內的空氣經第三進氣孔52和充氣口51、下固定閥4上的第二進 氣口 41和第一導氣孔42以及第一進氣口 21向隔膜壓縮塔2內充氣;隔膜 壓縮塔2內的氧氣依次通過第一出氣口 22、第三導氣孔47進入第一導氣槽 45, 一部分氧氣通過出氧口 46排出至氧氣收集罐中,另一部分氧氣與相鄰 的隔膜壓縮塔2均壓;同時與該隔膜壓縮塔2相對的隔膜壓縮塔上的第一進 氣口 21經第一導氣孔42、第二進氣口 41、第三出氣口 54和排氮孔53連通, 氮氣經排氮孔53排出。這樣,生產出來的氧氣純度高、設備造價低、維護 成本低。
個該設備不僅僅適用於生產醫用氧,在其他如工業用氧上同樣適用,並 且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周不僅 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只要結構與本實用新型醫用制氧機相周,就落在本實 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1、醫用制氧機,包括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的隔膜壓縮塔和供給所述的隔膜壓縮塔的管道及氣體分配閥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體分配閥門包括底座、與該底座固定的下固定閥以及與該下固定閥同軸的上轉動閥,所述的下固定閥與所述的上轉動閥通過固定軸連接,所述的上轉動閥通過轉動控制機構控制其沿所述的固定軸轉動;在所述的下固定閥的上表面沿周向均勻設置有四個與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一導氣孔連通的第二進氣口,該第一導氣孔與所述的第一進氣口連通,在所述的下固定閥的上表面沿周向均勻設置有四個與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二導氣孔連通的第二出氣口,該第二導氣孔與所述的第一出氣口連通,在所述的下固定閥的內部設置有依次穿過第二進氣口外側和第二出氣口內側的第一導氣槽,在所述的第一導氣槽下端設置有與氧氣收集機構連接的出氧口,在所述的第一導氣槽上表面設置有帶有第三導氣孔的蓋板;在所述的上轉動閥的下表面設置有三個與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三進氣孔連通的充氣口,在關於其圓心對稱的一側設置有兩個與設置在其側壁的第三出氣口連通排氮孔,在所述的上轉動閥內部設置有相互獨立的第二導氣槽、第三導氣槽、第四導氣槽,所述的第二導氣槽、第三導氣槽上分別設置有六個第四導氣孔和四個第四導氣孔,所述的第四導氣槽的兩端關於圓心對稱,在其兩端設置有第五導氣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制氧設備技術領域,特別公開了一種醫用制氧機。其技術方案為包括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的隔膜壓縮塔和供給所述的隔膜壓縮塔的管道及氣體分配閥門,所述的氣體分配閥門包括底座、與該底座固定的下固定閥以及與該下固定閥同軸的上轉動閥,所述的下固定閥與所述的上轉動閥通過固定軸連接。在下固定閥和上轉動閥設置有在某個相位能上下導通的充氣通道、排氧通道和排氮通道。降低了設備成本以及設備的維護成本,提高了氧氣的濃度。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制氧場合。
文檔編號C01B13/02GK201423231SQ20092010340
公開日2010年3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4日
發明者張金海, 朱佔奎, 朱佔磊, 陳恆雨 申請人:河北利康制氧設備有限公司